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1-11 來源 :公益時報??作者 : 高文興
全球許多社會公益組織都因受到經濟衰退影響而不得不縮小規(guī)模,但致力于在發(fā)展中國家興建學校和圖書館的非營利機構“閱讀空間”(Room to Read)卻反其道而行。(詳見本報第2435期16版報道《約翰·伍德——離開微軟,改變世界》)。
“我們不會縮小‘閱讀空間’的規(guī)模,因為需求太大了。全球還有3億兒童失學,8億人口是文盲,當中有三分之二是婦女,這是一項長期的挑戰(zhàn),因為如果婦女得不到教育,就無法教育下一代。因此‘閱讀空間’擁有與生俱來的擴張基因,因為對于失學兒童來講,失去的每一天都無法彌補,我們一刻都不能松懈。”這位微軟前高管最近在做客清華經管學院時談道。
就是憑著這樣的決心和使命感,伍德創(chuàng)辦的“閱讀空間”從一個名不見經傳的非營利機構發(fā)展到一個擁有無數(shù)知名企業(yè)贊助的跨國機構。
“我們的成績比預期的要好:在頭10年內,我們建成了700多所學校,7000多間圖書館,惠及300多萬兒童。隨之而來的是捐款數(shù)額的不斷增加,這使得我們在經濟衰退期間仍能擴展。”
“閱讀空間”是伍德于2000年在尼泊爾創(chuàng)辦的。伍德原任職微軟高管,他工作期間忙里偷閑到喜馬拉雅山地區(qū)的尼泊爾進行艱苦之旅時對自己的職業(yè)生涯產生了新的想法。當他在造訪尼泊爾一所偏遠的學校時,赫然發(fā)現(xiàn)當?shù)貎和畹钠D辛。450名學生只有20本背包旅客留下的書籍,而這僅有的20本書還要鎖在箱子里,因為當?shù)氐臅畬嵲谔滟F了。
他認為,兒童在年幼時代大腦具有很強的活力和可塑性,“如果這時候他們不能得到基礎教育,他們很可能會接觸到其他東西,而那未必能使他們受益。”
今天,“閱讀空間”的足跡遍及亞洲和非洲。伍德說:“無論如何都想不到,我們會達到今天所處的位置——一個由400多名雇員和全球成千上萬的社區(qū)組成的國際性組織,通過給孩子們受教育的機會而改變上百萬孩子的命運。”
“如今我們已經走過了第一個十年,并且已經從單一地向尼泊爾捐書發(fā)展到了在九個國家——包括孟加拉國、柬埔寨、印度、老撾、南非、斯里蘭卡、越南和贊比亞,并幫助當?shù)貎和岣咦x寫能力和女孩教育水平。借助全球超過1.1萬家圖書館和1400家所擁有900萬冊英語書籍和25種本土語言書籍的學校所組成的網絡,以及為超過1萬名女孩設立的獎學金支持和生活技能培訓,‘閱讀空間’至今已催化了系統(tǒng)性的變革,影響了500萬兒童所接受的教育。這當然讓我感到自豪,但我們的工作遠遠沒有結束。我們的目標是在2015年以前給1000萬孩子帶去識字工具和優(yōu)質的教育,為達到這一里程碑,我們計劃不斷將教師、行政人員、家長、政府以及更大的群體納入進來,作為我們的聯(lián)合投資人,為我們的事業(yè)投資,也是為他們孩子的未來投資。”伍德說。
“對我來說,慈善不是朝九晚五每星期上五天的工作,它是一份日夜不能間斷的工作。這不是陳詞濫調,這就是我每一天的生活。我每天都在想我能幫助多少兒童,還有多少兒童深陷困境。因此,比起在微軟的工作,我現(xiàn)在的工作時間更長,出差更多,也有更多的人直接向我匯報工作,但我感到很開心。我可能少賺了很多錢,但我更有成就感。每天早上醒來,我就迫不及待地投入工作。”
伍德對教育的無限熱情無疑激發(fā)了社會各界的支持,但這并不是“閱讀空間”成功的唯一原因。伍德把“閱讀空間”的成功也歸功于當?shù)厣鐓^(qū)的參與和其他因素。
“閱讀空間”倚重地方辦事處的工作團隊管理和運作各種方案以及籌集善款。每一個工作團隊都由當?shù)責嵝牡闹驹溉耸拷M成,他們發(fā)動身邊的朋友,利用各種機會推廣“閱讀空間”。
“閱讀空間”也采用“配套捐助”的方式鼓勵當?shù)厣鐓^(qū)的參與,激發(fā)他們對項目的歸屬感,以達到可持續(xù)發(fā)展的目標。“閱讀空間”所籌集的款項為主要的資金來源,而當?shù)厣鐓^(qū)則提供土地和勞動力,同時發(fā)動當?shù)厝罕娋栀浬倭康牟牧虾唾Y金。
“我這樣做的目的是因為教育是參與而不是施舍。所謂‘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我要通過教育給當?shù)刎毨和瓶刈约好\的機會。我認為捐贈書籍是治標不治本,如果沒有當?shù)厣鐓^(qū)的參與,任何計劃都只是外人捐助的免費贈品,沒有人會珍惜,項目也無法得到持續(xù)發(fā)展。”
伍德認為,“閱讀空間”成功的關鍵更在于說服人們去關注這些事情,他說:“發(fā)展中國家兒童的教育問題很受忽視。全球有7.73億文盲,但由于其98%都在發(fā)展中國家,這個問題很容易被忽視。我的工作,從一開始就是說服人們這是一個和我們息息相關的重要的全球性問題。畢竟,問題越來越多地跨越國界,而教育經證明是最好的長期脫貧策略。”
伍德說:“幸運的是,很多人都聽進去了。如今我們擁有1萬多名志愿者,分布在56個城市,管理著各地的募捐機構,這是世界上最廣泛、最有效的募捐網絡,每年共募集超過1200萬美元的捐款。這對發(fā)展中國家來說是很大的一筆錢,而當你把它們用在像柬埔寨、尼泊爾或老撾這樣的國家,這簡直就是天文數(shù)字。在那里,每花12美元我們就可以使一個孩子獲得進入圖書館的機會。同時,我們的資金有大約一半是從美國外部募集的,所以這場運動已經變得相當全球化了。我們的成員們?yōu)榇烁冻隽似D苦的努力——我們的時間常常耗費在飛機上,常因為時差而混混沌沌,但當我們要向公司和個人尋求支援的時候,我們馬上就進入最佳工作狀態(tài)。”
伍德還呼吁世界上的富有人士都為有意義的公益事業(yè)多出一份力,因為他認為他們做得還很不夠。“我對每一位卓有成就的人士說,他們的工作尚未完成。我認為,比爾和梅林達·蓋茨夫婦以及巴菲特才是成功人士的典范。只賺取大量財富并不算是完整的人生,運用賺回來的財富回饋社會、造福社會才能成就完整的人生。正如卡內基所說,‘一個人到死時還家財萬貫乃是一種恥辱。’”
■ 本報記者 高文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