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版面導航 | 標題導航
   第01版:頭版
   第02版:數字
   第03版:新聞
   第04版:新聞
   第05版:新聞
   第06版:新聞
   第07版:
   第08版:封面報道
   第09版:封面報道
   第10版:人物
   第11版:專題
   第12版:專題
   第13版:視覺
   第14版:國際-案例
   第15版:益言堂
   第16版:尋找慈善傳統
第四屆中國國際養(yǎng)老服務業(yè)博覽會在京開幕
研究建立引導社會力量參與救災機制

版面目錄

第01版
頭版

第02版
數字

第03版
新聞

第04版
新聞

第05版
新聞

第06版
新聞

第07版

第08版
封面報道

第09版
封面報道

第10版
人物

第11版
專題

第12版
專題

第13版
視覺

第14版
國際-案例

第15版
益言堂

第16版
尋找慈善傳統

新聞內容
2015年05月12日 星期二上一期下一期
民政部副部長竇玉沛:
研究建立引導社會力量參與救災機制

    2015年5月7日下午3時,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在國務院新聞辦新聞發(fā)布廳舉行新聞發(fā)布會,民政部、外交部、商務部、國家衛(wèi)生計生委、地震局、總參作戰(zhàn)部、西藏自治區(qū)人民政府有關負責同志介紹了尼泊爾8.1級強震西藏災區(qū)抗震救災情況和我對尼地震救災救援情況,并答記者問。

    5月7日下午3時,民政部副部長竇玉沛出席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的新聞發(fā)布會,介紹尼泊爾8.1級強震西藏災區(qū)抗震救災情況并答記者問。

    竇玉沛表示:“過去重大自然災害救災工作一般是以政府為主,近年來我國社會組織、愛心人士和民間力量對災害救援的參與越來越廣泛,行動越來越迅速。我們正在研究建立如何引導社會力量參與救災的機制。”

    國家減災委成員單位分工合作

    據竇玉沛介紹,4月25日,尼泊爾發(fā)生8.1級強烈地震,對我國西藏自治區(qū)日喀則、阿里等地造成嚴重影響,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習近平總書記、李克強總理等中央領導多次作出重要批示和指示,對做好搶險救災、搜救被困人員、全力救治傷員、妥善安置受災群眾、盡快修復損毀基礎設施、嚴防次生災害、組織開展災后重建等工作提出了明確要求。

    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李克強總理等中央領導同志的重要指示批示,國家減災委相關成員單位迅速行動,通力協作,密切配合,形成了支持西藏自治區(qū)抗震救災的巨大合力。民政部在地震發(fā)生當天即啟動國家Ⅳ級救災應急響應,隨后根據災情發(fā)展和災區(qū)特殊情況,在震后第二天將響應等級提升到Ⅲ級,已向西藏自治區(qū)調撥3萬頂帳篷、13萬床(件)棉衣被、2.5萬張折疊床、1.5萬條睡袋、1萬臺帳篷應急燈、100套場地照明設備和1000個簡易廁所等中央救災儲備物資,會同財政部緊急下撥1.5億元中央救災應急資金。發(fā)展改革委緊急下達中央預算內應急補助投資3000萬元,全力開展煤電油氣運和應急物資供應保障工作。工業(yè)和信息化部指導當地電信企業(yè)通過架設臨時基站、周邊基站緊急擴容等方式,全力做好抗震救災應急通信保障,為災區(qū)群眾提供了欠費不停機、免費報平安、尋親熱線等便民服務。國土資源部與中國氣象局聯合開展地質災害氣象預警,為災區(qū)提供高清遙感圖像,派出專家組趕赴災區(qū)緊急排查150余處地震造成的地質災害隱患。

    住房和城鄉(xiāng)建設部派出專家組指導完成7個縣310余幢公共建筑、民房及重要市政基礎設施的應急評估。交通運輸部緊急下撥1000萬元災毀公路搶修保通資金,協調搶通打通災損路段,確保運輸暢通。水利部指導做好堰塞湖險情處置、水庫和水電站次生災害防范、群眾飲水安全保障等。商務部啟動Ⅲ級應急響應,會同財政部動用中央儲備肉定向投放災區(qū)市場,及時做好災區(qū)生活必需品市場供應保障。衛(wèi)生計生委調派國家衛(wèi)生應急隊伍25人赴災區(qū)開展衛(wèi)生防疫工作,協調解決醫(yī)療衛(wèi)生防疫應急物資需求。地震局派出現場工作隊完成災害調查和烈度評定,主動發(fā)布地震烈度圖,確定地震烈度區(qū)范圍。軍隊和武警部隊迅速出動官兵、車輛機械、直升機等協助做好傷員搶救和轉運、防疫消毒、帳篷搭建、道路搶通等工作,充分發(fā)揮了主力軍和突擊隊的作用。

    官方和民間力量有機配合

    對于民間力量的介入,竇玉沛表示:“過去重大自然災害救災工作一般是以政府為主,近年來我國社會組織、愛心人士和民間力量對災害救援的參與越來越廣泛,行動越來越迅速。我們正在研究建立如何引導社會力量參與救災的機制?!?/p>

    “大災發(fā)生后,我們一般通過媒體呼吁社會力量先不要盲目到達災區(qū),比如說這次西藏災區(qū)救災工作中,我們不主張社會組織第一時間去災區(qū),原因是災區(qū)交通不便,氣候條件不好,而且處于高原、高寒地區(qū),如果大量的社會組織、志愿者無序進入后,有可能自身得不到應有保障,可能陷入被救援的境地?!备]玉沛強調。

    對于如何發(fā)揮社會組織作用,竇玉沛表示:“災情相對穩(wěn)定后,我們還是希望社會組織能夠積極參與救災,捐贈物資或資金,志愿者也可到災區(qū)安置點向受災群眾進行心理疏導,開展幫扶和濟困等?!?/p>

    據竇玉沛介紹,目前災后的災害損失評估已經展開。災害損失評估的主要內容一是災害損失范圍,二是災損實物數量,三是直接經濟損失。評估組將根據地震災區(qū)經濟社會發(fā)展情況、地理環(huán)境、災區(qū)報送的具體災損數字,參照有關部門掌握的損失數據和衛(wèi)星遙感監(jiān)測的結果,利用經驗模型,結合專家組現場調查情況,形成初步災害評估報告后,還要征求災區(qū)政府的意見,經過專家充分論證后,再報送有關部門進行會審,形成正式報告,爭取盡快報送國務院,為災后重建提供重要的依據。

    ■ 本報記者 王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