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13年的最后一天,山水自然保護中心的宣傳官員耿棟從機構財務處得知:第二屆中國公益慈善項目交流展示會(以下簡稱“慈展會”)的參展補貼已經到賬。類似他們這樣拿到補貼的國內草根公益組織共有266家,補貼總額為70萬。 一般人的概念中,參加展覽會都是一個付錢的事,為何類似山水自然這樣的參展方反倒能拿到補貼?這是展會主題“公益慈善”所決定的,公益本來就是一個整合社會資源的事——據(jù)了解,第二屆中國公益慈善項目交流展示會得到財政補貼200萬元,在“社會化辦展”的原則下,深圳市慈善會被確定為主要籌款機構和善款集中機構之后,又抽調專職工作人員募集了社會資助600余萬元。為了鼓勵更多的草根組織參與慈展會,組委會辦公室特設一定金額的參展補貼,事實證明,今年參展的草根機構數(shù)量比去年增長近150%。 財政補貼之外,錢從何來? 一切還需從2013慈展會“辦展主體社會化”的定位開始講起。 表面上看,慈展會由民政部、國資委、廣東省政府等一干政府機構主辦,但實際上來自財政的支持力度卻非常有限。深圳市慈善會秘書長房濤告訴《公益時報》記者,本屆慈展會,來自財政的撥款為200萬元。 在“社會化辦展”原則的指導下,組委會辦公室原計劃誰承辦誰籌款。深圳市民政局一位孫姓工作人員告訴《公益時報》記者,組委會辦公室是臨時搭建的工作班子。慈展會期間,從民政局、慈善會等抽調工作人員組成,展會結束后,班子解散。 彼時,臨時班子面臨的問題是:慈展會作為沒有實體產品的展會,與經濟領域的展會不同,誰營銷誰付費的原則行不通。經過反復研究后,組委會辦公室決定把籌款和承辦分離開來。2013年末,收到參展補貼的機構得到的發(fā)票抬頭上顯示這些款項從“深圳市慈善會·慈展會專項基金”支出。 實際上,在本屆慈展會籌備階段,深圳市慈善會被確定為主要籌款機構和善款的集中機構,并成立“慈展會專項基金”統(tǒng)一對其進行管理。該會在秘書長房濤的帶領下,專門抽調募捐部工作人員進行慈展會募款:向20多家深圳市慈善會的長期優(yōu)質客戶、近3000家目標客戶廣泛發(fā)動、制作勸募和合作回報方案、多次上門拜訪宣講、郵件電話跟進等等。 最終,桃源居公益事業(yè)發(fā)展基金會、深圳市華強公益基金會、騰訊公益慈善基金會、中國建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分行、深圳置富投資集團、京基集團、民生銀行等給予了慈展會支持。它們中的大部分被列在了慈展會協(xié)辦單位名單里。 在慈展會現(xiàn)場,可以發(fā)現(xiàn)深圳市慈善會給各家捐贈機構的回報方案的體現(xiàn):大門口的廣告位、展區(qū)內LED屏、吊旗等等。 房濤告訴記者,“慈展會專項基金”共籌款600余萬元,加上政府撥付的200萬元,慈展會可支配的資金數(shù)為800余萬元。 房濤介紹,為了有效管理這筆錢,還成立了專項基金管理委員會,管委會包括深圳市民政局代表、深圳市慈善會代表、捐款額度在100萬以上的捐贈人代表在內,共9人。從專項基金支出的款項,都必須得到管委會所有人的簽字。 錢用在哪兒? 與2012年不同,第二屆慈展會不再以行政區(qū)域來劃分展區(qū),而是按照不同的公益要素、服務方向等把展會分成8大主題展區(qū):分別是救災救助展區(qū)、社會組織展區(qū)、企業(yè)社會責任和基金會展區(qū)、國際合作和港澳臺展區(qū)、慈善之城展區(qū)、慈善創(chuàng)新展區(qū)、公益體驗展區(qū)、生態(tài)公益展區(qū)。 不同的展區(qū)“外包”給不同的機構承辦:社會組織展區(qū)由深圳恩派承辦;企業(yè)社會責任和基金會展區(qū)由深圳市商業(yè)聯(lián)合會承辦;深圳市壹基金公益基金會則參與了救災救助展區(qū)和公益體驗展區(qū)兩部分的工作。 承辦機構要對接所負責展區(qū)內參展機構的一切參展事務?!按日箷m椈稹睍Τ修k機構的工作經費進行補貼,一定程度上相當于慈展會組委會購買承辦機構的服務。但具體補貼金額和補貼標準,承辦機構沒有向記者透露。其中,深圳恩派承辦的社會組織展區(qū)參展機構數(shù)量最多,高達629家。 為了鼓勵更多的草根組織參與慈展會,組委會辦公室特設一定金額的參展補貼,用于支持部分草根組織參展。補貼發(fā)放的標準根據(jù)申請方所在地域的不同而有所差別,分為A到F共6類:補貼最低的是A類中的深圳本地組織,補貼金額上限是500元每家;補貼金額最高的是包括青海、新疆、西藏等在內的F類地區(qū)社會組織,每家最多可獲補貼5000元。在慈展會的官方網站上可以了解到:獲得慈展會參展補貼的機構共266家,補貼總數(shù)為70萬元,比去年的40萬元有了大幅度提升,參展的草根機構數(shù)量也比去年增長近150%。 除了上文提過的“承辦機構的工作經費”和“草根機構參展補貼”外,“慈展會專項基金”的支出還主要用于:會展中心的租賃、以官網為主的信息平臺的搭建、宣傳費用、展區(qū)內公共區(qū)域的搭建等。 據(jù)官方資料顯示:慈展會共收到1200份參展申請,最終確定828家公益慈善機構和項目參展。 房濤說,算上財政補貼,慈展會的收支大抵平衡。 據(jù)了解,公共區(qū)域的搭建主要由深圳市美博會展有限公司負責。作為一家從事展覽展示、會議論壇策劃執(zhí)行的專業(yè)會展運營機構,該公司還被組委會列為推薦的布展公司之一。 慈展會的展位分為兩種:3×3平方米的標準展位和特裝展位。申請標準展位的機構只需準備展板等基本物料;特裝展位主要位于企業(yè)社會責任和基金會展區(qū),申請機構需要與布展公司合作,讓后者為其設計并搭建展臺。 據(jù)官方數(shù)據(jù):本屆慈展會參展的基金會共有56家。不同的基金會參展費用來源不同。壹基金工作人員姚遙介紹,壹基金參與了不同展區(qū),資金來源較多元:除了救災救助展區(qū)得到“慈展會專項基金”的人員經費補貼外,映像展還得到了“可口可樂”公司的支持,而公益體驗展區(qū)的支出部分,則走基金會的對應項目款項。 張薔是一家基金會的項目主管,慈展會期間負責機構的布展。張薔介紹,以一個低端配置的特裝展位為例,大約占地為4個標準展位的面積,機構約需要花銷3至5萬元。對于申請?zhí)匮b展位的機構來說,只需直接將款打入會展公司的賬號,不與組委會發(fā)生資金往來。但她沒有透露它所在基金會所獲得的工作經費補貼。 探索與思考 “辦展主體社會化”背景下的全國性慈善展覽會畢竟還是一個新生事物,在執(zhí)行過程中需要探索,也一定會面對不同的聲音。 參展草根組織的補貼在執(zhí)行過程中路程顯得有點漫長。 3個多月前慈展會結束后,山水自然保護中心的宣傳官員耿棟在2013年10月初把包括各種發(fā)票在內的相關資料郵寄給了深圳恩派公益組織發(fā)展中心(以下簡稱“深圳恩派”)。此后每隔一段時間,他就會通過電話或郵件的方式與對方溝通,而得到的答復都是:請再耐心等待。 耿棟所在的機構注冊地是北京,被劃分到D類,按規(guī)定可獲得補貼3000元。 在慈展會召開之前,各家機構需按照要求在慈展會官網的指定申報窗口進行補貼申請,申請通過后,深圳恩派會通過郵件的方式告知補貼領取時應準備的資料。深圳恩派是慈展會社會組織參展補貼發(fā)放的執(zhí)行機構。 去年12月中旬,又一次咨詢未果后,耿棟在一個由公益人組成的社交群里呼吁:“慈展會和深圳恩派,按財務制度規(guī)定,必須要在2013年底完成財務手續(xù),我們都是自己墊錢和借款參加的慈展會,你們打算拖到什么時候?”耿棟的呼吁得到眾多回應,大家均表示沒有收到參展補貼。 幾天后,深圳恩派群發(fā)郵件,承諾會在2013年12月27日前支付完畢。 《公益時報》記者聯(lián)系到負責該事宜的深圳恩派工作人員王鑫。王鑫說,深圳恩派作為執(zhí)行機構,負責進款和出款,參展補貼打到深圳恩派的賬戶上是2013年12月20日,他們在用最快的速度走財務支出手續(xù)。 而來自承辦機構之一的張薔說:“那么多管委會成員,挨個簽字,有一個出現(xiàn)狀況,撥款進度就會拉長。這應該就是參展補貼遲遲沒能落實的原因?!彼ㄗh:慈展會作為一個國家級的展會,能不能建立相關的財務公開機制?除了專項基金應該公開收支外,參展的基金會也應該公開。(本報記者 張木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