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版面導航 | 標題導航
   第01版:頭版
   第02版:專題
   第03版:新聞
   第04版:新聞
   第05版:社會工作
   第06版:新聞
   第07版:新聞
   第08版:新聞
   第09版:新聞
   第10版:新聞
   第11版:新聞
   第12版:新聞
   第13版:新聞
   第14版:數(shù)字
   第15版:益言堂
   第16版:尋找慈善傳統(tǒng)
14年后遇見更好的自己

版面目錄

第01版
頭版

第02版
專題

第03版
新聞

第04版
新聞

第05版
社會工作

第06版
新聞

第07版
新聞

第08版
新聞

第09版
新聞

第10版
新聞

第11版
新聞

第12版
新聞

第13版
新聞

第14版
數(shù)字

第15版
益言堂

第16版
尋找慈善傳統(tǒng)

新聞內容
2022年02月08日 星期二上一期下一期
“雙奧”志愿者
14年后遇見更好的自己

    城市志愿者張帥在志愿服務現(xiàn)場

    城市志愿者在志愿服務現(xiàn)場

    首都師范大學志愿者提供志愿服務

    從一個人做志愿者,到全家都參與志愿服務;從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賽會志愿者到如今的北京2022年冬奧會城市志愿者;從參與志愿服務到組織志愿者一起服務……有這樣一群人,他們曾作為志愿者相聚于2008北京奧運會,如今2022年北京冬奧會,他們再一次擦亮北京志愿服務“金”字招牌。他們是“雙奧”志愿者,這也是全球首個“雙奧”之城北京,帶給樂于奉獻的志愿者的殊榮。

    初遇:

    光榮與激情并行

    吳亞娜至今仍然記得,2008年那個暑假,一起并肩的20多名小伙伴,在酷熱的北京被曬得黝黑。“特別自豪!”14年前的吳亞娜是大二學生,也是北京奧運會城市志愿者的一份子。她當時在石景山射擊場館外圍提供指路等咨詢服務。

    時隔14年,已經(jīng)是一家購物中心營運專員的吳亞娜,再次以城市志愿者的身份為“雙奧”之城奉獻微笑。

    14年前,同樣上大二的鄂倫春族小伙子張帥經(jīng)過幾輪選拔后當上了城市志愿者,他記得選拔內容,還包括一套奧運知識的競答題。

    那是張帥第一次做志愿者,50多天的經(jīng)歷至今難忘,還收獲了友誼,很多伙伴至今還有聯(lián)系,“有種戰(zhàn)友的感覺”。

    那一年,即將升入大四的王興入選賽會志愿者。在順義水上公園場館,他和伙伴近距離見證了賽艇女子四人雙槳決賽中中國隊反超奪冠的一幕,那也是中國賽艇奧運金牌“零突破”的光榮時刻。

    “反超奪冠,我們在旁邊看得非常激動?!彪y忘的經(jīng)歷還包括協(xié)助工作人員完成了一次雨中“搶險”。

    2008年北京奧運會開幕式當晚,郊區(qū)下起了大雨。為避免場館的機器被雨淋,志愿者們冒雨把每臺機器搬到室內,協(xié)助專業(yè)技術人員完成檢修,確保賽事順利進行。

    一件件瑣碎的事情,拼湊起王興關于2008年奧運會記憶的畫卷。他說,也正是志愿服務中的一件件小事,讓他深刻地感受到團結、友愛、互助、進步的真正內涵。

    重逢:

    遇見更好的自己

    2008年北京奧運會之后,很多志愿者都沒有停下腳步。近年來,每逢北京有重大活動時,吳亞娜積極報名參與志愿服務,多年來,不變的是她熱衷志愿服務情懷,變化是,她的身后,增加了親人的支持和攜手并行。

    吳亞娜的家里掛著“2008年奧運會先進個人”的獎牌,那份榮耀是家里經(jīng)常提及的話題。在她的帶動下,丈夫、女兒也都熱衷志愿服務,是名副其實的“志愿家庭”。

    在很多志愿服務中,吳亞娜一家三口都是齊上陣,“每當看到女兒為我的志愿服務豎起大拇指時,我都堅信要在志愿服務這條路走下去”。

    這一次,張帥作為團北京市朝陽區(qū)委兼職副書記、北京市朝陽區(qū)律師協(xié)會團委書記,不僅自己參與城市志愿服務,還組織了130多名青年律師參與到城市志愿服務工作中。

    朝陽區(qū)將組織7000余名志愿者,在冬奧村、主媒體中心、國家速滑館周邊等15個城市服務站提供服務,并為每個站點賦予青年主題,打造特色活動。

    張帥和青年律師、檢察官、法官打造了普法特色的志愿服務站點,為市民提供普法宣傳,包括奧運標識的使用規(guī)范等內容。

    雖然不能再成為賽事志愿者,但王興心中的志愿火苗并未熄滅,如今在北京城市一角,他以城市志愿者的身份繼續(xù)為城市帶去光亮。

    十四年間:

    延續(xù)與傳承中提升

    在很多志愿者看來,“雙奧”之城北京涌現(xiàn)了大批雙奧志愿者,也是2008年北京奧運會為這座城市留下的遺產(chǎn)。

    轉身成為組織者,張帥看到了這次冬奧會城市志愿服務的變化。他說,14年前,志愿服務主要靠政府、學校等組織,而這次,以朝陽區(qū)為例,志愿服務有更多的社會化供給,包括公益組織、志愿團體、企事業(yè)單位。在他看來,志愿服務更加被全社會認可。

    2月2日,首都師范大學團委書記齊成龍作為志愿者代表參加了火炬?zhèn)鬟f。這一次,他將帶領800名更年輕的志愿者服務冬奧。14年前,還在念研究生的齊成龍在奧組委國際聯(lián)絡部禮賓處做志愿服務,那一次經(jīng)歷影響了他很多年,怎樣講好中國故事是他一直思考的問題。

    14年前,齊成龍和伙伴們經(jīng)常忙到連盒飯都顧不上吃,這一次,他為志愿者成立了志愿服務隊,為大家做好后勤保障工作。

    齊成龍會關注同學們的朋友圈,看他們缺什么。他不知道的暖足貼,就是朋友圈看到的。“這樣的學校誰不愛”,齊成龍說。

    北京冬奧會恰逢春節(jié),志愿者們不能回家和父母團聚,學校就為志愿者家長寄去一封信,隨信寄出的還有精心準備的圍巾、保溫杯。

    “同學們不能回家,學校要把溫暖送回去?!饼R成龍說。

    首都師范大學將志愿服務保障列為學校最重要的工作,在冬奧會志愿者隊伍中成立臨時黨委,下設5個支部,還成立了臨時團委。齊成龍表示,這是要為志愿者們解決實實在在的后顧之憂。比如,為他們錄制課程累計超過上萬課時,協(xié)調教務部門組織緩考……讓大家在奉獻的同時感受到溫暖。

    團北京市委書記李軍會說,北京2022年冬奧會將延續(xù)2008奧運會城市站點“藍立方”的成功經(jīng)驗,聚焦冬奧會相關區(qū)域,發(fā)布城市志愿服務站點758個。賽后,將根據(jù)城市功能規(guī)劃和市民需要,適當保留一些城市志愿服務站點,使其成為“雙奧之城”的時代見證。

    (據(jù)《中國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