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版面導航 | 標題導航
   第01版:頭版
   第02版:數字
   第03版:新聞
   第04版:新聞
   第05版:新聞
   第06版:新聞
   第07版:新聞
   第08版:視覺
   第09版:封面報道
   第10版:年檢
   第11版:年檢
   第12版:專題
   第13版:年檢
   第14版:年檢
   第15版:年檢
   第16版:尋找慈善傳統(tǒng)
互聯網+保險+公益 江蘇泗洪開創(chuàng)精準扶貧新模式
大學生領導力發(fā)展:不僅解困,更要“賦能”

版面目錄

第01版
頭版

第02版
數字

第03版
新聞

第04版
新聞

第05版
新聞

第06版
新聞

第07版
新聞

第08版
視覺

第09版
封面報道

第10版
年檢

第11版
年檢

第12版
專題

第13版
年檢

第14版
年檢

第15版
年檢

第16版
尋找慈善傳統(tǒng)

新聞內容
2016年08月16日 星期二上一期下一期
大學生領導力發(fā)展:不僅解困,更要“賦能”

    第二屆星巴克中國青年領導力發(fā)展項目全國總決賽比賽現場

    7月29日,華南師范大學大三學生李靜向現場評委展示她一年來的項目成果,幾番較量下來,她的“非視覺攝影”項目獲得了第二期“星巴克中國青年領導力發(fā)展項目”全國總決賽的季軍。

    回想這一年,李靜感慨道:“如果不是項目參與,我不覺得一個學生能做的事情有那么多,而且能產生這么大的社會影響力。”

    先為他人做嫁衣

    2015年11月,第二期“星巴克中國青年領導力發(fā)展項目”啟動,這個由星巴克與中國宋慶齡基金會聯合推出的公益項目始創(chuàng)于2014年,吸引著全國數百青年人“加盟”PK,李靜創(chuàng)建的“非視覺攝影”項目也成功入圍。

    “他們雖然看不見,但不應該只是成為公眾的被拍攝對象,拿起相機,他們照樣是一名專業(yè)攝影人?!崩铎o說,她的第一次“非視覺攝影”項目實施是從廣州當地的一所盲校開始的。

    第一次走進盲校,李靜還有些忐忑,對于這個從來沒有涉足的領域,甚至感覺有些無措,但盲校里孩子們稚嫩的面容使李靜懸著的心放了下來,李靜覺得,眼前的這些孩子如同“天使”一般可愛。

    “非視覺攝影”的第一次活動是將盲校的孩子請到了華南師范大學的校園里,讓孩子們通過“非視覺攝影”體會大學時光。沒有想到,孩子們在拍攝過程中異常興奮,很多孩子的渴望之情溢于言表。第一次校園體驗課程完結后,盲校老師告訴李靜活動非常成功,希望能夠多來盲校開展。

    但李靜心里有著另外一種想法——如果“非視覺攝影”項目不僅僅只是針對盲人群體,而將其擴展到更多的人群,這樣受益者會不會更多?李靜甚至盤算著通過向健康人群推廣“非視覺攝影”項目進行商業(yè)價值開發(fā),使得在更好地關注視障群體的同時,還能夠有一定的項目盈利。

    此時,在李靜心中,一個“非視覺攝影”的發(fā)展大計正在快速構建。

    再為自己賦能力

    項目實施約半年后,迎來了“星巴克中國青年領導力發(fā)展項目”的總結大賽,有著幾次項目成功實施成果的她,帶著方案準備向總結大賽發(fā)起沖刺。

    當天下午,又一次“非視覺攝影”活動在盲校如期舉行,幾小時的活動很快結束,和往常一樣,李靜開始收拾活動工具準備返回學校。這時有7名孩子跑了過來,將李靜團團圍住,其中一名孩子對李靜說:“姐姐,我們知道你帶我們做完這場活動就要去別的地方了,不一定會回來,但我還是想幫助我們學校的眾多同學留下你,因為他們也需要享受‘非視覺攝影’的樂趣。”

    聽完這席話,李靜感慨萬千,她從來沒有想到,自己的一個公益舉動,能夠產生這樣的影響。李靜看著孩子們,用手輕輕拍著孩子的肩膀,并沒有說些什么。

    當天,回到學校的李靜,立刻將這件事情告訴給了另外4個小伙伴,這個“非視覺攝影”的5人團隊在當天晚間做出了一個重大決定,她們決定重新修改即將于第二天路演的項目計劃書,只為了這些孩子的期盼。

    從晚上12點開始直至凌晨4點,“非視覺攝影”項目團隊的5名成員修改路演計劃,將之前針對健康人群的視障體驗推廣暫時刪除,修訂為專門針對視覺障礙群體的“非視覺攝影”體驗。

    “廣撒網,不如集中一點,這樣項目可能會更好?!崩铎o說。

    次日,帶著新修改的“非視覺攝影”路演計劃,5人團隊一起站在了“星巴克中國青年領導力項目”的路演舞臺上。“面上的‘鋪張’不如集中‘打擊’”,這是專家給予“非視覺攝影”項目的評價。

    李靜非常清楚,因為參與這個項目,學會了事情在不同發(fā)展階段的處理方式。最終,專家給出了“星巴克中國青年領導力項目”華南賽區(qū)前五名的好成績。

    “公益”與“收益”平衡

    和前文李靜的“非視覺攝影”項目一樣,有一些項目也嘗試追求“公益”與“收益”的平衡,在保障項目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同時,使社會價值最大化。

    西南民族大學“朝花夕拾”項目是一個致力于服務老年人群體,為老年人提供“私人定制”回憶錄的公益項目,以專業(yè)化的口述歷史、影像等形式為老人記錄下可以傳承至子孫后代的家書。

    中國正在逐步步入老齡化社會,每個人的身邊都有老人需要關懷,如果能留住他們的回憶,這或許是對親人最好的懷念。于是,這個項目一經發(fā)起便落地社區(qū),得到社區(qū)老人的熱烈歡迎,從而躋身首屆“星巴克中國青年領導力發(fā)展項目”的全國十強。

    來自西南民族大學的5名學生是這支十強隊伍的“執(zhí)行人”,他們當中的發(fā)起人說:“在老人有生之年,記錄老人與子女的生活點滴,通過專業(yè)編輯方法最大限度留住老人的‘青春年華’,這無疑對于子女和全社會都有著很大的實際價值。如果項目進行適當開發(fā),商業(yè)價值也將顯現。”

    最終這支團隊在社區(qū)項目中風生水起,有一些專業(yè)性的機構開始主動找上門來尋求合作,但此時,團隊發(fā)起人覺得有了商業(yè)因子的嵌入,如何保障項目公益屬性成為另一個問題。

    而云南大學的“啡塵工坊”項目將咖啡渣轉化為有機肥料,用以培育盆栽并進行公益售賣,在傳播綠色循環(huán)理念的同時,也實現了經濟價值,這使得項目具備了“公益”與“商業(yè)”的平衡。

    “賦能”中國青年

    近幾年,以青年賦能為主題,類似前文的提升青年領導力的公益項目逐漸增多,在設計上大多以競技方式呈現,在廣度和深度上都得到青年熱捧。而作為項目受益方,青少年在發(fā)展的合適階段參與相應的領導力發(fā)展培養(yǎng),既可促進自身的長遠發(fā)展,也可有效避免資源投入的盲目性和低效率。

    李靜參與的這個項目最初始于2014年6月,由美國咖啡公司星巴克與中國宋慶齡基金會合作,前者注入150萬美元(約合930萬元人民幣)資金,每年開展一期,共計三期。項目每期挑選500名在校大學生成為學員,分階段為學員提供青年領導力培訓,培養(yǎng)學生商業(yè)智慧、社會良知和溝通協(xié)作能力,為中國未來儲備青年領袖。每年均有來自全國十所高校的50名在校大學生參與“年度星巴克青年領袖”十強的角逐。

    截至目前,“星巴克中國青年領導力發(fā)展項目”已經成功舉辦兩屆。2016年,項目在高校中組建了100支公益團隊,積極展開調研、實踐和項目路演。從創(chuàng)意、設計到實踐,同學們共計走訪了100余個社區(qū)和學校,服務了超過10000余名群眾,收獲了11萬余次網絡點贊,獲得了30余萬次關注。

    中國宋慶齡基金會副主席井頓泉在接受《公益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新形勢下,一代超過一代,是歷史必然規(guī)律。這并不是強加于青年人,而是青年人通過自身努力適應新的社會形勢,實現綠色協(xié)調發(fā)展。當代青年人大多在獨子化、少子化家庭里成長,獨立、個性意識強,開展青年領導力發(fā)展項目對于培養(yǎng)和提升青年人規(guī)則意識、社會責任感、創(chuàng)新和實踐能力具有積極意義?!?/p>

    ■ 本報記者 張明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