設為首頁 收藏本站
中華彩票 人人公益
//
您的位置:主頁 > 新聞 > 企業(yè)CSR > 港華“捐人”行動
港華“捐人”行動

2015-09-15 來源 :公益時報??作者 : 徐輝


孩子展現港華義工手工課的成果

港華義工指導孩子開辟的開心農場

港華義工指導孩子開辟的開心農場

港華義工教孩子們養(yǎng)成良好的衛(wèi)生習慣

義工賈倞和留守兒童在一起


港華義工教孩子們的大豆手工課

有些事情可能無法假設。假如,有人陪伴在貴州畢節(jié)當地留守兒童身邊,不管他們是以什么身份,那四個幼童是不是就不會以喝農藥的慘烈方式結束生命,而是能夠度過生命中的這次危機?

看到6月份貴州畢節(jié)發(fā)生4幼童喝農藥自殺的報道,當時身在香港的香港中華煤氣企業(yè)事務總監(jiān)、港華集團高級副總裁楊松坤“很難過”。彼時,港華燃氣正參與一項關愛留守兒童的公益項目——“留守兒童陪護計劃”,已經在重慶巫溪縣的兩個村莊:大坪村和羊橋村開展了一年多的時間。

“捐人”陪護留守兒童

從2014年2月開始,9位港華燃氣在城市工作的員工,分三批每批三位員工以義工的身份前往重慶巫溪縣的大坪村和羊橋村,并駐扎在當地開展為期半年的“留守兒童陪護計劃”,陪護當地的留守兒童。他們?yōu)楫數亓羰貎和o導功課,開展音樂、美術、體育等素質教育,進行生活關懷及心理疏導。

這是港華燃氣參與的中國光彩事業(yè)基金會與北京地球村環(huán)境教育中心合作實施的“光彩愛心家園——樂和之家”項目。該項目招募各方志愿者進入試點村落,陪護當地留守兒童。

據了解,北京地球村環(huán)境教育中心于2009年起組織實施了以關愛農村留守兒童再造鄉(xiāng)村社會的“樂和之家”公益項目。2013年,中央統(tǒng)戰(zhàn)部批準支持,中國光彩事業(yè)基金會與北京地球村,依托原有“樂和之家”項目實施基礎與經驗,聯合發(fā)起實施“光彩愛心家園——樂和之家”項目。港華是參與此項目的第一家企業(yè),到目前為止,也是唯一一家參與該項目的企業(yè)。

知道“光彩愛心家園——樂和之家”項目是在企業(yè)公民委員會的一次會議上。北京地球村環(huán)境教育中心的負責人廖曉義向在座的企業(yè)家介紹了這個項目。介紹完后,廖曉義問當時在座的企業(yè)代表,是否愿意“捐人”出來參加這個項目?

當時在座的港華燃氣的參會代表舉手表示港華燃氣將參與支持這個項目。

“據了解當時和港華一起舉手表示參與的企業(yè),只有港華參與了這個項目,真正地派駐了義工。”楊松坤頗為自豪地告訴《公益時報》記者。

“用生命去影響生命”,這是楊松坤支持港華員工啟動“留守兒童陪護計劃”的初衷。“在香港并沒有‘留守兒童’的概念,像我自己,爸爸是海員經常不在家,但是媽媽在家里一直照顧我。”楊松坤說,港華燃氣在內地開展業(yè)務的這些年,開始逐步關注到內地留守兒童的問題。

據統(tǒng)計,中國全國農村留守兒童逾6000萬,占全國兒童總數的近22%。這個龐大的被稱為“時代孤兒”的留守兒童群體,不僅在生活、教育和人身安全等方面難以有保障,由于父母之愛的缺失,導致出現各種問題甚至發(fā)生各種悲劇。今年6月份貴州畢節(jié)4幼童喝農藥自殺的事情,是中國農村留守兒童悲劇的一個縮影。

做符合社會期望的事情

面對中國留守兒童的沉重問題,一家企業(yè)能夠發(fā)揮什么作用?中國留守兒童問題的形成,具有社會深層次的復雜原因,要解決這個問題,需要社會各方的共同努力。需要形成以政府為主導、以學校為重點、以社區(qū)(村)為依托、以家庭為核心、以社會參與為支持的農村留守兒童關愛服務體系,開展留守兒童關愛服務,方有可能見到解決留守兒童問題的希望,杜絕悲劇事件的發(fā)生。

“光彩愛心家園——樂和之家”項目讓楊松坤看到了企業(yè)能夠在解決中國留守兒童問題上發(fā)揮作用的機會,這個項目的存在為港華燃氣提供了幫助留守兒童的平臺。港華用“捐人”的實際行動,來承擔起一個企業(yè)的社會責任,為中國留守兒童的問題盡企業(yè)的一己之力。港華燃氣將這個項目命名為“留守兒童陪護計劃”,嘗試著企業(yè)去參與解決中國留守兒童問題的一個新樣本。

“留守兒童陪護計劃”的具體流程是,港華燃氣號召企業(yè)員工報名去農村做義工,被挑選參與“留守兒童陪護計劃”的員工在經過北京地球村環(huán)境教育中心的培訓后,在農村生活半年。在半年的時間里,陪護著留守兒童,幫他們解決在成長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問題。在這段時間,港華燃氣除了照發(fā)他們的工資外,每個月還發(fā)1800元的額外補助。

六個月的時間,雖然對于缺乏父母關愛的留守兒童來說,義工陪護的時間與實際需求相比仍然不夠,可是這段有義工陪護度過的時光,是他們留守童年生活中不能忽視的一抹絢麗。六個月對于企業(yè)而言是具有挑戰(zhàn)性的時間,員工離開崗位半年,照發(fā)員工工資的同時,再額外發(fā)補助,已經是企業(yè)所能夠承擔的極限;對于員工而言,別家離子,在異鄉(xiāng)生活半年,也要面臨重大的考驗。知難而上,港華燃氣愿意做第一個敢吃螃蟹,將自己的員工捐出去實施“捐人”計劃的企業(yè)。

楊松坤認為,企業(yè)承擔社會責任,不僅僅是去捐錢。企業(yè)社會責任的內涵有不同層面,企業(yè)首先是要依法納稅,遵守法制法規(guī)。而企業(yè)只做到這些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去做符合社會期望的事情,實現企業(yè)和社會的雙贏。

“這樣做的好處是,員工會覺得企業(yè)在獲取勞動所得之余還在為弱勢的社群做好事,他們就會很開心,為身為這樣有責任感的企業(yè)中的一員感到驕傲。”楊松坤相信“捐人”計劃的實施會讓員工更加地信賴港華,從而增強企業(yè)員工的凝聚力。

港華的“捐人”行動,確實讓義工體會到了身為港華人的自豪。有幾位義工向《公益時報》表示:“港華燃氣向來重視公益,回饋社會,擔負社會責任履行義務。而‘捐人’項目是港華公益道路開啟的另一扇公益之門。在這樣有社會擔當的企業(yè)中,作為港華的員工,特別是第一批捐人計劃的志愿者,我們深感驕傲和自豪。”


企業(yè)也是受益方

如今,港華燃氣派出的9名義工平安載譽歸來,所服務的留守兒童也都對義工們的付出有正面回饋,而且,這9名義工通過這半年的義工生涯的鍛煉,實現了各自的成長,在回到以前的工作崗位后,更加“敬業(yè)愛崗”——這讓楊松坤堅信自己當初“捐人”決策的正確性,“收獲的比失去的要多的多”。

第一批義工中,來自綿陽港華的楊馳現在已升職為“綿陽港華”的客戶經理,升職的任命是在楊馳從重慶巫溪縣羊橋村回來半年后下達的。在楊馳的半年義工生涯結束重返工作崗位后,綿陽港華總經理王祥斌感受到了楊馳的變化。“他回來后帶給我的是驚喜,甚至是震撼……”

半年的義工生涯讓楊馳成長。他曾在“留守兒童陪護計劃匯報”中寫道:奉獻自己的微薄之力幫助到需要的人,得到了極大的快樂,也讓自己成長。我感受到了農村留守兒童的堅強、樂觀,通過分擔他們的苦難和快樂,增強面對困難的信心。

這些收獲又實實在在地轉化為了工作上的感悟。通過陪護兒童,楊馳明白了,只有了解服務對象的真正需求,匹配服務對象所需求的服務,才能促進服務質量和效率的提高,只有了解他們的真正需求,才能利于工作目標的達成和高效率。

王祥斌一直將“捐人”理解為,送自己的員工去培訓。而去做義工的員工的成長證明了自己的理解沒錯:在做公益事業(yè)的同時,也培養(yǎng)了港華的干部,而且,在公益中的培訓,其效果未必比學校培訓的效果差。“坦白說,‘捐人’對于企業(yè)來說是人力成本的考驗,但從現在的結果來看,這種培訓的投入和產出是可以接受的。”

看到了義工們的巨大變化后,綿竹港華總經理高洪海直接對《公益時報》表示:“捐人”的活動能夠起到其他的培訓所達不到的效果,希望能夠繼續(xù)下去。從表面上看,企業(yè)支付了薪水,又捐出了人,企業(yè)是在付出,但實際上,。

百家港華企業(yè)共同行動

雖然“捐人”行動好評如潮,但由于地球村項目有所調整,港華燃氣與“樂和家園”項目的合作也將暫時停止,“留守兒童陪護計劃”也提前結束。第三批3位港華義工也將提前回歸到日常的工作崗位。但是,這并不意味著港華燃氣不再關注中國留守兒童領域,相反,港華燃氣在中國留守兒童領域將會有更大的籌劃。

“公益是創(chuàng)新,港華不會拒絕參與好的公益項目。港華對企業(yè)社會責任的承擔,一直伴隨著企業(yè)的發(fā)展而共同發(fā)展。”楊松坤說。當然,楊松坤也明白,企業(yè)能力有限,中國留守兒童的問題不是一天一時能夠解決,企業(yè)肯定要量力而行。“但無論怎樣,港華燃氣都要去做力所能及的事情,這是我們的企業(yè)文化。”楊松坤強調,港華燃氣不會去做錦上添花的事情,而是會雪中送炭:受助方需要什么,我們就給什么,這也是港華燃氣的理念。

貴州畢節(jié)的悲劇發(fā)生后,國家領導人強調“悲劇不能一再發(fā)生”。民政部也聲明將推動建立健全包括重病重殘、事實無人撫養(yǎng)、父母服刑、戒毒人員子女等困境兒童福利保障和社會保護工作,加快未成年人社會保護試點和適度普惠型兒童福利制度試點工作進度,加大試點工作覆蓋面。同時會同有關部門積極推動農村留守兒童關愛服務體系建設。貴州亦在全省范圍內對農村留守兒童進行全面排查,徹底查清留守兒童情況,織牢救助網底。

“雖然國家相關部門對留守兒童關注和支持的力度在加強,但是我相信除了政府和NGO在留守兒童領域的努力,也還存在企業(yè)繼續(xù)發(fā)揮作用的空間。”楊松坤說。比如,港華燃氣可以組織全國港華企業(yè)的員工去就近的地方做義工,幫助弱勢社群中的兒童,也算是“捐人”計劃的升級。

楊松坤告訴《公益時報》,港華燃氣在中國有100多家企業(yè),可以號召這100多家企業(yè)的員工,在當地就近去尋找需要幫助的留守兒童。“港華燃氣和當地的港華企業(yè)可以給予員工一部分資金上的支持。”在楊松坤看來,這個計劃的實施有兩個可以看得到的好處:一方面,本土員工就近提供義工服務的方式,可以因地制宜,更好地滿足留守兒童的需求;另一方面,動員100多家企業(yè)員工的參與,義工的數量更多,形成的力量更大,自然幫助的留守兒童的數量也會更多,影響力也會更加深遠。

(徐輝)

“被捐”港華人簡介
第一批義工

楊馳 綿陽港華

    義工特色:入職港華時間最長。

鄧琳 綿陽港華(三臺)

    義工特色:參加此項目時,孩子才1歲左右。

李印 重慶港華

    義工特色:是九位義工中唯一的女士。

義工心得:予人玫瑰,手留余香!事雖小,宜常為。向留守兒童傳播正能量,做靈魂的工程師,體驗人生的特別意義。

第二批義工

李海峰 綿陽港華(三臺)

    義工特色:作為一位IT工程師,將技能運用到服務中,為當地學校搭建教學共享網絡平臺。

    賈倞 港華燃氣西南區(qū)域辦

    義工特色:剛登記就離開新婚妻子參加此項目。

    魏輝 綿陽港華

    義工特色:為培養(yǎng)孩子的耐心,開設豆畫課。

    義工心得:豐富了我們的人生閱歷;提高了我們的組織、溝通、協(xié)調能力;提高了我們的觀察力和洞察力;增強了我們奉獻、服務的意識。

黃星華 張家港港華

    義工特色:九位義工中的“長者”,校園開心農場的拓荒者。

王軼超 蘇州港華

    義工特色:港華新鮮人,不到一年內,經歷從學生到職場新鮮人到留守兒童陪護者三重身份轉換。

 李源健 綿竹港華

    義工特色:港華新鮮人,更能理解孩子們對父母的渴望,勸服家長對孩子投入更多的精力。

義工心得:有一種生活你沒有經歷過,就不知道其中的艱辛;有一種艱辛你沒有經歷過,就不知道其中的快樂;有一種快樂你沒有經歷過,就不知道其中的純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