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版面導航 | 標題導航
   第01版:頭版
   第02版:數字
   第03版:新聞
   第04版:新聞
   第05版:新聞
   第06版:新聞
   第07版:社會創(chuàng)新
   第08版:特別報道
   第09版:特別報道
   第10版:年檢
   第11版:年檢
   第12版:專題
   第13版:專題
   第14版:專題
   第15版:益言堂
   第16版:公益第一訪談
充分發(fā)展社會組織作用,助推社會治理進入新時代
如何實現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的“志愿服務健康發(fā)展”

版面目錄

第01版
頭版

第02版
數字

第03版
新聞

第04版
新聞

第05版
新聞

第06版
新聞

第07版
社會創(chuàng)新

第08版
特別報道

第09版
特別報道

第10版
年檢

第11版
年檢

第12版
專題

第13版
專題

第14版
專題

第15版
益言堂

第16版
公益第一訪談

新聞內容
2018年03月13日 星期二上一期下一期
充分發(fā)展社會組織作用,助推社會治理進入新時代

    國家旅游局政策法規(guī)司政策研究室主任科員

    高源/文

    黨的十九大提出“要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加強社會治理制度建設,完善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法治保障的社會治理體制。加強社區(qū)治理體系建設,推動社會治理重心向基層下移,發(fā)揮社會組織作用,實現政府治理和社會調節(jié)、居民自治良性互動”。這為社會組織發(fā)展帶來了新機遇,也對社會組織如何參與社會治理提出了新使命和新要求。

    社會組織參與社會治理的現狀及問題

    當前,社會組織參與社會治理仍處在初級階段,主要表現在:

    首先,社會組織的自主性不強,“等、靠、要”的思想觀念仍然較重。主要有兩方面原因:其一,早期成立的傳統(tǒng)社會組織長期以來依附于政府,無論是在組織設置、人事安排還是在資金來源上形成了對政府的高度依賴;其二,新成立的社會組織雖然在社會地位上擺脫了行政機關的直接控制,但是在政府主導資源配置的環(huán)境下,為了獲取政府購買服務項目,在項目設立、活動開展、人事安排等方面有意無意地迎合政府意愿,逐漸喪失獨立能力。

    其次,社會組織的能力不足,參與社會治理的能力較弱。其一,社會組織內部管理不到位,沒有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體制;其二,社會組織缺乏專職的專業(yè)人才;其三,社會組織的公信力較弱。

    再次,社會組織參與社會治理的機制有待完善。其一,缺乏統(tǒng)一立法,《社團登記管理條例》《基金會管理條例》《民辦非企業(yè)單位管理暫行條例》已經嚴重制約了社會組織的發(fā)展,急需修訂;其二,社會組織運營管理有較強的行政化傾向,雖然近年來不斷推進社會組織脫鉤,但一段時期內這種現象還會存在;其三,社會組織的培育支持體系不完善,社會組織的資金、稅收等政策支持缺乏強有力的支持,加上社會組織非營利性的定位,使得社會組織發(fā)展壯大難度較大。

    最后,社會組織參與社會治理的創(chuàng)新動力不足。其一是規(guī)模局限,受制于登記限制、資金來源單一等因素,社會組織雖然登記數量有了較多增長,但總體規(guī)模仍然較??;其二是營運局限,社會組織參與社會治理主要通過政府購買服務方式,方式單一,缺乏創(chuàng)新;其三是發(fā)展局限,囿于非營利性、營運地域和行業(yè)限制,社會組織的發(fā)展通道和發(fā)展方向受限。

    社會組織參與社會治理的建議

    首先,社會組織要轉變觀念,積極主動,提升自主性。進入新時代,社會組織轉變觀念第一要務就是要拋開“等、靠、要”的老觀念,從行政管控的老模式中擺脫出來,去行政化、去編制化,適應新時代下市場經濟思維;其二就是要樹立主動出擊、積極作為的運營理念,不安于現狀,樹立正確的運營觀和發(fā)展觀,圍繞政府職能轉變的機遇,針對社會發(fā)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地方,通過市場與政府力量的協調,定點發(fā)力。

    其次,社會組織要苦練內功,提升自身參與社會治理的能力。一是要著力從人才隊伍建設入手,提高社會組織專職人才的專業(yè)技能,構建政府、市場、社會組織三位一體的人才培養(yǎng)體系,逐步減少兼職人員占比;二是要著力從內部管理入手,建立和完善內部管理制度,參照市場組織內部架構,搭建社會組織決策、執(zhí)行、監(jiān)督三位一體的內部管理體系,推行行之有效的制度體系,提升內部管理水平;三是要著力從專業(yè)性上下功夫,做到術業(yè)有專攻,在經營的領域里做強做專做精,充分利用互聯網和大數據工具,對所在領域做到精準服務,降低運營成本,提升運營效率。

    再次,社會組織要樹立創(chuàng)新意識,拓展參與社會治理的途徑和方式。一是要從問題入手,不回避自身參與社會治理的矛盾和問題,認真分析,尋求創(chuàng)新之路;二是要拓展途徑,創(chuàng)新承接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三是要創(chuàng)新營運方式,突破行政化運營的桎梏,更多地運用市場化思維,建立與現代市場經濟體系相適應的運營模式。

    最后,社會組織要提升自身公信力,維護自身品牌形象。提升公信力,基礎是提升自身能力,只有自身有了足夠強的能力,才能做到守信。除此之外,一是要強化內部監(jiān)督,做到事事有反饋,事事能追蹤,事事可追責;二是要建立信息公開制度,公開就是透明,透明就是自信,通過信息公開,讓全社會來監(jiān)督,可以極大限度地避免雜音。

    (據公益慈善學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