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版面導航 | 標題導航
   第01版:頭版
   第02版:數(shù)字
   第03版:新聞
   第04版:新聞
   第05版:新聞
   第06版:新聞
   第07版:人物
   第08版:封面報道
   第09版:新聞
   第10版:新聞
   第11版:新聞
   第12版:新聞
   第13版:新聞
   第14版:新聞
   第15版:專題
   第16版:尋找慈善傳統(tǒng)
你看,你看,涼山孩子的臉悄悄在改變……

版面目錄

第01版
頭版

第02版
數(shù)字

第03版
新聞

第04版
新聞

第05版
新聞

第06版
新聞

第07版
人物

第08版
封面報道

第09版
新聞

第10版
新聞

第11版
新聞

第12版
新聞

第13版
新聞

第14版
新聞

第15版
專題

第16版
尋找慈善傳統(tǒng)

新聞內(nèi)容
2019年02月12日 星期二上一期下一期
你看,你看,涼山孩子的臉悄悄在改變……
——民政青年同心社“清爽寶貝計劃”志愿服務(wù)項目開展紀實

    從洗臉刷牙開始,大涼山貧困兒童一天一天地開始改變

    小小洗漱包,做出大文章。去年8月,民政部青年自組織民政青年同心社(以下簡稱民心社)的“清爽寶貝計劃”,由民政部直屬機關(guān)團委申報參加了第四屆中國青年志愿服務(wù)項目大賽。一路過關(guān)斬將,最終斬獲金獎。12月5日,民政部黨組書記、部長黃樹賢在直屬機關(guān)團委呈報的獲獎情況報告上作出批示:對獲金獎表示祝賀。希望再接再厲,更進一步。

    “寶貝”清爽

    養(yǎng)成衛(wèi)生好習慣

    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美姑縣爾其鄉(xiāng)依惹村小學安裝了一塊全身鏡,每天上學來,老師都帶領(lǐng)同學們排隊照照鏡子,整理儀容。三年級的小姑娘海來石普看著鏡子里的自己,羞紅了臉。她在家吃飯總是不擦嘴巴,早上也不愛洗臉,臉上臟兮兮的。民心社送來了洗漱包,小姑娘每天都來學校洗臉:把香皂在毛巾上涂了一層又一層,用力把臉擦了一遍又一遍,直至通紅。再照鏡子,她笑紅了臉。

    2015年,民政部民政青年同心社發(fā)起并組織實施了“清爽寶貝計劃”。民心社志愿者為大涼山的孩子們送上洗漱包,并向孩子們一個一個地介紹洗漱包里的生活用品:長長的是牙刷,圓圓的滑溜溜的是肥皂……孩子們小心翼翼地用指頭掃上一點涂臉的潤膚油,嘻嘻哈哈地往小伙伴臉上抹;支教的老師們叫住這個說,不許把牙膏吃進肚子,又拉著那個說,當心把潤膚油打翻;幾個愛美的小姑娘、小男生悄悄拿起梳子,躲在教室角落對著鏡子梳頭。

    泥水里打滾的黑娃娃洗出了白嫩嫩的小手、紅撲撲的臉。他們也喜歡干凈的自己。來支教的老師說,前天晚上剛教會孩子們擺放洗漱用品,第二天早上不用提醒,孩子們就自覺地把東西擺放好了。

    改變從洗手洗臉開始,這是民心社發(fā)起項目的初衷,也正是這一件件的小事,將民政青年的志愿服務(wù)熱情澆灌到貧瘠的大涼山,培育出昂揚而不頹靡的、振奮而不邋遢的孩子們。衣雖簡樸而整潔,手雖稚嫩必干凈。民心社養(yǎng)成的“清爽寶貝”是由內(nèi)而外的清爽,更是身處于泥淖而志存高潔的清爽。

    身體力行做公益

    民政青年助脫貧

    民心社成立于2012年4月,是以民政部直屬機關(guān)青年為主體而自發(fā)成立的一支青年志愿服務(wù)隊伍,秉持“民政為民、民政愛民”的宗旨,倡導“人人公益、隨手公益、快樂公益”的理念,長期開展扶危濟困、脫貧攻堅的志愿服務(wù),迄今成員已達290余人,涉及數(shù)十個國家部委、幾十家全國性社會組織以及科研院校、企事業(yè)單位,并在中國社會福利基金會設(shè)立了“民心公益”項目,參與公益活動和捐款人數(shù)達4500人以上,受助對象超過5600人,近兩年依托中國社會福利基金會籌集和協(xié)助籌集善款250余萬元。民政部領(lǐng)導長期關(guān)心關(guān)注民心社的成長與發(fā)展,多位部領(lǐng)導、司局長為“民心公益”項目捐款。2016年,民心社公益項目榮獲第一屆中央國家機關(guān)青年志愿服務(wù)優(yōu)秀項目獎、第三屆中國青年志愿服務(wù)大賽銀獎;2018年,民心社被確定為“首都學雷鋒志愿服務(wù)示范站”,前不久又獲得“第四屆中國青年志愿服務(wù)項目大賽金獎”。

    民心社與大涼山的緣分始于2015年。

    四川大涼山地區(qū)屬于“三區(qū)三州”深度貧困地區(qū)。孩子也大多被束縛在這片冷峻的山區(qū),他們的成長和生活習慣很少被困難家庭特意關(guān)注到。被放養(yǎng)的孩子們不習慣刷牙、洗臉、洗手,也幾乎不曾體驗過“面貌一新”的感覺。洗手洗臉被人們視為一天的開始。而對于幾乎從不洗手洗臉的人而言,養(yǎng)成洗手洗臉的習慣無疑是一次新生。

    正是基于對大涼山地區(qū)的調(diào)研、憂慮,民心社在2015年籌款6萬多元,與涼善公益促進會進行合作,以涼山州昭覺縣和美姑縣的阿波覺村二小、爾拖小學等10所學校作為試點,為1100名小學生每人配發(fā)了一個洗漱包。洗漱包內(nèi)有臉盆、牙膏、牙刷、毛巾、肥皂、梳子、鏡子、擦臉油、指甲鉗等數(shù)十件物品,其中牙膏、牙刷、毛巾、肥皂等易耗品都是一年的使用量。

    幾年下來,項目的運作方式不斷完善。民心社依托中國社會福利基金會籌集資金,為小學生每人配發(fā)洗漱包;四川省涼山州昭覺縣涼善公益促進會承接在當?shù)氐木唧w執(zhí)行;當?shù)刂Ы汤蠋熀颓嗄曛驹刚邉t負責每天言傳身教和監(jiān)督孩子們使用洗漱用品,從終端培養(yǎng)起涼山貧困兒童健康衛(wèi)生的生活習慣。項目每年實施一期,根據(jù)實施中支教老師和青年志愿者的反饋意見不斷調(diào)整。

    孩子們也在潛移默化中改變著,他們洗去的是手上臉上的塵土,而迎來的,將是一個充滿愛與陽光的未來。

    “民政愛民”情

    點亮一盞燈

    昭覺縣涼善公益促進會于2014年在民政部門注冊成立,協(xié)會草創(chuàng)之時,支教的老師們便感覺到大涼山貧困兒童衛(wèi)生問題之嚴重。孩子們用黑黢黢的手直接抓起食物塞進口中,病菌由此侵入,疾病由此蔓延,醫(yī)藥或能治病,但生病的根源卻不是藥可以根除的。

    協(xié)會志愿者們空有心力,卻苦于缺少物資。2015年,民心社的志愿者聯(lián)系至此,雙方一拍即合,一場從大城市到深山的促清潔、保健康活動開始了。

    從洗臉刷牙開始,大涼山貧困兒童的變化是一系列的。志愿者們教孩子們把每天洗臉后的水沖廁所,每周定期洗頭發(fā)、洗衣服,洗漱可以獲得學分,學分又能換取募集而來的衣物。高年級學生在家自己洗漱,低年級學生由老師監(jiān)督檢查,在志愿者們?nèi)旌虻年P(guān)注下,怕麻煩、想偷懶的孩子也不得不堅持搞衛(wèi)生,一天兩天,一個月兩個月,孩子們把洗漱當成了日常的習慣,這習慣又帶來老師、家長的贊揚,反過來促使孩子們繼續(xù)保持下去。

    涼善公益促進會的項目負責人親身感受孩子們一天天的變化:“以前人們來到?jīng)錾?,會看到很多孩子身上臟兮兮的,頭發(fā)里面還有泥土,他們膽小,不敢說話,只敢遠遠地望著來客?,F(xiàn)在不一樣了,孩子們身上都是干干凈凈的,而且會主動和別人打招呼,積極、陽光、自信、熱情?!?/p>

    因為洗臉刷牙這樣的小事,民政部青年志愿者們和遠在四川大涼山的貧困兒童們緊緊地聯(lián)系在一起。對于黨和國家的精準扶貧攻堅戰(zhàn)而言,一個小小的洗漱包似乎有些微不足道,但洗臉刷牙真的不是小事。九層之臺,起于壘土;合抱之木,生于毫末。搞好個人衛(wèi)生,正是培育大涼山貧困兒童茁壯成長的第一抔土。脫貧必然是昂揚奮發(fā)的面貌,成長必然是自尊自信的姿態(tài)。

    大涼山的孩子生于貧窮的淤泥,但應(yīng)當長于脫貧的沃土?!懊裾槊?、民政愛民”,推行黨和國家扶貧政策的青年們,在大涼山孩子的身上,也身體力行地實踐了這一政策。民心社的青年志愿者們的努力不足以令天地變色,但是在他們?nèi)諒鸵蝗盏姆瞰I中,五千余名貧困兒童的命運底色,因此多了一抹溫暖。

    (據(jù)《中國社會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