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版面導航 | 標題導航
   第01版:頭版
   第02版:數字
   第03版:新聞
   第04版:新聞
   第05版:新聞
   第06版:新聞
   第07版:新聞
   第08版:特別報道
   第09版:新聞
   第10版:新聞
   第11版:新聞
   第12版:新聞
   第13版:新聞
   第14版:新聞
   第15版:新聞
   第16版:尋找慈善傳統
“治大國若烹小鮮”的基層之治
完善社會力量參與基層治理激勵政策

版面目錄

第01版
頭版

第02版
數字

第03版
新聞

第04版
新聞

第05版
新聞

第06版
新聞

第07版
新聞

第08版
特別報道

第09版
新聞

第10版
新聞

第11版
新聞

第12版
新聞

第13版
新聞

第14版
新聞

第15版
新聞

第16版
尋找慈善傳統

新聞內容
2021年07月13日 星期二上一期下一期
“治大國若烹小鮮”的基層之治
——我國社會治理發(fā)展成就綜述

    國之興衰系于制,民之安樂皆由治。社會治理是國家治理的重要方面。

    精細化管理助力企業(yè)群眾辦事生活便利化、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超腦”平臺全天候監(jiān)測社會運行……近年來,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制度進一步完善,我國社會治理水平邁上新臺階。

    角色轉變

    從“管理者”到“服務員”

    重慶捷力輪轂制造有限公司的車間內,生產線正在忙碌著。然而,去年初這家公司卻面臨生死難關。

    “去年以來,受疫情沖擊,公司外貿業(yè)務嚴重下滑,資金周轉非常困難,面臨倒閉危險?!边@家公司財務負責人黎國全說,危難時刻,公司收到“墊小二”平臺的優(yōu)惠政策推送和退稅輔導。

    墊江縣稅務局依托“墊小二”平臺,成立工作專班,“一對一”幫捷力輪轂辦理退稅。黎國全感慨地說,去年公司出口退稅累計超過2000萬元、享受各類稅收減免2300多萬元,不僅轉危為安,出口訂單還逆勢增長37%。

    “墊小二”是重慶墊江縣去年初依托數字技術自主研發(fā)的企業(yè)服務平臺?!皦|小二”的背后,是基層政府從“管理者”到“服務員”的角色轉變。

    黨的十八大以來,各地著力解決人民群眾反映的突出問題,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互聯網+政務服務”助力企業(yè)群眾辦事生活便利化。浙江政法領域民生服務事項審批流程不斷簡化,審批時間大幅縮短。公安機關除涉密事項外,所有企業(yè)和個人民生事項均實現“網上辦”,144個高頻民生事項實現“一證通辦”,73個高頻民生事項實現全流程“跑零次”。

    化解矛盾

    不斷開創(chuàng)基層治理新模式

    基礎不牢,地動山搖。把矛盾問題化解在基層,各地在積極探索中不斷開創(chuàng)新模式。

    “大娘!”這一聲親切的稱呼,飽含著張少霞對許俊景的感激之情。張少霞家住河北省邢臺市任澤區(qū)任城鎮(zhèn)北街社區(qū),曾因家庭瑣事與丈夫拌嘴吵架,鬧到起訴離婚的地步。

    許俊景了解情況后,采用逐個調解法,分別做當事人的工作。經過多次勸解引導,雙方情緒逐漸穩(wěn)定,最終和好如初。許俊景,一名退休檢察官,她如今的“新身份”是任城鎮(zhèn)“和合說事工作室”的專職調解員。

    在任澤區(qū),像許俊景這樣的專職調解員共有759人,其中2人獲評“全國模范人民調解員”稱號。因著這些維護基層穩(wěn)定的“壓艙石”,截至目前任澤區(qū)實現矛盾糾紛調解率100%,調解成功率達95%以上。

    堅持和發(fā)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各地充分調動各方參與積極性、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狀態(tài)。

    貴州省在縣鄉(xiāng)村綜治中心加掛“矛盾糾紛調處化解中心”標識,設立綜合接待窗口和信訪、人民調解、行業(yè)專業(yè)調解等進駐單位“一站式服務”功能窗口;北京市緊緊抓住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探索出具有政法特色的“接訴即辦”工作模式。

    數據賦能

    為治理體系插上智慧翅膀

    一邊是大量非警務類或無用警情耗費有限的警力資源,另一邊是網格員經常面對諸多棘手和超出職能范圍的事。

    江蘇省南通市探索了一條“警網融合”的新路徑,完善“大數據+網格化+鐵腳板”治理機制,提升基層社會治理水平,力求化解這一矛盾。

    去年10月,數據平臺監(jiān)測到崇川區(qū)一家?;飞a企業(yè)“異動”——已被責令關停并出租的廠房頻繁有危化品運輸車出入,當月用電量上萬度且用電高峰在晚間。執(zhí)法人員根據數據研判發(fā)現,企業(yè)確實仍在違規(guī)生產。

    數據賦能,不僅是“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腿”,還要延展數據的預見性。發(fā)揮好大數據的分析研判和監(jiān)測預警,是實現基層“治未病”的前提,也是融治理與發(fā)展為一體,解決“事多人少”這一基層治理難題的關鍵一招。

    打破數據孤島,匯聚南通市65個部門、10個縣市區(qū)數十億量級的數據——南通市市域治理現代化指揮中心去年落成。

    交通運行、公共安全、環(huán)境污染等情況一屏實時呈現,一旦城市出現突發(fā)情況,指揮平臺能及時下達指令到具體執(zhí)行部門,迅速處理。

    曾經,各部門之間存在數據壁壘,給精準治理體系的建設帶來障礙。如今,有了數據支撐,上海、安徽、河南、深圳等地的“城市超腦”“城市大腦”等數據平臺的效能逐步發(fā)揮出來,“互聯網+警務”“互聯網+城管”“互聯網+網格”等模式日益成熟,一張網管到底已經成為高效社會治理的標配。

    (據新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