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版面導航 | 標題導航
   第01版:頭版
   第02版:數字
   第03版:新聞
   第04版:新聞
   第05版:新聞
   第06版:新聞
   第07版:新聞
   第08版:封面報道
   第10版:新聞
   第11版:專題
   第12版:專題
   第13版:國際 人物
   第14版:國際 觀點
   第15版:國際 案例
   第16版:公益第一訪談
WFP:盡全力解決兒童饑餓

版面目錄

第01版
頭版

第02版
數字

第03版
新聞

第04版
新聞

第05版
新聞

第06版
新聞

第07版
新聞

第08版
封面報道

第10版
新聞

第11版
專題

第12版
專題

第13版
國際 人物

第14版
國際 觀點

第15版
國際 案例

第16版
公益第一訪談

新聞內容
2013年07月02日 星期二上一期下一期
WFP:盡全力解決兒童饑餓

    在金邊的兒童微笑學校,學生們的一天始于垃圾場中的拾荒,勞動過后的這頓營養(yǎng)早餐,是他們每天盼望的時刻

    在全球各地,WFP均扮演著人道救助的角色。圖為非洲乍得的一名母親領得救濟糧時流露出的喜悅表情

    “如果不是學校給吃的,我可能就不能來上學了?!?1歲的柬埔寨女孩尹尹有5個兄弟姐妹,她說家里早就不想讓她念書了,但考慮到能解決吃飯問題,就同意了。

    而對于世界最大的人道主義救援機構——聯合國世界糧食計劃署(WFP)來說,在全球籌款難度加大之時,需要探索新的抗擊饑餓方案。在柬埔寨,他們的嘗試開始漸漸奏效。

    一天中唯一的正餐

    天色還有幾分朦朧,尹尹已經背上書包出了家門。旱季到來一個多月了,紅土地上依然留著雨季洪水的印記,泥濘不堪。即便是越野車,也有些笨拙,遠不如光著腳的尹尹走起來那般靈活。

    這里是柬埔寨北部的波里特村,距離吳哥窟不過幾十公里,和繁華的暹粒市(Siem Reap)卻是兩個世界:草棚是最常見的建筑,稻田里禾葉枯黃,不時可以看見“此處有未爆炸物”的牌子。早晨6點半,尹尹走進了波里特小學。學校營養(yǎng)早餐,是聯合國世界糧食計劃署在柬埔寨開展的一項計劃。每天早晨,有50萬名像尹尹一樣的小學生,可以得到一份由米飯、蔬菜、豌豆瓣和罐頭魚組成的早餐,以保證他們能夠專心學習。在這個饑餓程度被列為“驚人”的國家里,這也許是貧困兒童一天中唯一的正餐。

    波里特小學的校長烏特說:“這里平均每家有五六個孩子,輟學率很高,只有30%的孩子會繼續(xù)念初中,其他的都去幫家里干活了?!?/p>

    “正是為了改善這些兒童的教育狀況,我們開展了學校營養(yǎng)餐計劃?!庇媱澥瘃v柬埔寨代表讓-皮埃爾·德馬爾熱里(Jean-Pierre de Margerie)說,提供早餐不但能減輕饑餓提高學生專注力,還可以鼓勵學生按時出勤?!拔覀冞€有食品獎學金計劃,給部分學生每月提供糧食,鼓勵家長送孩子繼續(xù)上學。”

    對像尹尹這樣的柬埔寨兒童來說,學校營養(yǎng)餐可能是改變人生軌跡的開始;對計劃署柬埔寨辦公室來說,這項計劃是保證當地社會持續(xù)發(fā)展的重要項目之一。

    尋找可持續(xù)方案

    自從金融危機發(fā)生以來,聯合國世界糧食計劃署在全球收到的捐助總額在下降。“過去我們的資金來源主要是政府,但各國政府受金融危機影響,捐贈的錢少了;同時糧食價格上漲,讓我們能采購的糧食變少了?!钡埋R爾熱里無奈地說。2008年糧食危機最嚴重時,計劃署一度暫停在柬埔寨的校餐計劃,德馬爾熱里不想看到這一幕重演。

    德馬爾熱里說,在后危機時代,需要政府、民間組織和公司企業(yè)之間加強合作,找到可持續(xù)發(fā)展的抗擊饑餓方案。

    柬埔寨首都金邊的兒童微笑學校(Pour un Sourire d’Enfant),可以看做一個三方有力合作的樣本。這所在宋仁枳區(qū)(Stung Meanchey)垃圾場旁邊建起來的學校,由一對法國夫婦創(chuàng)建的非政府組織管理,最初幫助靠垃圾為生的兒童,后來逐漸擴大為金邊周邊的貧困兒童。兒童微笑學校既通過計劃署接受各國政府援助的糧食,提供營養(yǎng)早餐,也通過和瑞士、法國等企業(yè)的合作,為沒上過學的孩子提供職業(yè)培訓。

    作為聯合國世界糧食計劃署的合作伙伴,兒童微笑學校也是中國糧食援助的受益方。不僅兒童,營養(yǎng)不良的年輕母親們也在這里領取早餐。院墻之外,是廢棄的宋仁枳垃圾場,仍是一片垃圾的海洋,空氣中彌漫著惡臭。盡管政府禁止在此搭建棚屋,以拾荒為生的貧民們仍留守這里,繼續(xù)在易拉罐和舊電器中尋找有用的物件。

    “如果沒有學校,很多孩子一生都要以撿垃圾為生。”學校負責對外事務的斯瑞老師說,他們拯救兒童的方案是教育。先是用提供食物、資金援助等方式,讓父母同意他們上學;然后提供補習課程和職業(yè)培訓,讓孩子們能夠繼續(xù)升學或者掌握美容、烹飪等技能。根據學校的統計,這些年來接受職業(yè)培訓的學生有 1200多人,就業(yè)率達到100%,甚至在星級酒店和外資公司工作。

    兒童微笑學校的良性發(fā)展,讓它在近年來獲得很多公司企業(yè)的捐贈,逐漸減少對計劃署的依賴。上世紀90年代計劃署為學校提供80%的糧食,如今只需提供其食品需求的30%。這可使得計劃署將更多援助放在農村省份。

    鼓勵糧食技術創(chuàng)新

    德馬爾熱里認為,真正要做到授人以漁,解決柬埔寨的糧食不安全問題,當地私營企業(yè)要參與進來?!拔覀円膭罴砥艺墓酒髽I(yè)為抗擊饑餓出謀劃策,不僅是提供援助,而是要參與到糧食技術革新中?!?/p>

    金邊滿沙倫工廠(Men Sarun)在和計劃署合作“營養(yǎng)強化方便面”項目,廠長林索恩說,“我們是柬埔寨第一家生產方便面的企業(yè),兩年前從中國引進的生產線,以前市場上只有越南和泰國的方便面?!?/p>

    受內戰(zhàn)和經濟發(fā)展停滯影響,柬埔寨是世界上最不發(fā)達的糧食短缺國之一,也是兒童營養(yǎng)不良問題最嚴重的國家之一。在這里,人們攝入熱量主要靠白米,普遍缺乏鐵和必備的微量元素。為了改善營養(yǎng)不良問題,計劃署專家為柬埔寨研發(fā)了營養(yǎng)強化方便面,在配方里添加了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準備由滿沙倫公司生產,從明年開始作為校餐供應給部分學生。

    據德馬爾熱里介紹,和傳統食物比,“營養(yǎng)強化方便面”優(yōu)勢明顯。拿校餐項目來說,廚師早晨四點多就要開始做飯,還需要有倉庫保存糧食、爐灶進行烹飪,孩子們也必須很早趕到學校。如果是方便面的話,可以分發(fā)到每個家庭,做起來也很簡單。“如果這個項目效果好,可以大批量生產,就能降低成本,一方面讓得不到援助的柬埔寨家庭也能負擔得起,另一方面也能保證企業(yè)贏利,使地方經濟受益。”

    不過,德馬爾熱里也表示,“營養(yǎng)強化方便面”的計劃是否能推廣,還要看試點的結果?!耙婚_始我們肯定不會大規(guī)模推廣,只是在小范圍內嘗試。在收集數據,分析是否能有效增強營養(yǎng)等指標后,才做出下一步決定?!?/p>

    聯手國際企業(yè)

    在聯合國世界糧食計劃署高級企業(yè)合作官員布萊特·瑞爾森(Brett Rierson)看來,應對饑餓問題,不僅需要當地私營企業(yè)的參與,也需要國際公司和企業(yè)的“總動員”。

    在柬埔寨的糧食援助項目中,已經有了很多國際企業(yè)的身影。在暹粒的波里特小學,廚房食物儲藏室是由TNT公司贊助修建的;在暹粒的波塔特拉小學,烹飪校餐用的加碘鹽是韓國國民銀行援助的……“在被援助的物品上,你可以看到很明顯的企業(yè)名稱和標志,這對企業(yè)形象無疑是很好的宣傳?!?/p>

    “過去,計劃署的資金來源主要是各國政府,近年來越來越多的企業(yè)也在為計劃署做出重大的貢獻?!比馉柹f,計劃署愈發(fā)意識到和私營領域合作的重要性,企業(yè)可以為計劃署的項目提供創(chuàng)新和技術方面的支持,而企業(yè)也可以從計劃署與當地政府和人民建立的互信伙伴關系中受益。

    “比如最早和計劃署合作的企業(yè)是TNT運輸公司,雙方在2002年底達成合作協議。TNT為計劃署在緊急情況下運送救援物資提供高效服務。另外一個例子是思科公司,在海地地震救援中,它為計劃署在通訊方面提供了大力支持。在和計劃署展開合作的同時,這些企業(yè)也樹立了良好的社會形象,如果今后在受援國開展業(yè)務的話,會更容易被當地人民接受?!?/p>

    通過與私營企業(yè)開展合作來應對饑餓問題,不僅是在柬埔寨,也是聯合國世界糧食計劃署在全球的思路。不久前,計劃署宣布和全球最大的網絡社交游戲開發(fā)商Zynga結成合作伙伴,開發(fā)“通過玩游戲來抗擊饑餓”的社交游戲,引發(fā)更多的人對糧食援助的關注。

    (摘自瑞森德企業(yè)社會責任機構)

    鏈接

    中國與WFP

    自1979年以來,中國政府始終在積極支持聯合國世界糧食計劃署的人道主義工作。截至2011年底,計劃署已經收到來自中國的超過4300萬美元捐款。2010年,在全球捐款減少的情況下,中國向計劃署捐款400萬美元,用以支持其全球救援行動,并在年底向柬埔寨提供了50萬美元糧食援助;2011年,中國捐款約2000萬美元,其中有1600萬美元用于支持計劃署索馬里的饑荒救援行動,這也是中國政府迄今向該機構提供的單筆最大額度的捐款。而自進入中國以來,計劃署已經在華實施了逾70個項目,捐贈近400萬噸糧食,惠及中國3000萬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