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版面導航 | 標題導航
   第01版:頭版
   第02版:新聞
   第03版:新聞
   第04版:新聞
   第05版:社會工作
   第06版:聚焦兩會
   第07版:新聞
   第08版:新聞
   第09版:新聞
   第10版:新聞
   第11版:新聞
   第12版:新聞
   第13版:專題
   第14版:數(shù)字
   第15版:益言堂
   第16版:尋找慈善傳統(tǒng)
水滴籌試點收取3%的服務費 影響幾何?

版面目錄

第01版
頭版

第02版
新聞

第03版
新聞

第04版
新聞

第05版
社會工作

第06版
聚焦兩會

第07版
新聞

第08版
新聞

第09版
新聞

第10版
新聞

第11版
新聞

第12版
新聞

第13版
專題

第14版
數(shù)字

第15版
益言堂

第16版
尋找慈善傳統(tǒng)

新聞內容
2022年03月15日 星期二上一期下一期
水滴籌試點收取3%的服務費 影響幾何?

    ■ 本報記者 王勇

    近日,水滴籌試點收取服務費的消息引起關注。據了解,這一試點從2022年1月開始。水滴籌在個別城市試點對單個籌款項目收取3%的服務費(最高不超過5000元)。加上第三方支付平臺扣除0.6%的渠道手續(xù)費,對于籌款用戶而言,實際上需要付出3.6%的費用。

    在此之前,2021年11月30日水滴公司發(fā)布第三季度財報時還強調,水滴籌堅持零服務費模式,沒有從醫(yī)療眾籌業(yè)務中獲得任何收入。

    水滴公司為什么會放棄從上線以來堅持的水滴籌零服務費模式,這對水滴籌的發(fā)展乃至于整個互聯(lián)網個人大病求助行業(yè)會產生怎樣的影響?

    記者聯(lián)系了水滴籌,得到的回復是‘水滴籌收取服務費是為了維持平臺日常運營和用戶服務,達到可持續(xù)發(fā)展的狀態(tài)?!?/p>

    如何收費?

    針對水滴籌收取籌款用戶3.6%“手續(xù)費”的說法,水滴籌業(yè)務負責人郭南洋表示,水滴籌僅對單個籌款項目收取3%的服務費(最高不超過5000元),“0.6%是第三方支付平臺扣除的渠道手續(xù)費,在用戶捐款時就會自動扣除,并不是水滴籌收取的?!?/p>

    實際上,第三方支付平臺扣除的0.6%的渠道手續(xù)費自水滴籌上線時就一直存在,據水滴公司聯(lián)合創(chuàng)始人、水滴籌和醫(yī)療事業(yè)群總經理胡堯介紹,2020年1月以前,這筆費用一直是由水滴公司承擔。

    也就是說,2020年1月以前,用戶在水滴籌籌到多少資金就能夠拿到多少資金。2020年1月以后,水滴公司不再承擔這0.6%的渠道手續(xù)費,而是由用戶承擔,并一直延續(xù)至今。

    此次試點收取的3%的服務費則才是水滴公司所收取的費用,此前從未收取過。據水滴公司介紹,目前只是在個別試點城市開展,將根據用戶的意見和建議來持續(xù)改進現(xiàn)有方案。

    具體來說,在試點城市,服務費的收取標準是,單個籌款項目收取3%的服務費,同時設定了5000元的上限,對于超出5000元服務費的部分,水滴籌將采取免除政策。

    按照這一標準計算,當用戶籌款總額為10000元時,水滴籌將收取300元的服務費;當用戶籌款總額大于等于16.67萬元時,平臺將統(tǒng)一收取5000元服務費?!霸诨I款服務的基礎上,我們還將向用戶提供專人客服響應、快速審核、快速提現(xiàn)、籌款加速及推廣輔導等服務。”郭南洋表示。

    為什么收費?

    水滴籌上線五年多一直堅持零服務費,2020年1月之前甚至替用戶承擔的0.6%的支付渠道手續(xù)費,為什么會在2022年開始改變這一策略呢?

    據郭南洋介紹,水滴籌收取的服務費主要用于籌款服務而產生的各種成本,包括平臺的開發(fā)和維護、籌款顧問的薪酬及其他運營相關的成本。水滴籌上線五年多時間,水滴公司為水滴籌承擔的各種成本累計數(shù)億元。

    既然已經承擔了5年,為什么水滴公司不繼續(xù)承擔下去?一個重要背景是2021年5月,水滴公司上市后,連續(xù)幾個季度的巨虧導致股價大幅下跌。

    水滴公司招股書顯示,2018年、2019年、2020年凈虧損分別為2.09億元、3.22億元和6.64億元。

    水滴公司財報顯示,2021年前三個季度凈虧損累計超過16億元,全年凈虧損較2020年大幅增長已成定局。

    水滴公司上市的發(fā)行價是12美元,3月10日收盤價為1.360美元,跌掉了88%。如果延續(xù)2021年的虧損勢頭,水滴公司不僅股價無法上漲,是否能夠生存下去都要打問號。

    在水滴公司的主要業(yè)務板塊中,能夠帶來管理費收入的水滴互助在去年3月已經關停,水滴保的收入雖然保持增長,但需要投入巨額的銷售和營銷費用,水滴籌不產生收入且需要大量投入以維持運營。

    前幾年,水滴籌的頁面可以展示水滴保的保險產品廣告,吸引捐款用戶購買保險,為水滴公司帶來保險銷售的傭金,用于補貼水滴籌。但去年,互聯(lián)網保險行業(yè)迎來了一系列嚴格的監(jiān)管政策,靠賣保險也無法覆蓋水滴籌的運營成本。

    大病籌款的運營成本中,線下籌款顧問的人力成本和費用占大部分,為了縮減成本,去年多家大病籌款平臺都取消了線下服務。

    水滴籌相關人士表示,需要籌款的大病患者大多數(shù)來自三線以下城市,完全靠自己或患者家屬獨立操作,籌款速度和籌款效果都會大打折扣。對于大病患者,線下籌款顧問能夠提供面對面的服務;對于籌款平臺,線下籌款顧問起到了第一道風險攔截的作用,核實籌款人的患病和治療情況,能夠避免有人用假病歷發(fā)起籌款。

    線下服務必須要維持,成本又不能靠其他業(yè)務來輸血,水滴籌自己創(chuàng)造收入來維持平臺運營也就成為必須面對的問題。

    影響幾何?

    值得一提的是,在水滴籌發(fā)展早期,零服務費和籌款顧問團隊是水滴籌規(guī)模迅速擴大并趕超同行的“利器”。

    水滴籌上線之前,互聯(lián)網大病求助平臺一般收取2%-5%不等的服務費。水滴籌上線即宣布不收取服務費,相當于平臺出資補貼籌款人。這一舉動迅速為水滴籌贏得了大量的用戶和口碑,最終迫使其他籌款平臺紛紛跟進,不收服務費成為整個行業(yè)的慣例。

    但是,零服務費讓許多籌款人和捐款人認為水滴籌是個慈善組織,當媒體爆出水滴籌在醫(yī)院掃樓推廣、水滴籌通過賣保險掙錢、水滴公司赴美上市等消息后,讓社會大眾有了被欺騙的感覺,引發(fā)了大量質疑和批評之聲。同時,也對大病救助類慈善組織產生了沖擊,引起了關于商業(yè)和公益、效率和成本的討論。

    水滴公司作為一家商業(yè)公司,經營帶有公益屬性的大病籌款業(yè)務,支持者認為水滴用商業(yè)的手法做公益的事情,是創(chuàng)新;批評者認為水滴打著公益的旗號賺取商業(yè)利益,不道德。

    就這樣,水滴籌在毀譽參半的情況下運轉至今。截至2021年9月底,水滴籌已經累計幫助220多萬大病患者籌集超過457億元醫(yī)療資金。

    從零服務費到3%服務費,對于水滴籌無疑是一次很關鍵的轉變:籌款人和捐款人會有什么樣的反應、其他籌款平臺是跟進還是“以彼之道還施彼身”、慈善領域的監(jiān)管部門如何看待?

    或許是考慮到這些因素,水滴籌目前只在一些城市試點服務費。水滴籌相關人士再三表示,服務費用于維持平臺日常運營和用戶服務,并不以盈利為目的,“之所以定3%的收費標準也是經過反復核算,預計能大致覆蓋運營成本。”

    不過,按照水滴籌每年籌集100億元來計算,每年的服務費收入可能接近3億元(因為單個項目有最高不超過5000元的上限),這筆收入是不是需要像慈善組織那樣接受審計和公眾的監(jiān)督?

    商業(yè)公司收取服務費來維持平臺運營,原本無可厚非。之所以會有種種疑慮,其原因在于,作為新生事物,相關管理規(guī)范不夠完善。

    2020年10月發(fā)布的慈善法執(zhí)法檢查報告明確提出,要適時修改慈善法:增加網絡慈善專章,系統(tǒng)規(guī)范網絡慈善的定義邊界、募捐辦法、法律責任,明確個人求助的條件和義務,加強平臺責任、審查甄別、信息公開、風險提示和責任追溯。

    2022年3月8日上午,十三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第二次全體會議,受全國人大常委會委托,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栗戰(zhàn)書向大會作《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工作報告》。報告明確,2022年全國人大常委會預安排審議40件法律案,其中包括修改慈善法。

    期待慈善法的修改能夠早日完成,以回應互聯(lián)網衍生的新挑戰(zhàn),促進互聯(lián)網個人求助行業(yè)的規(guī)范、健康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