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版面導航 | 標題導航
   第01版:頭版
   第02版:數(shù)字
   第03版:新聞
   第04版:新聞
   第05版:新聞
   第06版:新聞
   第07版:新聞
   第08版:封面報道
   第10版:新聞
   第11版:新聞
   第12版:專題
   第13版:專題
   第14版:專題
   第15版:專題
   第16版:
好未來捐贈“希望在線”教育資源助力新疆智慧教育建設
西部計劃志愿者破解公益籌款難題

版面目錄

第01版
頭版

第02版
數(shù)字

第03版
新聞

第04版
新聞

第05版
新聞

第06版
新聞

第07版
新聞

第08版
封面報道

第10版
新聞

第11版
新聞

第12版
專題

第13版
專題

第14版
專題

第15版
專題

第16版

新聞內容
2017年09月26日 星期二上一期下一期
西部計劃志愿者破解公益籌款難題

    西部計劃在廣西至今已經(jīng)實施14年了,其間,共有8000多名熱血青年響應國家號召,到廣西最艱苦、最基層地區(qū)扎根一線,建功立業(yè)。然而,在基層開展志愿服務,無論有再好的創(chuàng)意和想法,資金問題始終是繞不過的一道坎兒,一些西部計劃志愿者是如何在實踐中破解公益活動籌款難題的呢?

    籌集善款是門技術活兒

    2015年,在廣西鳳山縣進行了一年志愿服務后,吳道杰開始嘗試使用網(wǎng)絡眾籌,為村里的學生籌款1.5萬元用于購買魔法字帖,并提供相應的書法課。第一次籌款的經(jīng)歷并不順利,項目上線整整一周,他只籌到了3000多元,與預期目標相差甚遠。

    一天,吳道杰發(fā)起眾籌的消息被一位在中國福利基金會工作的朋友知道了,他熱情地幫助吳道杰,指導分析籌款不順的原因:一是賬本不夠細致,究竟要為多少個學生買字帖、每本字帖多少錢、是否確實需要上萬元資金等問題都沒有解釋清楚;第二,其選擇的眾籌平臺并不適宜籌集這些小項目的資金,因為該平臺若沒能籌足目標金額,錢是不會出賬的。

    聽取了這位朋友的建議,吳道杰當天下午試著在另一個眾籌平臺上線一個新的項目:為全縣所有敬老院、五保村共307位孤寡老人籌款買收音機。由于賬目清晰、數(shù)據(jù)具體且激發(fā)人們的惻隱之心,這一次眾籌過程出奇地順利,善款每天以萬元為單位增加,僅3天時間他就籌到了4.9萬元。之后,他們用這筆錢購買了307臺收音機,并下載了多首鳳山老人喜愛的壯語山歌,豐富了這些孤寡老人的業(yè)余生活。

    自此,吳道杰開始走上靠網(wǎng)絡眾籌做志愿的路。為了更熟練地掌握網(wǎng)絡眾籌技巧,吳道杰花了很多時間去網(wǎng)上研究一些籌款達人的心得,學習怎樣拍圖、怎樣寫文案、哪些細節(jié)能夠感動人、哪些真實信息應該充分呈現(xiàn)。他的手機里安裝過不下10個眾籌類App,隨便點開其中一個他都能詳細介紹其特點、運作模式和適用項目。

    兩年多來,利用工作8小時以外的時間,他和服務隊隊友們通過網(wǎng)絡籌款匯聚了10萬人次的愛心,籌集項目資金近25萬元,推出大小項目11個,開展了近200場次的志愿活動,覆蓋留守兒童、孤寡老人、環(huán)衛(wèi)工人、殘疾人、返鄉(xiāng)大學生等群體。

    網(wǎng)絡眾籌是新時代下一條適合草根志愿者的路,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吳道杰發(fā)現(xiàn)眾籌只能在短時間內起到應急作用,并不是一條長久之道?!敖K究還是勢單力薄,缺乏穩(wěn)定的社群作為后援”。

    “網(wǎng)絡眾籌是個不斷消耗人情的平臺,若僅靠固有圈子里的人獻愛心,并不能走多遠?!眳堑澜鼙硎荆媱澰诮Y束志愿服務之前建立一個高質量社群,把愿意為鳳山公益出資的人都集中起來,以解決網(wǎng)絡眾籌延續(xù)性差、效率不高等問題。

    如何打破從輸血到造血的瓶頸

    很多志愿者在服務過程中,也會遇到公益項目持久開展在時間和平臺方面的局限。在吳道杰看來,志愿者對公益活動的規(guī)劃決定了籌款方向,“打算待一年,要思考做怎樣的活動才能最快取得成效;待兩年,要思考怎樣才能將公益項目做得出彩,引起關注;打算待三年或以上,就要想著怎樣建立一個長期有效的公益活動或組織,打造志愿文化底蘊”。

    如何打破從輸血到造血的瓶頸,避免志愿項目隨著團隊核心人士服務期滿后離開,而陷入人走茶涼的困境?一些志愿者也展開了各種嘗試。

    利用假期自費往返廣州七八次的德政,在連續(xù)被4家助學會拒之門外后,終于成功與第五家助學機構談成了合作,拉到了7萬元的愛心善款。由于善款來之不易,德政和伙伴們決定要合理利用好這筆“愛心啟動資金”。在團東蘭縣委和縣招商局的支持下,他們成立了東蘭縣志愿者愛心淘寶店,銷售墨米、板栗、米酒等東蘭特產,所得收益與供貨村民五五分成,既幫助村民增加了收入,又持續(xù)保障了公益活動的資金供給。

    在服務期剩下的1年里,德政一直想方設法成立一個基金會,建立規(guī)范化的機制,為之后的志愿活動持續(xù)供給資金。

    在融水苗族自治縣從事志愿服務的黃加榮,為每天要走危險山路上學的留守兒童發(fā)起了“護身鎧”項目,為孩子配備書包、防滑靴、求救報警哨子、緊急醫(yī)藥包等必要裝備。這一項目所需資金量非常大,一開始,他也走眾籌路線,但所得資金只夠開展兩期活動,一時間陷入困境。

    轉機出現(xiàn)在2014年。這一年,黃加榮被邀請參加中國青年代表團訪問馬來西亞的交流活動,活動期間,黃加榮主動抓住機遇,隨身攜帶融水縣及“護身鎧”項目的相關資料,逢人便宣講,憑借獨特的切入點,他的項目最終吸引了廣州一家集團30萬元的項目贊助金。憑借有力的資金支持,他們將項目效果盡可能做到最好,并在之后的首屆中國青年志愿服務大賽中獲得了金獎,再次收獲數(shù)十萬元獎金。

    在此基礎上,黃加榮等人又發(fā)起了“苗繡媽媽反哺‘護身鎧’、護航苗族深山留守兒童”項目,通過傳承苗族刺繡文化、增加留守婦女收入,目前“苗繡媽媽”項目已吸納40名留守婦女作為繡娘,“苗繡媽媽”的個人月收入2000多元,一批“護身鎧”用具通過這一項目反哺給了留守兒童。

    “盡管籌款的方式多種多樣,但都離不開‘堅持’二字?!秉S加榮說,網(wǎng)絡眾籌也好,實體籌款也好,自主創(chuàng)業(yè)增收也好,都需要志愿者對當?shù)厍闆r充分調研,因地制宜設計項目,完善和豐富項目資金來源的渠道,這樣才能保障志愿服務項目長效開展。(據(jù)《中國青年報》,有刪節(ji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