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氣溫35℃,太陽烤在身上火辣辣的。下午3時許,27歲的快遞小哥許升良騎在輪胎加粗的電動自行車上,穩(wěn)穩(wěn)地行駛到水電路1130弄門口,向門衛(wèi)師傅點頭打了一個招呼,師傅知道他聽不見聲音,熱情地招了招手。許升良把車停在14號樓下面,掏出手機,對著防盜門的對講機播放了一句同事事先幫他錄好的語音:“你好,我是聾人快遞員,請開門?!遍T開了,他一路奔上6樓,把跟在后面的記者甩得遠遠的,而這,已經是他下午第5次爬上6樓送件。滿身大汗地奔下樓,他跨上電動自行車,幾大瓶水放在車籃里都顧不上喝,他用手語說:“客戶等快遞都很著急,我們聾人送件溝通不方便,盡量快點送到客戶手里?!?/p> 這個曾經坐辦公室的平面設計師,在待業(yè)一年多后,與其他39名聾人兄弟一樣,有了新的身份——全國首個聾人快遞團隊的一名聾人快遞員?!靶量?,但值得?!眲倓倳x升為組長的許升良用手語說,他會一直干下去,“這是一個肯拼就有回報的工作,我喜歡這個公平的環(huán)境?!?/p> 夢想從慈善超市啟航 團隊發(fā)起人顧忠是東方衛(wèi)視手語新聞主持人,因為父母是聾人,他從小就會打原汁原味的“上海話”手語,也因為這個原因,在做手語翻譯的同時,他創(chuàng)辦了心工坊社工師事務所,做過不少助殘公益項目。 今年初,心工坊承接江灣鎮(zhèn)街道慈善超市運營項目,不巧的是,剛啟動就遇到疫情,顧客銳減,而與此同時,網絡購物需求旺盛,物流力量十分缺乏。這時,他想到了利用自己的手語特長,招募就業(yè)困難的聾人來做上門配送。 他在朋友圈里發(fā)布的“吾聲快遞”招募啟事在聾人圈里一傳十、十傳百,很快就來了30多個聾人??缡∈羞\輸恢復后,還有些人互相介紹從外地慕名而來,前前后后總共來過上百個聾人。其中,不少人吃不了苦走了,最短的只干了一天,但是,也有40人熬過了最吃力的第一個月,一直干到現(xiàn)在。 最初,這些聾人為慈善超市配送商品,后來,顧忠又找到附近的圓通、中通、順豐等快遞站點,把聾人輸送到人手緊缺的快遞站里,與健全人一起送快遞。就拿許升良所在的涼城路圓通站點來說,60個快遞小哥中,聾人已經有了9個。工作中,他們同工同酬,不分你我,唯一的區(qū)別就是遇到難以打電話溝通導致無法及時派件的客戶時,聾人們會把包裹集中送回慈善超市,由擔任電話客服的超市同事幫助他們電話聯(lián)系客戶,再重新上門派件。 現(xiàn)在,穿著“吾聲快遞 聾啞人配送”醒目紅馬甲的快遞員已有40人,分布在虹口和普陀的四個快遞站??爝f市場需求很大,許多人找到顧忠主動提出要請聾人小哥去幫忙,他充滿信心地說:“現(xiàn)在我們的快遞員日均派件約200件,像許升良這樣的組長有五險一金、基本工資,還有計件工資,8月凈收入能有7000元,比過去做平面設計師高一倍。到雙十一時,‘吾聲’預計可達300名聾人規(guī)模,其中,有不少會是來自云南、寧夏等上海對口幫扶地區(qū)的貧困聾人?!?/p> 用汗水創(chuàng)造美好生活 受制于身體原因,聾人受教育和找工作都不容易,即使是大學生,往往也會遭遇不少困難。所以,除了2016年從徐匯區(qū)開放大學平面設計專業(yè)??飘厴I(yè)的許升良,在“吾聲”,還有好幾個聾人大學生。 送快遞是個辛苦活,第一天就把沒干過體力活的許升良累癱了。最讓他痛苦的是,他負責的片區(qū)幾乎都是老公房,每天要送兩三百件包裹,一天至少有幾十次要爬上5樓、6樓。所以,盡管都是騎電動自行車點對點送上門,每天手機計步器上顯示的步數(shù)仍有兩萬多。干了一個星期,許升良適應了高強度的體力消耗,可前不久又碰上了臺風。那幾天特別苦,雨篷被大風吹走了,許升良的眼鏡片上全是水,偏偏快遞還特別多,每晚都要送到八九時,他還因為淋雨發(fā)了一次燒。 對聾人來說,送快遞還常受委屈。涼城路站點負責人說,這9個聾人最初幾乎人人吃過投訴罰過錢,最普遍的原因就是因為他們按門鈴卻聽不見聲音,導致按的時間太長,被業(yè)主或鄰居投訴“擾民”。甚至還有人欺負他們不能說話,故意投訴沒收到快遞或沒放在指定位置,即使他們當面去“對質”,仍然咬死不承認,直到手語翻譯表示要報警調查,才悻悻承認自己冤枉了聾人小哥。 不過,大多數(shù)市民知道他們是聾人后,都會特別感動。水電路1130弄的門衛(wèi)師傅就說,他們知道聾人溝通不便,有時候會幫聾人把無法當場派發(fā)的快遞在事后送到居民家中。還有些客戶則會主動給他們遞水遞茶,時間久了,也習慣了和他們通過短信溝通快遞時間和投放地址。聾人們漸漸獲得了信任,攬件的業(yè)務量也不斷上升,還有客戶相信他們,幾千元的代收貨款業(yè)務也愿意交給他們經手。 有了這些善意,小哥們也覺得更容易堅持下去。 他們“告訴”記者,干快遞學會了很多東西:以前,不少人不知道怎么找門牌號碼的單雙號,外地小哥還不知道“弄”是什么意思,現(xiàn)在,他們走街串巷不在話下;起初,他們送貨常走冤枉路,送件量只有熟手的1/3-1/2,電動自行車的電卻消耗得比熟手快兩三倍,“實在想不通是怎么回事”,現(xiàn)在,他們也能把快遞理得井井有條了。 更重要的是,送快遞是一個只要肯吃苦就會有收獲的崗位,而這種平等的工作環(huán)境正是聾人們所渴望得到的,也正因此,他們更加珍惜這個用汗水創(chuàng)造美好生活的機會。(據(jù)澎湃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