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在內(nèi)蒙古一個叫荷也勿蘇的村子里,有一所唯一的幼兒園,在這所幼兒園里,有唯一一位老師名叫劉亞娟,34年來,她孜孜不倦地照顧教導著這里的蒙古族孩子們,被譽為“沙漠母親”。孩子們也總是叫她“老師媽媽”。 每年都會有十幾個蒙古族孩子來到劉亞娟的教室,沙漠里的朗朗讀書聲總會從這間簡陋的教室傳出。為了減少家長們的負擔,劉亞娟不僅不收孩子家長任何的費用,還主動負擔起了孩子們的書本、文具及中午吃飯的各項支出。劉亞娟自己的家也并不富裕,每個月只有五百塊錢工資,劉亞娟把這些錢幾乎都用在了孩子們身上。 每天,劉亞娟的生活都是忙碌的,由于只有她一個老師,語文、數(shù)學、音樂、美術、體育等課程都由她一個人全部承擔。她不僅要教授各門課程,中午還要趕回家給孩子們準備午飯,吃過午飯之后,還要照顧十幾個孩子睡午覺。 孩子們和家長們對劉亞娟都是百般感激,似乎劉亞娟就是這片沙漠的希望,可是劉亞娟心里最內(nèi)疚的事,就是沒有照顧好她的丈夫和孩子。說起自己的兒子,常常是愧疚到當場落淚。 說起自己的學生,是劉亞娟最驕傲的時候,村里大到42歲,小到4歲的村民,都被她教過,這些孩子長大后都從她這里飛出了沙窩子,甚至有考上了研究生、博士生的,成為了各行各業(yè)的優(yōu)秀人才,也有的利用所學的知識回到家鄉(xiāng)把沙漠家園建設得更好。 可惜的是,劉亞娟到現(xiàn)在還沒有正式的教師“名分”,她未來最大的愿望就是成為一名在編的教師,一輩子守望在沙漠里教書育人,讓更多的孩子從她這里飛出沙窩子,有知識,有出息。多年獨守沙漠,她有苦楚,卻也是快樂幸福的,劉亞娟守著的,其實是這片土地的希望。 更多公益故事,敬請關注每周日12:07播出的旅游衛(wèi)視與《公益時報》合作推出的《善·行天下》欄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