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版面導航 | 標題導航
   第01版:頭版
   第02版:
   第03版:新聞
   第04版:新聞
   第05版:新聞
   第06版:新聞
   第07版:社會創(chuàng)新
   第08版:封面報道
   第09版:封面報道
   第10版:人物
   第11版:專題
   第12版:視覺
   第13版:國際 趨勢
   第14版:國際 案例
   第15版:益言堂
   第16版:尋找慈善傳統(tǒng)
接受殘酷,遵循市場
市長們就該做“環(huán)保暗事”
給籌資人員看“病”

版面目錄

第01版
頭版

第02版

第03版
新聞

第04版
新聞

第05版
新聞

第06版
新聞

第07版
社會創(chuàng)新

第08版
封面報道

第09版
封面報道

第10版
人物

第11版
專題

第12版
視覺

第13版
國際 趨勢

第14版
國際 案例

第15版
益言堂

第16版
尋找慈善傳統(tǒng)

新聞內(nèi)容
2014年07月29日 星期二上一期下一期
接受殘酷,遵循市場

    我有兩位朋友,姑且稱他們?yōu)锳和B,他們分別運營著兩家業(yè)務相似的公益機構(gòu):為有讀寫障礙的兒童及其家長提供服務。

    我在某飯局上與A相遇,他大吐苦水:機構(gòu)快撐不住了,連辦公室租金都沒錢交,宣傳單只好堆在自己家里。桌上一圈人聞此,唏噓不已,紛紛為他出謀劃策,試圖助他走出困境。酒過三巡,他又怨憤道:“我們的家長QQ群里幾百號人,我問他們能不能每人每月出100元錢,讓機構(gòu)維持下去,卻沒有家長愿意出錢!”我好奇地問A:“你在幫他們的孩子,沒道理一個人都不愿意出錢呀?!盇已是苦瓜臉:“我機構(gòu)沒能力給讀寫障礙的孩子做矯治,只能做宣傳,讓家長們知道孩子學習不好可能是這么回事。”桌上一圈人聞此,沒了聲音。

    我在B機構(gòu)的食堂與B吃午餐,旁邊一桌坐滿了小學生模樣的孩子,B告訴我,這些孩子都有程度不一的讀寫障礙,但不是本地人,他們家長趁著暑假,在深圳連續(xù)住幾周酒店,陪著孩子來這里做矯治。我問B:“家長付不付錢給你們?”B說:“當然付,不付錢,我機構(gòu)怎么活下去?!?/p>

    A和B的境遇,真是冰火兩重天。

    家長聚集在A周圍,卻只能反復聽A說他們早已知道的事情,不能挽救自己的孩子,自然不愿給錢;家長聚集在B周圍,自己的孩子能被B矯治,于是大老遠從外地來深圳住酒店、付矯治費用。家長們的想法很簡單:你能幫我孩子,我怎么都舍得;你幫不了,我為什么要給你錢。

    看似冷酷無情,但這就是市場規(guī)律,做公益和做商業(yè)一樣,就是這么個道理:你能解決社會問題,就會有資源;你不能解決社會問題,就會被淘汰。

    當然,這里只談客戶購買服務、不談慈善基金會資助,因為有些基金會或許在意的不是能否為孩子解決問題,而是倡導型宣傳。

    不僅是不同機構(gòu),同一家機構(gòu),也是如此。

    幾年前,我機構(gòu)沒找到業(yè)務方向,什么事情都做一點,什么領(lǐng)域都插手一下,創(chuàng)造的社會效益寥寥無幾,解決的社會問題更是不敢說有。那個時候,我機構(gòu)的項目很難獲得傳播。而如今,我機構(gòu)運營著高效率的信息無障礙環(huán)境建設系統(tǒng)性方案,為視障群體提供就業(yè)崗位,為互聯(lián)網(wǎng)產(chǎn)品進行信息無障礙優(yōu)化,踏踏實實解決社會問題,前來報道的媒體紛沓而至。

    我常說,光有愛心和熱情做不好公益。因為做公益和做商業(yè)一樣,都要達成目標、解決問題、創(chuàng)造價值,都要遵循市場規(guī)律。眼淚、善良和激情,或許能夠讓我們起步,讓我們獲得最初的支持,但僅有這些,無法讓我們走得遠。

    從B的機構(gòu)出來后,我給A發(fā)去微信:接受殘酷,拋棄幻想,遵循市場。

    梁振宇/文  深圳市信息無障礙研究會秘書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