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版面導航 | 標題導航
   第01版:頭版
   第02版:數字
   第03版:新聞
   第04版:新聞
   第05版:新聞
   第06版:新聞
   第07版:新聞
   第08版:封面報道
   第10版:新聞
   第11版:專題
   第12版:新聞
   第13版:新聞
   第14版:新聞
   第15版:益言堂
   第16版:尋找慈善傳統(tǒng)
未成年人權益保護和犯罪預防等
被納入政府購買服務范圍
我國社會組織登記總數已突破90萬家

版面目錄

第01版
頭版

第02版
數字

第03版
新聞

第04版
新聞

第05版
新聞

第06版
新聞

第07版
新聞

第08版
封面報道

第10版
新聞

第11版
專題

第12版
新聞

第13版
新聞

第14版
新聞

第15版
益言堂

第16版
尋找慈善傳統(tǒng)

新聞內容
2021年01月26日 星期二上一期下一期
未成年人權益保護和犯罪預防等
被納入政府購買服務范圍

    ■ 本報記者 王勇

    1月20日,《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加強新時代未成年人審判工作的意見》對外發(fā)布,《意見》明確提出,加強與有關職能部門、社會組織和團體的協(xié)調合作,健全完善‘社會一條龍’工作機制,加強未成年人審判社會支持體系建設。

    通過政府購買社會服務等方式,調動社會力量,推動未成年被害人救助、未成年罪犯安置幫教、未成年人民事權益保護等措施有效落實。

    同日,最高人民法院舉行《意見》新聞發(fā)布會,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委員、研究室主任姜啟波在發(fā)布會上強調,未成年人保護工作是一項復雜的社會工程,需要家庭、學校、社會組織、企業(yè)單位、司法和政府聯動發(fā)力。人民法院將加強與有關方面的配合,積極構建分工明確、體系嚴密的未成年人權益保護和犯罪預防體系機制,共同保障未成年人健康成長。

    堅持雙向、全面保護

    未成年人是國家的未來、民族的希望。近年來,隨著經濟社會發(fā)展,未成年人的成長環(huán)境出現新的特點。

    一段時期以來,侵害未成年人的犯罪案件,屢屢引發(fā)社會關注和熱議。據最高人民法院民一庭副庭長劉敏介紹,2016年至2020年,全國法院依法審理拐賣、猥褻兒童、組織兒童乞討等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權益的刑事案件24035件,懲處罪犯24386人。2016年至2020年,全國各級人民法院一審審結的涉及未成年人撫養(yǎng)、監(jiān)護、探望等家事糾紛案件120多萬件。

    與此同時,未滿14周歲的低齡未成年人實施的殺人、傷害、強奸等惡性犯罪時有發(fā)生,引發(fā)全社會的高度關切。大連13歲男孩殺害10歲女孩案,更是將輿論關注推向頂峰。

    為回應社會關切,經綜合考慮現階段我國未成年人身心發(fā)育情況、違法犯罪情況等因素,經反復研究、審慎論證,立法機關在《刑法》中增加規(guī)定“已滿十二周歲不滿十四周歲的人,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罪,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別殘忍的手段致人重傷造成嚴重殘疾,情節(jié)惡劣,經最高人民檢察院核準追訴的,應當負刑事責任?!边@是對我國刑事責任年齡制度所作的重要局部調整。

    針對這些新的情況,《意見》強調,對未成年人權益要堅持雙向、全面保護。堅持雙向保護,既依法保障未成年被告人的權益,又要依法保護未成年被害人的權益,對各類侵害未成年人的違法犯罪要依法嚴懲。堅持全面保護,既要加強對未成年人的刑事保護,又要加強對未成年人的民事、行政權益的保護,努力實現對未成年人權益的全方位保護。

    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副主任周加海強調,對未成年人侵害未成年人的,在對未成年被告人依法堅持“教育、感化、挽救”方針和“教育為主、懲罰為輔”原則的同時,更要落實好、體現出對未成年被害人的特殊、優(yōu)先保護。

    加強與有關社會組織等機構的協(xié)調合作

    未成年人保護工作是一項復雜的社會工程,需要家庭、學校、社會組織、企業(yè)單位、司法和政府聯動發(fā)力。

    《意見》強調,要加強協(xié)作配合,增強未成年人權益保護和犯罪預防的工作合力。

    一是加強與公安、檢察、司法行政等部門的協(xié)作配合,健全完善“政法一條龍”工作機制,嚴厲打擊侵害未成年人犯罪,有效預防、矯治未成年人違法犯罪,全面保護未成年人合法權益。

    二是加強與有關職能部門、社會組織和團體的協(xié)調合作,健全完善“社會一條龍”工作機制,加強未成年人審判社會支持體系建設。通過政府購買社會服務等方式,調動社會力量,推動未成年被害人救助、未成年罪犯安置幫教、未成年人民事權益保護等措施有效落實。

    三是加強法治宣傳教育工作,特別是校園法治宣傳。充分發(fā)揮法治副校長作用,通過法治進校園、組織模擬法庭、開設法治網課等活動,教育引導未成年人遵紀守法,增強自我保護的意識和能力,促進全社會更加關心關愛未成年人健康成長。

    《意見》還強調,要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關于實行與未成年人保護工作相適應的評價考核標準的要求,將社會調查、心理疏導、法庭教育、延伸幫教、法治宣傳、參與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等工作納入績效考核范圍,不能僅以辦案數量進行考核。

    “在辦理侵害未成年人犯罪案件過程中,人民法院應當加強同政府有關部門、人民團體、社會組織等的配合,對遭受犯罪侵害,特別是遭受性侵害或者暴力傷害的未成年被害人及其家庭,要及時采取必要的心理干預、經濟救助、法律援助、轉學安置等保護措施,讓未成年被害人感受到司法溫度、社會溫暖,早日撫平創(chuàng)傷、走出陰影,回歸正常生活?!敝芗雍1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