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版面導航 | 標題導航
   第01版:頭版
   第02版:新聞
   第03版:新聞
   第04版:新聞
   第05版:社會工作
   第06版:社會工作
   第07版:新聞
   第08版:新聞
   第09版:新聞
   第10版:新聞
   第11版:新聞
   第12版:新聞
   第13版:新聞
   第14版:數字
   第15版:益言堂
   第16版:尋找慈善傳統
我國未成年人保護工作持續(xù)推進

版面目錄

第01版
頭版

第02版
新聞

第03版
新聞

第04版
新聞

第05版
社會工作

第06版
社會工作

第07版
新聞

第08版
新聞

第09版
新聞

第10版
新聞

第11版
新聞

第12版
新聞

第13版
新聞

第14版
數字

第15版
益言堂

第16版
尋找慈善傳統

新聞內容
2022年03月01日 星期二上一期下一期
我國未成年人保護工作持續(xù)推進
《中國關心下一代藍皮書:中國關心下一代研究報告(2021)》發(fā)布

    2021未成年人網絡保護研討會

    ■ 本報記者 張明敏

    近日,由中國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與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共同編撰的《中國關心下一代藍皮書:中國關心下一代研究報告(2021)》(以下簡稱‘藍皮書’)在京發(fā)布。

    藍皮書是‘中國關心下一代藍皮書’系列的第二部,以2021年中國關心下一代工作為考察研究對象,分四個部分對中國關心下一代工作進行了全景式掃描。

    第一部分為總報告。總報告回顧了中國關工委2021年開展的主要工作,分析了我國關心下一代工作在新發(fā)展階段面臨的歷史環(huán)境、新的特點和發(fā)展機遇。

    第二部分為專題篇。本部分共收錄7篇分報告,這些報告分別從“中國共產黨關心下一代工作之百年回顧”“青少年思想道德現狀”“青少年犯罪狀況與預防”“家庭教育與青少年成長”“鄉(xiāng)村兒童事業(yè)創(chuàng)新發(fā)展”“助力脫貧攻堅”“‘五老’(老干部、老戰(zhàn)士、老專家、老教師、老模范)隊伍建設”等方面對中國關心下一代事業(yè)的發(fā)展進行討論。

    第三部分為調查篇。本部分共收錄了11篇各級關工委的經驗總結材料和調研報告,反映了地方關工委在推動“五老”參與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設,創(chuàng)建紅色教育基地,開展國防教育、生態(tài)文明教育、法治教育,加強未成年人保護等工作領域的最新進展和經驗總結;本部分還涉及如何在新時期進一步發(fā)揮黨建帶關建這一核心機制作用的實踐探討,以及如何在新媒體環(huán)境下有效開展關心下一代工作的理論探討和實踐回顧。

    第四部分以附錄方式呈現,記載了2020年全國關工委系統的大事。

    我國未成年人保護工作

    持續(xù)推進

    長期以來,全國各級關工委將未成年人保護工作視為履行關愛保護職責的核心內容之一。2021年,中國關工委在《工作要點》中提出,要積極關注并推動解決校園安全、校車安全、食品安全以及低齡化犯罪、校園霸凌、校園周邊環(huán)境治理等問題,為青少年健康成長創(chuàng)造良好的法治環(huán)境、社會環(huán)境、校園環(huán)境。動員更多“五老”參加關愛工作團,擔任法治副校長、網吧監(jiān)督員、法律輔導員、心理咨詢員,在網吧義務監(jiān)督、相關法律咨詢、法律援助、社區(qū)矯正和家庭鄰里糾紛矛盾調解等工作中發(fā)揮作用。未來要全面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賦予的法定職責,深化“關愛明天、普法先行”青少年普法教育活動,繼續(xù)開展法治宣傳進校園、進社區(qū)、進農村活動。

    不斷探索新格局下的

    關愛工作

    隨著《中華人民共和國家庭教育促進法》頒布實施,“五老”關愛下一代工程迎來新的局面。相關研究指出,家長參與有關家庭溝通或教育方式的家庭教育指導活動,在多個方面對青少年的成長和發(fā)展都有積極影響。

    與家長沒有參加過家庭教育指導活動的青少年相比,家長參加了相關活動的青少年自尊和自我效能感更強,心理健康水平更高,學業(yè)表現更好,學業(yè)壓力感知更小,對自己的未來更加有信心,幸福感更強,更少沉迷于網絡。同時,家長和孩子之間的親子關系也更為和諧親密,家長對孩子更為了解,親子間互動更多,關系更為親近。

    分析顯示,家長參加的家庭教育指導活動越多,這些積極效果越明顯。這些結果證明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也表明為家庭提供家庭教育指導,能夠提升家長家庭教育的能力,改進家庭教育方法,由此促進青少年健康成長。

    在未來,為家庭提供指導將是關工委的重要工作領域。中國關工委2021年《工作要點》提出,要深化“‘五老’弘揚好家教好家風”主題教育活動,積極參與家庭教育和家風建設,發(fā)動廣大“五老”言傳身教,帶頭搞好家庭建設,涵養(yǎng)好家風,宣揚好家訓,傳承好家規(guī),在全社會倡導重視家庭家教家風的良好風氣,助力千千萬萬家庭成為開展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課堂,成為國家發(fā)展、民族進步、社會和諧的重要基點。

    強化“五老”隊伍

    專業(yè)化、體系化建設

    藍皮書指出,“五老”隊伍是關心下一代工作的中堅力量,“五老”隊伍建設是關心下一代工作進展的重要指標。

    《中國關工委“十四五”發(fā)展規(guī)劃和二○三五年遠景目標》指出,要深入貫徹落實中國關工委、中組部、教育部等八部門《關于進一步發(fā)揮“五老”隊伍在加強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設中的作用的意見》要求,動員更多政治素質過硬、有一定專業(yè)特長的老同志參加關工委工作,壯大“五老”隊伍??偨Y推廣“四化型”(組合聯誼化、管理社團化、運行項目化、服務專業(yè)化)關工委發(fā)展模式,強化“五老”隊伍專業(yè)化、體系化建設。組織開展全國關心下一代工作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評選表彰活動,加大先進事跡挖掘和先進典型宣傳力度,增強“五老”的榮譽感、歸屬感、獲得感。加強對基層關工委和“五老”的關愛服務,對從事關心下一代工作的“五老”給予適當經費補助、關懷幫助,在春節(jié)、重陽節(jié)等傳統節(jié)日進行探望慰問,幫助他們解決實際困難。

    關心下一代工作

    應強化青少年主體性

    藍皮書指出,關心下一代工作需要各類社會力量、“五老”隊伍共同發(fā)力,同時要注意發(fā)揮青少年的主體能動性,只有青少年主動接受教育,才能取得好效果。湖南省關工委在開展黨史教育活動中,較好地注意到這一點,其有關做法值得借鑒。

    在黨史學習教育的整個過程和各個環(huán)節(jié),湖南省各地注重創(chuàng)設有利于發(fā)揮青少年主體作用的形式和載體,把他們從被動的受教育者轉換成既是受教育者又是教育者。例如,很多活動由青少年自己謀劃組織,展演節(jié)目由青少年自己編排導演,特別是在青少年中精心培訓了一大批“小小講解員”,讓他們擔當紅色故事的講述人和革命紀念地的解說員。

    黨關心青少年教育和關心下一代工作的五大寶貴經驗

    藍皮書指出,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年來始終重視青少年教育和下一代的健康成長,積累了許多寶貴的經驗。其中最根本的經驗就是始終圍繞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奮斗主題,確定工作目標和任務。

    長期以來,黨關心青少年教育和關心下一代工作的基本經驗包括以下幾方面:

    一、加強黨的領導并注重制度建設,是青少年教育和關心下一代工作的根本保證。

    二、重視不斷完善工作機構和相關工作機制,是推進青少年教育和關心下一代工作的組織保障。

    三、始終堅持立德樹人,重視思想政治教育和黨的歷史教育,是培養(yǎng)青少年愛黨愛國愛人民的重要途徑。

    四、關心下一代的關心關愛活動與教育機構的教育培養(yǎng)相結合、學校教育教學與少先隊活動相結合,是促進青少年教育和關心下一代工作的有效機制。

    五、堅持繼承與創(chuàng)新相結合,不斷解放思想、守正創(chuàng)新,是推進關心下一代工作的強大動力創(chuàng)新是一切事業(yè)不斷前進的動力。

    關心下一代工作應在

    新媒體環(huán)境下掌控主動權

    第48次《中國互聯網絡發(fā)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21年6月,我國網民規(guī)模達10.11億,互聯網普及率達71.6%。新媒體已成為當下人們工作生活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關心下一代工作要創(chuàng)新發(fā)展,必須順應大趨勢,把握機遇,應對挑戰(zhàn),掌控主動權。

    一、新媒體的互動性有助于提升關心下一代工作的實效性。

    互動性是新媒體最突出的優(yōu)勢之一。傳播過程中,不同于傳統媒體的單向輸入,新媒體環(huán)境下傳播主體與受眾可以即時做到輸入—反饋—輸出,給“五老”和青少年進行思想觀念與情感意識的交流互動提供了更多可能,改變了傳統的以“五老”單向講授為主的工作模式。教育部關工委主辦的“院士回母?!薄按髧そ尺M校園”等活動,充分運用了新媒體的互動優(yōu)勢,設置大屏幕微信墻,讓學生即時發(fā)表感言、提出問題,工作形態(tài)由靜態(tài)變?yōu)閯討B(tài)、從平面變?yōu)榱Ⅲw、從單一變?yōu)槎嗑S,進一步增強了工作的吸引力和實效性。

    二、新媒體的虛擬性有助于提升關心下一代工作的針對性。

    新媒體時代溝通具有虛擬性,這種虛擬性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顧慮,拉近彼此交流的心理距離。相比面對面交流,青少年更愿意在微博、朋友圈、貼吧等平臺真實地表達自己的見解,表露自己的內心世界。以北京高校為例,調查數據顯示,90.67%的大學生使用微信,66.27%的大學生使用微博,超過86%的大學生愿意接受新媒體推送思政教育等內容。新媒體提供了了解青年內心的密碼,打開了青少年的內心世界,使廣大“五老”能及時掌握青少年的內心動態(tài),進而提升工作的針對性。

    三、新媒體的移動性有助于提高關心下一代工作的效率。

    新媒體傳播信息不局限于固定的空間時間,青少年可以隨時隨地接收和發(fā)送信息,打破了傳統的關心下一代工作固定區(qū)域、固定空間的教育模式,大大降低了傳播成本,減輕了關心下一代工作在時間、空間、費用上的負擔,有效提升了工作效率,拓展了工作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