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版面導航 | 標題導航
   第01版:頭版
   第02版:數(shù)字
   第03版:新聞
   第04版:新聞
   第05版:新聞
   第06版:新聞
   第07版:新聞
   第08版:封面報道
   第10版:社會創(chuàng)新
   第11版:專題
   第12版:專題
   第13版:國際 案例
   第14版:國際 觀點
   第15版:益言堂
   第16版:公益第一訪談
捐款能不能用在防患于未然
給募捐箱支招
籌款與項目的邏輯循環(huán)

版面目錄

第01版
頭版

第02版
數(shù)字

第03版
新聞

第04版
新聞

第05版
新聞

第06版
新聞

第07版
新聞

第08版
封面報道

第10版
社會創(chuàng)新

第11版
專題

第12版
專題

第13版
國際 案例

第14版
國際 觀點

第15版
益言堂

第16版
公益第一訪談

新聞內容
2013年09月03日 星期二上一期下一期
籌款與項目的邏輯循環(huán)

    對于絕大部分基金會來說,籌款和執(zhí)行項目缺一不可:如果不能成功地籌集到款項,項目的執(zhí)行就會缺乏充足的資金來源和支持;當然,如果公益項目執(zhí)行的效果不好,就會使大眾對該基金會的執(zhí)行能力產生質疑,進而也肯定會給籌款工作帶來不利的影響。

    既然籌款這么重要,那么這一具體工作在各個基金會的整體工作中是否得到了足夠的重視?又是否得到了順利開展?

    有調查表明,“絕大多數(shù)基金會,尤其是非公募基金會沒有專門的籌款部門或人員”,“籌款工作依靠理事長或秘書長”,也有一部分基金會開始嘗試讓“項目人員承擔一定的籌款任務”。沒有設置專門籌款部門或人員的理由大體有這樣兩點:一是籌款是一項專業(yè)性、技術性很強的工作,國內相應的人才非常稀缺;二是即使能夠找到合適的人員,用人的成本會很高,而且投入和產出能否成正比還是一個未知數(shù),需要冒很大的風險。也有人會說,如果基金會一直不愿意冒險去投入,找這樣一個專業(yè)的籌款人員,就肯定很難在籌款工作方面有所進展和建樹?;饡矔凶约旱囊淮蠖牙碛桑喝绻婊ǜ咝秸埩诉@么一個人,籌款效果不理想怎么辦,用人失誤的責任誰來承擔?再說目前的公眾情感上很難接受公益從業(yè)人員高薪;而且如果籌款工作真正開展起來,需要相應的花費支出,可現(xiàn)有的預算中并沒有這筆費用,理事會或者捐助人也并不接受這樣的預算,怎么辦?于是,討論來討論去,最后還是只能維持現(xiàn)狀:依靠基金會主要負責人的資源關系網絡,每年勉為其難地湊夠基本運作費用,支撐著基金會半死不活的運轉;也有極少數(shù)基金會謀求變通,嘗試著將這一事關生計發(fā)展的工作分擔到現(xiàn)有的項目工作人員身上,但收效并不明顯,甚至可能還帶來了一些不好的后果,比如項目工作人員因為新增了籌款的壓力,使本來就執(zhí)行得并不出色的項目的效果更加大打折扣。

    到這里,看起來陷入了一個惡性的循環(huán):無法設置籌款部門或聘請專業(yè)人員,資金面臨的壓力越來越大,主要負責人關系網絡的資源也有限,項目執(zhí)行效果不好影響基金會的聲譽,籌款面臨更大的困難……

    其實對于新成立的基金會來講,在規(guī)模沒有達到一定程度的前提下,確實沒有必要設立一個專門籌款的部門。化解資金問題的出路在于,沉下心來,扎扎實實研究本基金會公益項目的業(yè)務范圍,充分結合并運用自己現(xiàn)有的資源優(yōu)勢,選擇一到兩個容易取得成績和良好效果的點,將項目開展起來,重視項目執(zhí)行環(huán)節(jié)的每一個細節(jié),并且在項目的管理流程上多費些工夫,用兩到三年的時間做出成效,總結并積累經驗,進而得到大家的認可和信任,資金的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北京市西部陽光農村發(fā)展基金會便是一個很成功的案例:這些年來,其執(zhí)行團隊牢記“改善西部農村的教育和文化現(xiàn)狀”這一目標,不斷探索“以多元形式支持和幫助教師、學生及農村弱勢人群自我提升”,從大學生支教、貧困代課教師及學生資助項目開始,一步一個腳印,練好自己的“內功”,逐步開發(fā)了青年人公益行動力培養(yǎng)、農村寄宿制學校駐校社工、農村兒童學前教育支持、縣域基礎教育質量提升及多元教師培訓和初創(chuàng)期教育公益組織支持平臺等項目,僅從項目的數(shù)量就不難看出,其實這個基金會已經有效地解決了資金的困境。

    所以與其一直糾結是否需要設立籌款部門或人員,還不如充分利用成立之初的那股干勁兒和熱情,踏踏實實研究明白自己的發(fā)展目標和戰(zhàn)略,制定出具體可行的項目規(guī)劃,挖掘開發(fā)并充分利用自己的資源優(yōu)勢,選準幾個擅長且相對較容易的具體項目,踏實、深入、持續(xù)地去執(zhí)行并在此過程中不斷追求專業(yè)。有了成效顯著且讓公眾信服的公益項目品牌,資金便不再成為基金會發(fā)展的困擾。

    此外,對于那些成立之初就已經具有相當規(guī)模的基金會,尤其是公募基金會來說,在做好上面所講的“基本功”之外,還需要特別重視信息公開透明。如果對自己開展執(zhí)行的項目有足夠的底氣,而且基金會的財務等重要信息也完全公開透明,就可以理直氣壯地設置專門籌款部門、聘請專業(yè)人才開展籌款工作。

    泛海公益基金會項目高級經理 譚紅波/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