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如今的臺灣隨處可見一些騎行的邀約宣傳,這種騎行除了強身健體之外,更多的是為了向外傳遞一種慈善文化,在臺灣地區(qū)慈善騎行已經(jīng)非常流行,就像現(xiàn)在全國各地正熱的公益徒步一樣,慈善騎行希望將善的力量帶給更多的人。 2014年7月3日,由臺灣企業(yè)家楊民忠發(fā)起的“臺灣單車天使公益騎行”內(nèi)地活動啟動儀式在北京舉行。從臺灣地區(qū)招募的24名育幼院的孩子與四川省宜賓市的騎手們一道共計利用13天的時間,從北京鳥巢出發(fā),途徑天津、徐州、南京、上海,最終返回臺灣,而這些育幼院的孩子們大多是第一次走出臺灣、來到內(nèi)地。 育幼院孩子們的福利 14歲之前,單薇從來沒有離開臺灣,也沒有坐過飛機,她一直是生活在臺灣新北市中和區(qū)的“大同育幼院”(相當于內(nèi)地福利院)福利機構里面。這是臺灣地區(qū)近百家育幼院中的一家,這里的孩子們大多是因為在自己家里面經(jīng)常受到父母打罵虐待得不到家庭的溫暖,或者由于貧困導致孩子在家庭中不能很好地成長而來到這里的。 今年4月的一天,一個通知令單薇有些驚喜,“臺灣單車天使公益騎行”大陸行通過了單薇的申請,她即將要走出她從未走出過的臺灣,來到對岸的內(nèi)地,體會、傳遞、分享令單薇激動不已。 “做夢也沒有想到會是我,父母都務農(nóng),家里的條件一直不怎么好,長這么大也沒什么機會走出去,這次的機會簡直太棒了,聽說要去大陸13天,我一定會好好珍惜?!?月3日的臺灣單車大陸騎車的啟動儀式上,單薇激動地對記者表示。 和單薇一樣,在臺灣有很多孩子由于家暴或家貧而被臺灣育幼院收養(yǎng),一方面育幼院希望能夠給予他們一個完整成長空間,但同時另外一些社會力量又在幫助創(chuàng)造一些家庭之外的外部環(huán)境,幫助這些育幼院的孩子們更好融入社會,正如這次的騎行活動。 “我們集合更多社會力量就是想把更多機會留給臺灣育幼院的這些孩子們,讓他們知道有外界在關愛著自己,他們長大后將這份愛傳遞下去?!薄芭_灣單車天使公益騎行”發(fā)起人楊民忠對《公益時報》記者表示。 慈善騎行在臺灣很流行 “在臺灣,騎行文化已經(jīng)很流行了,最初的時候可能人們?yōu)榱藦娚斫◇w而抱團騎行,最后騎行過程中,慢慢引入了慈善的元素,將慈善帶入騎行成為現(xiàn)如今臺灣的一種慈善方式?!迸_灣單車天使公益騎行的攝影師羅瀚麟對《公益時報》記者表示。 今年56歲的羅瀚麟在臺灣賽車界是一把好手,時常奔波于臺灣和內(nèi)地兩岸之間的他,同時也是臺灣多個慈善機構的志工。而說起騎行,羅瀚麟說自己最有資格講話,早在幾年前,羅瀚麟就帶著臺灣一家慈善機構通過騎行的方式進行籌款。 臺灣的慈善機構每年都會有政府投入,但經(jīng)費基本只占到申報項目的三分之一,還有三分之二得靠慈善機構進行自籌,所以單車騎行正是在這樣一種背景下將慈善騎行納入其中。 “總共二三十人集合起來整裝隊伍向前沖,將這種精神面貌展現(xiàn)給你將要募款的企業(yè)和機構,讓企業(yè)和機構的捐款者看到自己捐款會產(chǎn)生怎樣的效果,而這些效果就在捐款者眼前展現(xiàn),這樣是最能打動人的。”羅瀚麟說。 那一年,羅瀚麟正好帶領著一家慈善機構通過騎行環(huán)游臺灣的方式為自己的機構籌款,當天就籌得善款數(shù)萬新臺幣。 羅瀚麟說:“這種活動在臺灣只要是機構向政府提出申請,被批準后就可以開始騎行募款,當然募款所得也不用繳納賦稅,這種方式被看做是較為簡單的一種慈善募款模式,當然最終你募款的多少,還要看機構自身實力和騎行募款的策劃?!?/p> 身體健康不是唯一標準 2012年,由臺灣企業(yè)家楊民忠發(fā)起的首屆“臺灣單車天使”騎行活動,也是選撥了臺灣育幼院的孩子們來大陸騎行,途徑濟南、徐州、南京、杭州、溫州、福州、廈門再回到臺北,當時的活動就已經(jīng)頗具影響。 “當時我們發(fā)出邀約的時候,臺灣的騎行文化已經(jīng)有很多年了,我們想將這種騎行文化推廣開去,讓更多的人去感受,而臺灣騎行對象有很多,但對于育幼院的孩子們來說,這種機會并不多,所以讓育幼院的孩子們來感受和推廣這種騎行文化,成為我們當時的選擇?!睏蠲裰艺f。 身為企業(yè)家的楊民忠很快聯(lián)合到了各路資源,通過媒體向臺灣育幼院的孩子們發(fā)布了第二屆“臺灣單車天使”的招募計劃,很快200多名孩子踴躍報名,最終通過測試的24名孩子成為“臺灣單車天使”小騎士。 臺灣家扶基金會大同育幼院院長黃劍峰在接受《公益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選出的這24名孩子并不是以身體健康作為唯一標準的,身體健康能夠承受3000多公里的路程是我們考慮的因素,但是我們更看中孩子們的文化品德,希望他們在大陸騎行的過程中,能夠將臺灣一些好的文化和理念更多的與大陸同胞分享,同時也將自己在書本中學到的內(nèi)容輔以實踐了解,這是我們最為看中的部分?!?/p> 不募款只為傳遞分享 “臺灣單車公益天使騎行”活動,從2012年舉辦首屆以來并沒有將募款放置騎行環(huán)節(jié)之中,而選擇了傳遞與分享的理念。 “育幼院的這些孩子騎手們出來就是代表著臺灣,他們需要一個外部拓展的空間,對岸大陸有很多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至于騎行募款,我們并不想在騎行過程中扮演一個弱勢群體的角色,更多的希望是內(nèi)地同胞看到這些孩子身上自強不息的精神,將臺灣一些好的理念也傳遞和分享給對岸的同胞,這是我們這次騎行要追求的目標?!秉S劍峰說。 “另外,在大陸騎行募款與臺灣騎行募款可能還有著制度上的問題,所以我們更主張通過騎行首先傳遞和分享理念。”黃劍峰補充道。 7月4日,“臺灣單車公益天使騎行”的騎手們從北京鳥巢出發(fā),騎行沿途經(jīng)過天津、南京、上海等地,在沿途的休息地點,晚上隊員們休息時都與當?shù)刂驹刚邆冏龇窒斫涣鳌?/p> “余廚收集”、“就餐長尊”、“住宿禮儀”等成為臺灣小騎手們最為熱議的話題。 “飯后的廚余我們有不同的分類,可回收、不可回收寫得非常清楚,大陸這邊的家庭好像并沒有區(qū)分得如此清楚,小區(qū)的入口處垃圾筒會標注,但真正分得清楚哪些可回收,哪些不可回收的不多。不過大陸也有很多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比如一些地方的厚重文化是臺灣書本里不曾體會到的。”一位小騎手說道。 截至記者發(fā)稿時,小騎手們已經(jīng)抵達了此次大陸之行的終點上海,將于16日乘機返回臺北。 公益時報記者 張明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