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版面導(dǎo)航 | 標題導(dǎo)航
   第01版:頭版
   第02版:數(shù)字
   第03版:新聞
   第04版:新聞
   第05版:新聞
   第06版:新聞
   第07版:新聞
   第08版:封面報道
   第09版:新聞
   第10版:新聞
   第11版:新聞
   第12版:新聞
   第13版:國際
   第14版:社會創(chuàng)新
   第15版:益言堂
   第16版:尋找慈善傳統(tǒng)
在祖國最西端開墾教育“試驗田”

版面目錄

第01版
頭版

第02版
數(shù)字

第03版
新聞

第04版
新聞

第05版
新聞

第06版
新聞

第07版
新聞

第08版
封面報道

第09版
新聞

第10版
新聞

第11版
新聞

第12版
新聞

第13版
國際

第14版
社會創(chuàng)新

第15版
益言堂

第16版
尋找慈善傳統(tǒng)

新聞內(nèi)容
2020年07月14日 星期二上一期下一期
三年耕耘 靜待花開
在祖國最西端開墾教育“試驗田”

    課余時間,賴揚平給雪松中學學生輔導(dǎo)語文

    “我叫賴揚平,是你們的語文老師,賴是祖祖輩輩傳下來的姓氏……”在新疆阿克陶縣雪松中學支教的第一節(jié)語文課上,賴揚平進行了10分鐘的自我介紹,可到了學生的作文本上,他的名字還是被寫成“懶羊皮”“來樣平”。

    雪松中學的3400名學生多數(shù)從小學習柯爾克孜語和維吾爾語,國語基礎(chǔ)差。“一個班40多人,語文能考及格的不超過5人?!辟嚀P平如此描述這所民漢合校當時的基礎(chǔ)教育面貌。

    作為江西省重點中學于都縣第二中學的語文教師,賴揚平援疆前所帶的高一18班32人中,去年有29人考上一本院校。相比之下,位于國家級深度貧困縣的雪松中學,教育資源匱乏。

    2017年2月25日晚,賴揚平跟隨由110人組成的江西省第九批援疆隊伍,跨越5000多公里,抵達我國最西端的阿克陶縣,被分配到雪松中學教語文。

    將學生拉回課堂

    最初的支教時光,用賴揚平的話來說,“渾身都是勁,卻不知如何使出來”。

    早讀課上,賴揚平鼓勵學生大聲朗讀,可一些學生寧愿在教室外掃地,也不愿進教室;晚自習時,總有學生在校園打球、閑逛;上課沒幾分鐘,就有好幾個學生趴在桌子上睡覺……

    在重重困難面前,賴揚平?jīng)Q定從糾正散漫的學風入手,將學生拉回課堂。

    賴揚平將每天20分鐘的早讀課細化到讀幾個字詞、背哪篇課文。早讀前,賴揚平還會提前站在教室門口,督促學生進教室。讀拼音、寫筆畫,一切都從最基礎(chǔ)的開始。賴揚平帶著學生大聲朗讀課文,糾正漢字發(fā)音,還舉行朗誦比賽,鼓勵學生說普通話。

    但很多時候,學生認識某個漢字,卻理解不了它的意思?!按a頭是海邊、江河邊專供輪船或渡船停泊、裝卸貨物的地方。”“什么是海和輪船?”有不少孩子沒見過海和輪船,更無法理解“碼頭”的意思。

    賴揚平想了個法子?!盎疖囃?康牡胤绞鞘裁??”“火車站?!睂W生回答。

    “那公共汽車??康牡胤绞鞘裁矗俊薄肮财囌??!?/p>

    “輪船??康牡胤骄褪谴a頭?!边@樣一類比,學生終于聽懂了。

    “有時還會把自己給繞進去。”賴揚平笑著回憶。

    用足夠的耐心等待花開

    在雪松中學七年級13班的墻上,五顏六色的便利貼上寫滿了這些十六七歲孩子的夢想。43個民族地區(qū)的學生里,有14個孩子的夢想是當教師,還有13個孩子的夢想是當特警或軍人。

    這讓賴揚平有些驚訝,“這20幾個從偏遠牧區(qū)來的孩子或許不能完全理解什么是‘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yè)’,但從他們每句‘老師您好’的問候中足以窺見他們對教師這一職業(yè)的向往,軍人戍守邊疆的崇高和神圣感也已深深烙印在他們心里?!?/p>

    阿克陶地區(qū)地廣人稀,許多學生的家在離學校幾百公里外、海拔三四千米的高山牧區(qū)。每年10月起,山上的牧民就趕著牛羊下山過冬,等到來年4月后,再回到山上。牧區(qū)半山腰以上的地方,常年積雪覆蓋。

    上學期間,學生吃住都在學校,一個學期才回家一次。集中辦學后,一些牧民未能轉(zhuǎn)變觀念,寧愿讓孩子在家里放羊,也不送他去上學。于是,每學期一開學,賴揚平就和當?shù)亟處熞黄鸪俗鴮W生接送專車,用一個多星期時間,去各個村“撿豆子”(搜集學生并接回學校上課)。

    在賴揚平眼中,每個孩子都是一?;ǖ姆N子,只不過花期不同,“在這個被稱為‘帕米爾高原明珠’的地方,春天來得特別慢,需要有足夠的耐心等待花開?!?/p>

    “愛心點贊超市”

    為了激勵學生學習,2017年9月,賴揚平發(fā)動已畢業(yè)的學生、朋友和親友同事募捐,籌集到兩萬多元啟動資金,在雪松中學辦起“長征源愛心點贊超市。”

    超市里有賴揚平外出采購的筆、地球儀、臺燈、水杯、牙膏、毛巾、洗衣粉、衣架等物品。學生可通過參加集體勞動或文藝匯演等方式集“贊”兌換想要的物品。

    學生學習進步了、做了好人好事、勞動衛(wèi)生表現(xiàn)好、上課積極回答問題都可以獲得“贊”。5個“贊”換一支筆、20個“贊”換一副乒乓球拍、100個“贊”換一個籃球或一本新華字典……超市里,所有物品都“明碼標價”。

    在超市“老板”賴揚平的倡議下,雪松中學還成立資金管理委員會,由校團委第三方專人負責,學生參與管理,實時公布每一筆捐款的明細和流向。

    愛心超市特別關(guān)注了貧困學生,賴揚平叮囑其他教師,在獎勵“贊”的時候,可以偷偷地給貧困的學生“放一點水”。不少貧困生在學校幾乎沒有零花錢來購買生活用品和文具。一開始,賴揚平曾想給他們捐點東西,但又覺得這像給學生“貼了標簽”,怕學生容易產(chǎn)生自卑感。

    “如果他們通過自己的努力,在愛心超市兌換到需要的物品,會更有成就感和被尊重的感覺?!辟嚀P平說。

    賴揚平發(fā)現(xiàn),在這套獎勵和考核標準下,學生慢慢變得更有自信。一段時間后,一些后進生開始主動思考,如何讓自己表現(xiàn)得更好,并自覺向身邊的榜樣看齊。“有了積極向上的學風,大家一起朝著一個目標努力,整個班級更有凝聚力了?!?/p>

    最會獎勵學生的教師

    進疆滿一個月時,賴揚平和來自江西的10名援疆教師第一次上山“走親戚”。一路上,他們穿越戈壁和鹽堿地,經(jīng)過4個小時的跋涉,才到達目的地阿克陶克孜勒陶鄉(xiāng)阿爾帕勒克村。

    在走訪、看望結(jié)親戶途中,賴揚平發(fā)現(xiàn),當?shù)卦S多初高中畢業(yè)生都在家放牧,沒有選擇升學或外出工作,“很多牧民世世代代的夢想就是放更多的羊”。

    在賴揚平看來,問題的根源在于這些孩子沒有立志讀書改變命運的強烈愿望?!笆紫纫亟▽W生的學習興趣。”他開始思考“對癥下藥”。

    學生每完成一個小目標,賴揚平就及時兌現(xiàn)一個獎勵:能流暢地背誦一篇新學的課文,就獎勵一根棒棒糖;考試有了進步,就專門抽出一節(jié)課的時間,獎勵大家看一場電影;完成一次集體活動,就獎勵一場生日聚會。

    他大概是整個中學最會獎勵學生的教師了,獎品有時是一個茶葉蛋、一根冰棍、一瓶牛奶或是一本《弟子規(guī)》、一支筆。

    賴揚平在課上給學生播放《中國詩詞大會》《中國成語大會》《超級演說家》等節(jié)目,盡管學生普通話基礎(chǔ)弱,看視頻卻接受得很快。天氣好的時候,他還會帶著學生到室外做一些簡單的小游戲,把課堂搬到操場上,學生安靜地坐在地上,欣賞風景的同時,學習環(huán)境描寫。

    在他寓教于樂的“鼓勵式”教學模式下,學生在快樂中學習,也不斷汲取中華傳統(tǒng)文化和紅色文化。如今,雪松中學的學生可以吟誦古詩詞、彈唱《十送紅軍》,還將經(jīng)典紅色劇目和傳統(tǒng)戲曲搬上舞臺。

    不過賴揚平覺得,作為支教教師,更重要的是為邊疆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學生播撒夢想的種子。于是,他開始利用業(yè)余時間到阿克陶各個學校作主題為“最美的風景在大學”的演講。他在演講中展示國內(nèi)各大學的圖片,給學生講勵志故事,強調(diào)目標的重要性,鼓勵學生勇于追夢,通過讀書改變世代放羊的生活軌跡,走出戈壁、雪山,看看外面的世界。

    把“教育航母”留下來

    在雪松中學工作一段時間后,賴揚平被任命為學校副校長,對當?shù)亟處煹墓ぷ鳡顟B(tài)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他發(fā)現(xiàn),有的教師不備課,在網(wǎng)上隨便下載一個教學課件,不做任何修改就可以應(yīng)付一節(jié)課;還有一些老教師講臺上放的教案都是兩三年前寫的,講課內(nèi)容也是臨時發(fā)揮;課后作業(yè)布置、批改不及時的現(xiàn)象也十分普遍。

    針對學校教學管理松散和教師工作懶散的現(xiàn)狀,賴揚平每天都會和負責教學巡查的教師一起,到各個教學樓轉(zhuǎn)一圈。

    他會隨機推開一間教室的門,坐在教室后面聽課。下課后,他第一件事就是檢查教師的上課內(nèi)容和教案上的備課內(nèi)容是否一致。

    “發(fā)現(xiàn)教師教案不及格的,第一次提醒,第二次我就會在教職工大會上通報批評,扣績效工資。”賴揚平說。

    在賴揚平等江西援疆教師的推動下,雪松中學重新修訂了績效考核管理條例,把教學成績、工作紀律、業(yè)務(wù)能力、師德師風等納入績效考核。所有教師的業(yè)務(wù)能力、工作態(tài)度將與工資收入、職稱評聘和評先評優(yōu)掛鉤。

    有了考核的指揮棒,教師備課、上課更認真了,懶散的現(xiàn)象也慢慢改變。還有一些教師產(chǎn)生“危機感”,主動去其他班“蹭課”,學習優(yōu)秀教師的授課方法。

    為了提高年輕教師的教學水平,賴揚平與援疆教師一起,利用“傳幫帶”的方式為學校教師示范教學。開備課組交流研討會時,賴揚平經(jīng)常主動邀請學校的語文教師到自己的課堂聽課。

    然而,賴揚平的公開課上不僅有語文教師,就連數(shù)學、歷史教師也會坐在教室里學習他的授課方式和駕馭課堂的技巧。教室后面坐不下了,有的教師就坐在過道上,甚至站在教室外。

    起初,雪松中學的年輕教師并不愿意上公開課,也不敢去外面賽課。于是,每次上公開課前,賴揚平都要求教師當著自己和“師父”的面先上一遍,發(fā)現(xiàn)問題后,再幫著年輕教師一遍遍地“磨課”和修改課件?!皫啄昀铮贻p教師的教學水平提高不少,在外面賽課拿的獎比原來十幾年的都多?!辟嚀P平自豪地說。

    他和其他支教教師有一個共同心愿,“教育航母”不僅要留在雪松中學,更要留在阿克陶的所有校園。除了每年定期對縣里的新教師進行培訓(xùn)外,3年里,賴揚平和江西全體支教教師在當?shù)亻_展了上百次送教下鄉(xiāng)活動。

    今年1月,3年的援疆支教結(jié)束,賴揚平帶著滿滿的牽掛回到家鄉(xiāng)于都,“不去新疆,我不知道新疆有多大;不去支教,我不知道教育發(fā)展多么不均衡?!痹诎⒖颂盏娜兆永?,他更加深刻地體會到教師的價值和意義,“我會像熱愛我的家鄉(xiāng)一樣,熱愛南疆這片土地,有機會,我愿再赴新疆。”(據(jù)《中國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