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凱莉·帕克(Carrie Parker)來自美國密執(zhí)安州的阿德里安市,她認為自己的經(jīng)歷并不是典型的流浪者故事。她說:“這一切都從這個孩子敲響我的門開始,她想有個家?!边@個孩子叫麥迪遜,是她前夫的女兒。凱莉決定收養(yǎng)她,并向?qū)iT幫助無家可歸和離家出走兒童的社工貝琪·麥可洛夫(Beth McCullough)尋求幫助。 半年后,凱莉得了腦出血,她不得不放棄工作,賬單堆得一天比一天高,最終她失去了所住的公寓。于是,她與麥迪遜、她自己的女兒特蕾莎、還有她收養(yǎng)的第二個孩子凡妮莎,在接下來的兩個半月中,從一個個朋友的家中輾轉至各個避難所中。她說:“是貝琪的付出才讓我還不至于精神失常。” 上周五,貝琪與其他12名人士一道聚集在白宮,參加一個關于流浪兒童與青年的話題討論。與其他人的最大不同之處在于,貝琪不僅關注兒童和青少年,并且積極幫助他們的家庭。 她的正式頭銜是阿德里安公共學校流浪兒童教育聯(lián)絡員,她的工作內(nèi)容是確保該縣的所有公共學校都必須遵守2002年所頒布的流浪者扶助法案。這一法案規(guī)定美國教育部須為流浪兒童接受教育而提供交通費、學習用品、營養(yǎng)餐和干凈衣服等一系列物資上的幫助。 在美國的每個學區(qū)都設有一名流浪兒童教育聯(lián)絡員,最近,他們的工作更為緊迫。據(jù)全國流浪家庭中心的統(tǒng)計,自2007年以來,流浪兒童率上升了1/3。而美國教育部在上月發(fā)布的數(shù)字則顯示,截至2011學年,美國流浪學生人數(shù)已達到了100萬。 這次的白宮活動由流浪者聯(lián)合議會所發(fā)起,是聯(lián)邦政府為了解決流浪問題所設立的事務分支。在一大批倡議組織和其他有關流浪者的政府部門的幫助下,這個議會推廣著他們的“先安置”模式,即在流浪者問題上,美國應該首先解決他們的安置問題。 這個模式聽起來很切正題,并且他們到目前為止也取得了一些成績。 但要獲得這些幫助,必須要符合“流浪者”的標準。雖然美國教育部向所有失去永久住處的兒童發(fā)放這一指標,但其他行政機構卻無動于衷。一項新的國會法案將要求美國住房與城市發(fā)展部延伸他們對流浪者的定義,這將把凱莉的情況也納入其中,但等待這一法案的通過可能還需要一段時間。 貝琪與同事們一道指出,除非明確知道有多少人需要住所,他們無法指望立法者能將更多的資源分配到對抗流浪現(xiàn)象這一議題上來。她說:“老年人流浪者的數(shù)目是在減少,但流浪者的面貌也在改變,他們越來越年輕?!?/p> (據(jù)《赫芬頓郵報》 高文興/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