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版面導航 | 標題導航
   第01版:頭版
   第02版:專題
   第03版:專題
   第04版:新聞
   第05版:新聞
   第06版:社會工作
   第07版:社會工作
   第08版:新聞
   第09版:新聞
   第10版:新聞
   第11版:新聞
   第12版:新聞
   第13版:新聞
   第14版:數(shù)字
   第15版:益言堂
   第16版:尋找慈善傳統(tǒng)
首創(chuàng)“協(xié)賑公所”的經元善

版面目錄

第01版
頭版

第02版
專題

第03版
專題

第04版
新聞

第05版
新聞

第06版
社會工作

第07版
社會工作

第08版
新聞

第09版
新聞

第10版
新聞

第11版
新聞

第12版
新聞

第13版
新聞

第14版
數(shù)字

第15版
益言堂

第16版
尋找慈善傳統(tǒng)

新聞內容
2021年12月07日 星期二上一期下一期
首創(chuàng)“協(xié)賑公所”的經元善

    1897年12月6日,經元善在張園安塏第召開了有中外婦女參加的“裙釵大會”,商議創(chuàng)辦經正女學的有關事宜

    ■ 樊艷美

    經元善(1840—1903),原名高泉,宇蓮珊(后也作蓮山),號居易子、居易居士,晚年號劊溪聾雯,浙江上虞五驛鄉(xiāng)(今驛亭鎮(zhèn))驛亭人。其父經緯是上海富商,樂善好施。經元善17歲時至滬經商,清同治四年(1865年)繼承父業(yè)經營錢莊,并從事慈善事業(yè),由此結識鄭觀應、謝家福等洋務企業(yè)活動家和社會名流。清光緒四年(1878),經元善首創(chuàng)協(xié)賑公所,組織、領導江浙滬紳商賑災,持續(xù)十余年,募款數(shù)百萬,受清廷嘉獎十余次。此外,他集資創(chuàng)辦了經正書院和中國第一所女子學堂,制定實施較為完善的規(guī)章制度。在經元善的一生中,其慈善實踐廣受時人贊譽。

    創(chuàng)辦“協(xié)賑公所”

    經元善17歲起即從其父經緯經商,后承襲父業(yè),成為上海有名的紳商。“他從1878年首創(chuàng)協(xié)賑公所,聯(lián)合蘇州、杭州、寧波等地的紳商舉辦河南、陜西、山西等省義賑……到1892年退出義賑隊伍,歷時十余年,這正是他從38歲到51歲階段,是一生中年富力強之時,他把人生中黃金歲月獻給了義賑事業(yè)。”

    協(xié)賑公所是比較成熟的民間義賑機構,它經歷了一個逐漸演變的過程。1877年冬,經元善從報上獲悉河南奇災,與友人李麟策及上海果育堂首董瞿世仁商議,決定募捐救濟豫災,開辦義賑。次年2月,又和李麟策及旅滬同鄉(xiāng)紳商屠云峰等數(shù)人,創(chuàng)立“上海公濟同人會”,專辦豫賑。3月,瞿世仁病故,同人一致推舉經元善代替果育堂負責收解賑款之事。4月,上海義賑紳商開會集議陜西義賑問題,又一致公推經元善“總司后路賑務”,全面負責賑款收解事務。經元善遂集全力于賑務,為著一志籌賑?!八闳粚⑹罉I(yè)仁元錢莊停歇,以其地辦上?!畢f(xié)賑公所’,作為組織上海紳商進行義賑活動的常設機構,從而使經元善在實際上成為上海紳商義賑活動的領袖,他在上海的社會地位也頓時提高?!眳f(xié)賑公會在當時的中國是應運而生,符合社會需要。它屬于民間自設機構,由地方有威望的士紳領導一方民眾進行義賑活動的方式,在全國屬首倡。它的創(chuàng)辦,使分散各地的義賑活動增強了組織性和計劃性,有利于克服規(guī)模小、力量分散的弊端,使義賑規(guī)模化和制度化。對于受災地區(qū),協(xié)賑公所先派人去調查實情,對于受災區(qū)域、受災人數(shù),災情程度有確實了解后,“根據實際災情確定賑濟范圍,募款、司帳、押運、放賑都有專人負責,每一災區(qū)均按災民人數(shù)和發(fā)放標準撥給款項,在地方官吏的配合下按規(guī)定發(fā)放。這種募、收、運、放相分離,定點、定人、定款的賑災方法,使貪污中飽之事難以發(fā)生。而且每月將收解款項逐筆登報公布,每次賑災結束都刻印征信錄,使人一目了然”。而當時的官捐局賬目不清、貪污挪用成風,弊端甚多,二者形成鮮明的對照,在一定程度上激發(fā)了社會各界參與義賑的積極性。

    興辦義學救國

    在當時社會,有識之士都在探索救國之路。洋務運動在經歷自強、求富兩個階段后,效果有限,維新運動正在醞釀之中。經元善以興學育才、改造社會為自己的救國之路。1893年底,他集資在上海創(chuàng)辦了“經正書院”,聘請梁啟超、王敬安等新式知識分子任教,教授中西方知識,試圖開拓培養(yǎng)洋務人才的新途徑。經正書院是對近代新式教育方式的嘗試。但至1898年夏,因經費困難,經正學院被合并于南洋公學。

    1897年下半年,經元善又聯(lián)合上海各界創(chuàng)辦了中國第一所女子學堂。他明確提出辦女學以“翼中國自強”的方針,他希望通過興女學,造就出有文化的新女性,從而改良母教。如果使兒童從小就能受到良好的母教,就可以為以后的學堂教育打下好的基礎,就有可能培養(yǎng)出對社會有益的各類人才。他辦女學的目的還在于提倡男女平等。當時人們還是以“女子無才便是德”等舊觀念來進行對女子的教育,裹足之風依然很盛。經元善希望使女子通過學習,掌握充當醫(yī)生、律師、教習的本領,從而在社會上立足。

    學校的各項規(guī)章制度非常嚴密,辦事人員分工細致,職責分明,有利于提高辦事效率;招生對象及學生工作都有明確規(guī)定,有利于照章辦事,嚴肅校紀。“這種嚴密有序的學校管理制度是舊式書院所無法比擬的,這是經元善學習西方學校教育的具體體現(xiàn)?!敝袊畬W堂之設,和經正學堂一樣,為時不長,于1900年因經元善亡走澳門而停閉,但其影響卻是深遠的。它開了新式女子教育的風氣,作了婦女解放的嘗試,培養(yǎng)了第一批從事女子教育和婦女解放運動的女骨干分子,為之后的女子教育和解放樹立了榜樣,打下了基礎。

    1899年秋,經元善決定將經正書院重新開張。在朝廷維新變法的號召下,經元善帶著“為貧民謀生計,即為國家漸圖富強”的思想而行動的。因此,書院擬“以改良農事,振興工藝”,抵制洋貨之挽回利權為宗旨。此時的經正書院,和當初的學堂相比,名稱雖然依舊,但是已經發(fā)生了很大改變。所設課程既有策論、掌故、算數(shù)、輿圖,又有西文、西學,齊全的學科設置大受社會和學者所歡迎?!霸摃褐亻_不久又因經元善出逃澳門而停辦,但其獨到的辦學方法則為其他書院所繼承”。

    慈善之源

    是什么原因讓經元善投身于義賑和義學的慈善事業(yè)中呢?筆者認為原因主要有兩個:首先,受其父經緯的影響。經元善的父親經緯(1804—1865),字慶桂,號芳洲,其“性勤、慎言笑”、誠信剛正,他按照這種為人處事的理念經商,最后成了上海灘一位“白手致富十萬金”的成功實業(yè)家。經緯發(fā)跡后,一躍成為上海錢業(yè)巨頭,擔任上海錢業(yè)公所首董要職。經緯成功之后走上了一條“疏財仗義,見善必為”的道路。1847年,他與上海士紳首創(chuàng)“三堂”,即輔善堂、同仁堂、育嬰堂,白任堂主,專門為老人、小孩、災民做善事。“三堂”由經緯親力親為,潛心經營,經久不衰,救濟貧困百姓不計其數(shù)。1848年,上海郊外災民尸骨遍野,經緯主持的輔善堂興辦了掩埋遺骨的善事。1849年,上海大水成災,經緯率先創(chuàng)設兩所粥廠,救濟災民,還在上海南門外設局,代養(yǎng)災童1800余名,“待歲熟均聽領回”。1850年,江北發(fā)大水,經緯邀集同志收贖婦女,不使墮塵,有夫者資送還家。1863年,經緯60歲壽辰,他將親友所送壽禮2000余金,捐給輔善堂并勸募殷富,共置荒田5000余畝,召伺戶墾種,把收入作為同仁、輔善、育嬰三堂的恒久經費。此外,經緯還創(chuàng)辦了敬修義塾。他于1848年撥款在驛亭建立宗祠,并在祠旁構建房屋,設義塾,這就是驛亭鎮(zhèn)小學雛形。1855年,經緯擴大義塾規(guī)模,在公祠后又建起5間樓房、7間平屋,旁建三層六角塔奎星閣及船亭、回廊等,新辟敬修義塾(1915年改為敬修小學)。經緯另置田產300余畝,規(guī)定經氏子弟免費入學,經氏鰥寡孤獨還可每月在義倉領取撫恤救濟糧。經緯一生淡泊功名,樂善仗義,正直無私,這對經元善產生的潛移默化的影響。其次,受到儒家、佛教思想的影響。經元善主導思想為儒家思想,深受儒家經典的影響,但他對其他學說并不排斥,他認為佛教、道教在教育人多多行善方面,是殊途同歸。因為有這個認識,所以他的思想并非封閉,對佛家因果報應之說是篤信不疑的,他勸人們不要為物欲所蔽,恢復良知,及時行善,求得好報。他38歲創(chuàng)辦義賑時在神前祈禱,結果一直無子的他連生四子,這雖是巧合,卻使經元善更加堅信報應之說,從善之心更加堅定?!八萍杭叭?,在宣傳義賑時,不斷向人們灌輸這種思想。而這又是極具誘惑力的,造成很好的宣傳效果。他寫的兩篇文章:《金觀察辦賑獲墓記》《魏君積德延齡記》很集中體現(xiàn)了他的因果報應思想?!边@也體現(xiàn)出了經元善從事義賑的某種心態(tài)。

    經元善生活的時代主要是19世紀中后期,那個時代正是中國的多事之秋,內憂外患層出不窮,清政府像一艘破舊的大船,逐漸駛向沉沒。在如此動亂的時代里,經元善走過他人生的大部分春秋??v觀其一生,經元善的最有影響的事跡就是主持義賑和創(chuàng)辦女學。面對河南奇災,經元善和友人一起募捐救濟豫災,開辦義賑。后又接著開辦陜西和山西義賑。協(xié)賑公所成為上海縉商組織義賑的常設機構。它是當時國內設立的第一個民間義賑機構,對于團結各地義賑組織,擴大義賑規(guī)模,起到十分明顯的效果。他所遵從的募、收、運、放相分離,定點、定人、定款的賑災方法,有效避免了貪污、挪用等弊端,有利于調動募捐者的積極性。經元善在儒家思想的熏陶教育下度過一生,儒家的修身之道、仁愛之心、積極入世的態(tài)度,對他價值觀定位的影響甚大,中國一貫是儒釋道三者并存,經元善不排斥其他思想,根據其言行可以看出,佛家的因果報應等思想,也起著重要的作用。他用自己久不得子,義賑后連得四子的現(xiàn)身說法,鼓勵別人募捐,從中可看到佛教在當時的社會影響甚巨。面對外辱不斷、內亂頻仍,如何救國是當時每個有愛國之心的人士都會不斷思考的難題。經元善所得出的結論是:教育是救國之道。于是他身體力行,主張并積極實踐其教育救國理想。1893年底,他集資創(chuàng)辦的經正書院,為的就是開拓培育洋務人才的新途徑,它所開辦的科目和教學方式,已經有了近代新式教育的端倪。1897年他創(chuàng)辦的中國第一所女子學院,明確提出辦女學以“翼中國自強”的方針,希望以此未提高女性素質,從而由高素質的母親培育出中國高素質的改革家。雖然有局限之處,并且時間很短,但是開了新式女子教育的風氣,作了婦女解放的嘗試,而且女學的規(guī)章制度制定嚴密,辦事人員分工細致,職責分明,有利于提高辦事效率;招生對象及學生工作都有明確規(guī)定,有利于照章辦事,嚴肅校紀。這種嚴密有序的學校管理制度是舊式書院所無法比擬的,這是經元善學習西方學校教育的具體體現(xiàn),在當時成為仿效的榜樣。(作者來自蘇州大學社會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