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舉世矚目的北京2022年冬奧會于日前開幕。據悉,冬奧會期間,北京預計有約20萬人次的城市志愿者上崗服務。當前,我國志愿服務已經深入到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tài)文明建設的方方面面,全社會參與志愿服務的熱情高漲。 近日,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與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共同發(fā)布了《社會藍皮書:2022年中國社會形勢分析與預測》。其中,《2021年中國活躍志愿者現(xiàn)狀調查報告》章節(jié),采用“2021年中國社會狀況綜合調查”中的志愿服務數(shù)據,對2021年我國活躍志愿者的發(fā)展現(xiàn)狀展開分析(活躍志愿者是指在近一年內參與過志愿服務的志愿者)。 總體規(guī)模與發(fā)展現(xiàn)狀 數(shù)據顯示,我國18~69歲調查對象中,近一年有過志愿服務經歷的受訪者占比達29.9%,這比2019年(25.09%)略有上升。 根據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和2019年1‰人口變動抽樣調查結果,在人口結構不變的假設下,我國18~69歲居民中,活躍志愿者總體規(guī)模約為3.07億人。這意味著我國活躍志愿者隊伍規(guī)模處于穩(wěn)步擴大的狀態(tài),志愿服務有良好的群眾基礎,這為志愿服務的可持續(xù)發(fā)展和制度化建設提供了豐富的人力資源。 從活動時間維度看,2021年我國活躍志愿者群體通過參與志愿服務創(chuàng)造出了比2019年更大的經濟效益。近三個月以來,我國活躍志愿者人均參與志愿服務4.22次,約是2019年的兩倍(2.12次)。近三個月內,人均志愿服務時長為21.87小時,約是2019年的3.3倍(6.63小時)。結合前述活躍志愿者群體規(guī)模,我國活躍志愿者在近三個月志愿服務時長共計約67.14億小時。按照全國各省區(qū)市的平均最低小時工資18.89元計算,活躍志愿者近三個月的志愿服務貢獻了1268.27億元的經濟價值,遠高于2019年水平(242.71億元)??梢?,相比2019年,我國志愿服務在人口規(guī)模、參與程度、經濟貢獻上均有明顯提升。這可能與新冠肺炎疫情導致的志愿服務需求激增和志愿服務積極介入疫情救助等因素有關。 從政治面貌上看,群眾身份的人口規(guī)模龐大,其在活躍志愿者群體中的占比最高,為65.18%,但群眾中活躍志愿者占比僅為24.1%,遠低于其他政治面貌群體中活躍志愿者的占比。其中,民主黨派的活躍志愿者占比為57.14%,中共黨員為54.36%,共青團員為53.27%。相較于2019年,民主黨派(31.43%)、中共黨員(45.86%)和共青團員(48.21%)群體中活躍志愿者占比均有提升,且民主黨派提升最為顯著。 從家庭收入上看,活躍志愿者家庭年收入均值為125450.72元,顯著高于非活躍志愿者的家庭年收入均值(83869.89元)。將受訪者的家庭年收入五等分并進行交叉分析發(fā)現(xiàn),活躍志愿者占比隨著收入的增加而顯著提高。分析顯示,低收入家庭群體的活躍志愿者占比為21.84%,中低收入家庭群體為23.69%,中等收入家庭群體為31.68%,中高收入家庭群體為33.24%,高收入家庭群體為43.51%。 從出生世代上看,出生世代越年輕,越容易成為活躍志愿者。分析顯示,“00后”的活躍志愿者占比最高,為54.74%,其次是“90后”(36.52%)和“80后”(34.11%);而1980年前出生的世代群體中,活躍志愿者占比均低于30%(“70后”的活躍志愿者占比為29.38%,“60后”為24.21%,“50后”為18.60%)??梢?,年輕世代的志愿參與意愿普遍較高,世代間的差異性也逐漸縮小,尤其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青年活躍志愿者的志愿服務參與行為充分展現(xiàn)了新一代青年勇?lián)鷷r代重任的群體責任、使命感和公益品格??偠灾?,加入政治團體、家庭收入水平高和出生世代較年輕的人群更傾向于提供志愿服務,均有相對較高的志愿服務參與率。 志愿服務的參與現(xiàn)狀 根據志愿服務的內容不同,可將志愿服務分為12類:兒童關愛、青少年輔導、老年關懷、婦女維權/保護、扶助殘障、支教助教、扶貧濟困、醫(yī)療護理、法律援助、環(huán)境保護、搶險救災和國際援助。本部分主要考察不同類別志愿服務的參與狀況。結果顯示,由于發(fā)展水平和群眾需求等差異,各領域的志愿服務發(fā)展存在不平衡的特點。 與2019年相比,12類志愿服務中,除扶助殘障、支教助教和婦女維權/保護三個領域外,其他各類志愿服務的參與率較2019年均有所提升。其中,增長幅度最大的三類志愿服務按照增長幅度排序由高到低依次為搶險救災(5.40%)、兒童關愛(8.57%)和環(huán)境保護(12.71%),分別比2019年提高1.85個、1.47個和1.19個百分點。這可能與過去一年來自然災害頻發(fā)刺激了搶險救災類志愿服務需求相關。 作為個人生活的重要部分,工作差異會影響個人生活模式、知識體系、資源和需求結構等內容,進而影響個人的志愿服務參與行為。因此,該報告考察了擁有非農工作的活躍志愿者所在行業(yè)與志愿服務參與的關系。從總體參與狀況看,活躍志愿者占比最高的三個行業(yè)領域由高到低依次為公共管理與社會保障行業(yè)(71.43%)、教育文化和衛(wèi)生行業(yè)(51.78%)、科學技術與金融行業(yè)(45.83%);占比最低的三個領域由低到高依次為建筑業(yè)(24.91%)、批發(fā)零售業(yè)(27.90%)和制造業(yè)(29.26%)。與2019年相比,教育文化和衛(wèi)生行業(yè)、房地產與租賃業(yè)、交通運輸和倉儲業(yè)的活躍志愿者占比有所下降,分別下降4.34個、3.68個和1.52個百分點。而其他行業(yè)的活躍志愿者占比均實現(xiàn)上升,其中,科學技術與金融行業(yè)(45.83%)提高最多,提高11.81個百分點;制造業(yè)(29.26%)次之,提高10.04個百分點;農業(yè)(33.78%)再次之,提高8.35個百分點。此外,受不同行業(yè)工作特色的影響,各領域的志愿服務參與狀況存在一定程度的差異,不同行業(yè)在各類志愿服務領域中各有所長。 從不同類型工作單位的志愿服務參與狀況上看,非經濟部門的活躍志愿者占比普遍高于經濟部門?;钴S志愿者占比最高的三類工作單位由高到低依次為政府部門(69.86%)、自治組織(67.02%)和民辦非企業(yè)(58.33%),占比最低的三類工作單位由低到高依次為沒有單位(21.40%)、個體工商戶(29.02%)和私營企業(yè)(33.12%)。在經濟部門內,集體企業(yè)的活躍志愿者占比(55.56%)遠高于國有企業(yè)(39.16%)和三資企業(yè)(38.89%)。結合前述志愿服務參與的行業(yè)差異和政治面貌差異可見,目前我國志愿服務仍以政治動員為主,政府部門、自治組織等是活躍志愿者的主要來源。 不過,仔細比較志愿服務的不同領域發(fā)現(xiàn),不同工作單位的活躍志愿者的參與情況存在一定差異。來自自治組織的活躍志愿者在老年關懷(63.49%)、婦女維權/保護(25.40%)、扶助殘障(39.68%)、環(huán)境保護(57.14%)、搶險救災(41.27%)和法律援助(12.50%)等6類志愿服務的參與率上位居第一。相對而言,政府部門僅在扶貧濟困領域的參與率(68.63%)最高,事業(yè)單位在支教助教領域的參與率(13.79%)最高,民辦非企業(yè)在青少年輔導領域的參與率(28.57%)最高。 活躍志愿者的社會心態(tài) 公眾的信任水平是衡量社會經濟平穩(wěn)發(fā)展、防范社會風險和化解潛在危機的重要指標。在制度信任方面,將非常信任和比較信任某一機構的受訪者界定為信任該機構的群體,并進行分析。結果表明,與非活躍志愿者相比,活躍志愿者群體的制度信任水平更高。其中,活躍志愿者最信任的四個機構由高到低排序依次是中央政府(97.61%)、公安部門(89.34%)、工作單位(88.70%)和法院(87.90%),分別比非活躍志愿者群體高1.73個、2.56個、3.49個、2.34個百分點;接下來是區(qū)縣政府(85.64%)和醫(yī)院(83.12%),分別比非活躍志愿者群體高4.42個百分點和4.14個百分點;信任水平最低的兩個制度機構是群團組織(82.30%)和鄉(xiāng)鎮(zhèn)政府(70.7%),分別比非活躍志愿者群體高3.79個百分點和7.30個百分點。此外,活躍志愿者和非活躍志愿者對慈善機構和新聞媒體的信任水平不存在統(tǒng)計上的顯著差異。在人際信任方面,以10分制測量“對現(xiàn)在人與人之間的信任水平的評價”,活躍志愿者平均得分為6.71分,顯著高于非活躍志愿者(6.46分)。簡言之,與非活躍志愿者相比,活躍志愿者群體的制度信任和人際信任都普遍更高。 與志愿服務等社會參與一樣,政治參與也是公民服務社會的重要渠道,反映了公民對公共事務的關心和投入,是公民個人現(xiàn)代性的重要體現(xiàn)。與非活躍志愿者相比,活躍志愿者的政治參與水平顯著更高。在民主選舉方面,52.32%的活躍志愿者參與了最近一次(村)居委會選舉,比非活躍志愿者高4.80個百分點;67.94%的活躍志愿者表示愿意參與下一次(村)居委會選舉,比非活躍志愿者高6.49個百分點;15.02%的活躍志愿者參與了區(qū)縣人大代表選舉,比非活躍志愿者多6.68個百分點。此外,活躍志愿者參與率在“參加村居/單位重大決策討論”(15.18%)、“向政府部門反映意見”(10.72%)、“通過各種渠道對政府公布的政策發(fā)表個人意見”(5.97%)、“利用專業(yè)知識參與公共政策、公共事務論證會”(5.47%)、“出席政府部門組織的有關公共政策的聽證會”(5.32%)、“到政府部門上訪”(2.74%)等方面顯著高于非活躍志愿者,分別高出9.63個、5.23個、4.53個、4.89個、4.62個和0.96個百分點。 社會包容、社會公平、道德水平、遵紀守法水平和社會總體情況的評價等社會心態(tài)指標,可從不同方面反映了人們對社會向心力和社會融合程度的主觀認知。結果顯示,在社會包容程度上,活躍志愿者群體的平均得分為7.30分,比非活躍志愿者高0.23分;在社會公平水平上,活躍志愿者的平均得分為7.22分,比非活躍志愿者高0.42分;在社會道德水平上,活躍志愿者的平均得分為7.22分,比非活躍志愿者高0.13分;在遵紀守法水平上,活躍志愿者的平均得分為7.69分,比非活躍志愿者高0.11分;在社會總體情況的評價上,活躍志愿者的平均得分為7.91分,比非活躍志愿者高0.19分。由此可見,相比非活躍志愿者群體,活躍志愿者普遍擁有明顯更好的社會心態(tài)。 (高文興/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