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上接08版) 母嬰平安包推動住院分娩 竹核鄉(xiāng)木渣洛村一個父母都感染艾滋病的家庭,大兒子3歲多,沒有做過母嬰阻斷,已經感染。經過醫(yī)務人員不斷的健康教育,在懷上第二個孩子后,母親去昭覺縣婦幼保健院做了早期母嬰阻斷,小兒子現在出生3個月,目前尚未拿到診斷結果。不敢想象,父母和哥哥能看到小兒子長大成人。得知此前婦幼保健院母嬰平安包已經發(fā)完,前去探望的紅絲帶工作人員將攜帶的一個平安包送給這位媽媽。 母嬰傳播是艾滋病三種傳播方式之一。目前,四川省涼山州艾滋病疫情面臨著從高危人群向普通人群擴散的趨勢,母嬰傳播的比例逐年升高。為了配合當地開展艾滋病母嬰阻斷工作,紅絲帶在涼山州實施了紅絲帶母嬰傳播控制項目,旨在鼓勵孕婦早期檢測和住院分娩,為受毒品、艾滋病影響的貧困家庭孕產婦和母嬰家庭提供物資及營養(yǎng)等方面的支持。一個成本210元的平安包里包括了初生嬰兒所需的衣物、抱被、毛巾、尿不濕、碗盆等。 昭覺縣婦幼保健院的俄木阿呷院長說,以前彝族的媽媽不習慣來醫(yī)院分娩,在家找產婆,生完孩子用自己的披風包裹起來,沒幾天就去干活,不是很講究?,F在有強制規(guī)定和母嬰平安包的吸引,孕婦更愿意來醫(yī)院分娩。此外還有各種措施,如此前在村衛(wèi)生室的墻上,也可以看到昭覺縣婦幼保健院的“村婦保員獎懲制度”,其中有一條:帶一名產婦到醫(yī)院分娩,獎勵100元。阿呷院長說,來醫(yī)院分娩的產婦幾乎是不用自費的,住院三天約1500元的費用中,500元由國家農村孕產婦項目負擔,1000元可以通過新農合報銷。 整個涼山州來說,州衛(wèi)計委蘇杰表示,住院分娩率已經從原來的50%提高到現在的85%。在州衛(wèi)計委、各相關區(qū)縣衛(wèi)生局與紅絲帶舉行的座談會上,各縣還提出了建議,比如增加平安包數量和發(fā)放范圍,農村熱水使用不便可以增加一個熱水器,奶粉單獨發(fā)放等。 棟梁班兒童資助 受艾滋病影響兒童因為父母感染艾滋病而直接導致家庭貧困或致孤,他們無法享受到良好的生活照顧和教育,而且由于經歷了家人患病、死亡,遭受了周圍人的歧視與冷漠,他們承受著巨大的心理壓力和精神創(chuàng)傷。紅絲帶先后資助并支持了河南、四川、山西、云南、新疆等地區(qū)的受艾滋病影響兒童。其中包括四川涼山州5個紅絲帶棟梁班和1個紅絲帶藝術班共300余名受艾滋病影響的兒童,資助標準每人每年3000元。 紅絲帶棟梁班的照顧委托給了當地NGO涼山彝族婦女兒童發(fā)展中心,由中心的工作人員一戶戶走訪孤兒和貧困家庭,將孩子接到學校。在竹核鄉(xiāng)中心校,照顧兩個班100多名學生的生活老師是27歲的勒身醫(yī)生。由于家庭變故,棟梁班的孩子周末也很少回家,除了10來個還有媽媽的孩子,其余就住在學校。孩子的夢想比較簡單,好多都想以后當老師,在問到為什么時,一位孩子說:“因為我們這里有很多小孩子都沒上學,像我這么大的都出去打工了?!?/p> 中心負責的紅絲帶項目還有伍合村的“京東紅絲帶兒童之家”,這所幼兒園是由原來的村小改建而成,新的校舍還將加上太陽能洗浴設備。記者走訪時正在施工,包工頭表示一定建好給娃們上學的房子。 涼山彝族婦女兒童發(fā)展中心在竹核鄉(xiāng)設有一個工作站,在工作站駐點的工作人員甲來伍沙,是來自美姑縣的1990年的彝族小伙,擔當我們此行的翻譯,他此前也做兒童工作,后來被調去做婦女生活保障,給農家錢買母羊母豬,在走訪艾滋病家庭時看到的母豬和小豬,就是他的工作成果。 多彩的彝繡 為了扶植涼山特色文化產業(yè),讓更多受艾滋病影響的彝族家庭自力更生、脫離貧困,中華紅絲帶基金聯合香港女工商專聯、涼山州總工會在涼山州共同實施了“彝繡”發(fā)展扶持項目,將公益扶貧開發(fā)、民族傳統(tǒng)文化資源保護和社會發(fā)展相結合,實現彝族婦女的生產自救和再就業(yè)。 涼山州總工會常務副主席王英說,當前已經培訓了6000人,然而后續(xù)成果還沒有完全顯現出來。彝繡現在的產出形式主要是小微企業(yè)和家庭作坊,約有500家,做得較好的如自己創(chuàng)業(yè)的沈小英,彝繡傳承人阿西巫之莫,與農校合作的阿牛阿呷等,分別帶動了一批農村婦女參與進來。但彝繡產品種類少,樣式單一,彝族人沒有經商的歷史,缺少市場經濟的理念和意識,目前仍以本地購買為主,輻射云貴地區(qū),遠程銷售還有難度,經濟效益不高,還需要向羌繡、蜀繡等學習。 背景資料 大涼山,在四川西南涼山彝族自治州內,是大雪山的支脈。東北-西南走向。海拔2,000至3,500公尺,個別高峰近4,000公尺,大涼山為彝族聚居地區(qū)。大涼山以東為小涼山,以北為小相嶺,以西為安寧河谷地。 目前,涼山地區(qū)的吸販毒現象在執(zhí)法機關和民間社會的共同努力下,已經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控制,但是,艾滋病又從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擴散的趨勢。感染者和吸毒人員家庭的婦女和兒童的處境日益惡化。由于大量人口死亡、傷殘、入獄或盲目外流,導致許多家庭崩潰,出現了越來越多的孤兒和缺乏生活來源的兒童。此外,由于當地人習慣早婚早育,每個家庭普遍生育2至4個孩子,所以,受毒品和艾滋病傷害的兒童比其他地區(qū)要多。 這些孩子嚴重缺乏食物和營養(yǎng)(他們以土豆和核桃為食),基本生活沒有保障,因為缺乏營養(yǎng)而死亡的現象不斷發(fā)生;兒童過早承擔繁重體力勞動,身心遭受嚴重摧殘;孤兒失學、輟學現象比較普遍;大多數孤兒生病得不到醫(yī)治,有部分孤兒居住瀕臨倒塌的危房中;進入城市流浪的兒童越來越多。 除中華紅絲帶基金外,比爾及梅琳達·蓋茨基金會、香港智行基金會、天津深藍工作組、成都同樂健康咨詢服務中心、北京市防艾核心小組等越來越多的社會組織,均在艾滋病防治工作中做出努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