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版面導航 | 標題導航
   第01版:頭版
   第02版:數字
   第03版:新聞
   第04版:新聞
   第05版:新聞
   第06版:新聞
   第07版:新聞
   第08版:封面報道
   第09版:新聞
   第10版:新聞
   第11版:新聞
   第12版:新聞
   第13版:社會創(chuàng)新
   第14版:新聞
   第15版:益言堂
   第16版:尋找慈善傳統
湖北:加快推進“幸福家園”村社互助項目
青島:推出志愿服務“網約”模式
吉林:“雙減”相關消費糾紛可維權
成都黨員志愿服務隊
作用充分發(fā)揮

版面目錄

第01版
頭版

第02版
數字

第03版
新聞

第04版
新聞

第05版
新聞

第06版
新聞

第07版
新聞

第08版
封面報道

第09版
新聞

第10版
新聞

第11版
新聞

第12版
新聞

第13版
社會創(chuàng)新

第14版
新聞

第15版
益言堂

第16版
尋找慈善傳統

新聞內容
2021年08月31日 星期二上一期下一期
吉林:“雙減”相關消費糾紛可維權

    為落實“雙減”意見,科學引導課外培訓消費,吉林省消費者協會鄭重提醒廣大消費者:“雙減”意見細研讀,消費糾紛可維權。

    合同無法履行,解除變更自由。對于已經簽署培訓合同的消費者,可與經營者進行協商,變更履行方式,重新確定合同約定內容;也可協商解除合同。協商不成可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變更或者解除合同,并免除當事人責任。

    事先功課做足,簽署合同無憂。一是關注培訓機構資質,家長可在“全國中小學生校外培訓機構管理服務平臺”上查詢培訓機構的相關信息。二是了解師資情況,確定提供培訓服務的老師具備相應的教學資質。三是針對自身需求理性選擇培訓課程,不跟風、不攀比,提高風險意識。四是對合同的重要條款進行認真閱讀,培訓合同中出現的“公司保留最終解釋權”“協議一經簽訂,概不退款”等“霸王條款”會依法被排除在合同范圍之外,對消費者并不產生法律上的約束力。

    培訓機構違約,留存證據維權。按照“雙減”意見查看已報培訓是否符合最新政策要求,及時聯系培訓機構,確定是否變更合同履行方式或退費。同時要增強自身維權意識,及時留存證據,發(fā)現培訓機構存在違規(guī)、違法行為,可通過“全國中小學生校外培訓機構管理服務平臺”進行投訴舉報;或是直接向教育部門、市場監(jiān)管部門等有關行政部門反映;發(fā)生消費爭議的,還可以請求當地消協組織進行調解,維護自身合法權益。

    (據中國吉林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