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為落實“雙減”意見,科學引導課外培訓消費,吉林省消費者協會鄭重提醒廣大消費者:“雙減”意見細研讀,消費糾紛可維權。 合同無法履行,解除變更自由。對于已經簽署培訓合同的消費者,可與經營者進行協商,變更履行方式,重新確定合同約定內容;也可協商解除合同。協商不成可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變更或者解除合同,并免除當事人責任。 事先功課做足,簽署合同無憂。一是關注培訓機構資質,家長可在“全國中小學生校外培訓機構管理服務平臺”上查詢培訓機構的相關信息。二是了解師資情況,確定提供培訓服務的老師具備相應的教學資質。三是針對自身需求理性選擇培訓課程,不跟風、不攀比,提高風險意識。四是對合同的重要條款進行認真閱讀,培訓合同中出現的“公司保留最終解釋權”“協議一經簽訂,概不退款”等“霸王條款”會依法被排除在合同范圍之外,對消費者并不產生法律上的約束力。 培訓機構違約,留存證據維權。按照“雙減”意見查看已報培訓是否符合最新政策要求,及時聯系培訓機構,確定是否變更合同履行方式或退費。同時要增強自身維權意識,及時留存證據,發(fā)現培訓機構存在違規(guī)、違法行為,可通過“全國中小學生校外培訓機構管理服務平臺”進行投訴舉報;或是直接向教育部門、市場監(jiān)管部門等有關行政部門反映;發(fā)生消費爭議的,還可以請求當地消協組織進行調解,維護自身合法權益。 (據中國吉林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