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30年,對于一個人來說,是從稚嫩到成熟的成長;對于一個城市來說,是從發(fā)展到繁榮的飛躍;而對于上海希望工程來說,則是無數(shù)愛心匯聚,助力青少年健康成長的公益之路。 希望小學: 硬件與軟件的不斷雙重升級 “沒有這所學校,我的人生不會是這樣的?!?990年出生的戴青霞,對自己的母校滿懷深情。2013年,戴青霞又回到了位于江西省修水縣的上海軍休干部希望小學。她是新校舍建成之后在該校就讀的第一屆學生,也是這所2002年由上海市軍隊離退休干部捐贈31萬元建的希望小學的第一屆畢業(yè)生。為了回報母校,更是為了回報那些曾經(jīng)給予她幫助的人們,大學畢業(yè)后,她回到了這所希望小學,這一次,她的身份從學生變成了老師。 30年來,上海希望工程在革命老區(qū)、上海對口幫扶地區(qū)、貧困地區(qū)援建的希望小學有2210多所,希望小學已成為農(nóng)村孩子夢想的搖籃。 在大規(guī)模完成農(nóng)村學校硬件建設的同時,上海希望工程秉持助學為要、育人為本的工作方針,1997年,上海希望工程動員社會力量,自籌資金,于1998年創(chuàng)建希望工程教師上海培訓基地。2000年7月,與多家單位聯(lián)合推出“上海希望工程西部萬名教師培訓行動”,踏上了基地培育園丁之路。20多年來,培訓基地堅持按照上海市委、市政府關于上海要服務全國的要求,已為新疆、西藏、青海、貴州、云南、江西、陜西、安徽等20多個省(區(qū)、市)免費培訓了2.25萬余名希望小學教師?!敖處熍嘤枴表椖恳脖辉u為“上海市精神文明建設十佳好事”。 2023年,為圍繞服務上海、六安對口合作工作大局,在上海市政府合作交流辦的指導下,上海希望工程與安徽省六安市希望工程緊密攜手、深度協(xié)作,共同助力六安大別山革命老區(qū)振興發(fā)展。 六安市葉集區(qū)孫崗鄉(xiāng)中心小學“希望網(wǎng)?!钡睦收b課和科普課由華東師范大學的胡皓婷和上海師范大學的胡夢竹兩名在校大學生志愿者完成。該小學少年宮輔導員韓越說,上海的志愿者老師在授課期間,尊重學生的個性,會引導學生分角色上臺試讀,增加了學生的參與度,鍛煉了孩子們的膽量,從剛開始的膽怯,不敢開口,到后來爭相發(fā)言?!跋MW(wǎng)校”項目的志愿者老師為孩子們帶去了別樣的課程體驗。韓越回憶,一學期即將接近尾聲,孩子們在上最后一節(jié)網(wǎng)課時,教室氣氛明顯低沉了下來,學生和志愿者老師的眼神充滿了不舍。最后,孩子們用自己的方式來和兩位志愿者老師告別——全班起立,齊聲朗誦詩詞《如果》。一方面是對一學期學習成果的展示,一方面也是用自己的方式對上海的志愿者老師表示感謝。 上海希望工程始終聚焦希望小學硬件與軟件的雙重提升,不斷深化與時俱進的創(chuàng)新發(fā)展工作思路。希望小學的建設為孩子們提供了優(yōu)美的學習環(huán)境,教師培訓則強化了教育的質(zhì)量和深度,提升了教師的專業(yè)素養(yǎng),使他們能夠更好地引導學生,激發(fā)潛能,而“希望網(wǎng)校”的創(chuàng)新則利用互聯(lián)網(wǎng)平臺打破了地域限制,依托各高校的大學生志愿者隊伍,讓優(yōu)質(zhì)教育資源觸手可及。 援建紅軍小學和以老一輩革命家名字命名希望小學—— 助力紅色基因傳承 上海希望工程自2007年開始在紅軍長征路上援建紅軍小學,并以老一輩無產(chǎn)階級革命家為學校命名,就是要青少年永遠銘記歷史,銘記先烈;同時,為沿途老、少、邊、窮地區(qū)的孩子提供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讓他們傳承紅軍精神,用知識改變命運,改變家鄉(xiāng)面貌。“在全國援建百所紅軍小學”的活動開展以后,得到時任上海市委書記習近平的高度評價。 上海市民懷著對革命前輩的崇敬之情,積極響應號召,紛紛向該項活動捐款。在“援建紅軍小學”登記冊上,個人捐款最多的是普陀區(qū)離休干部方耀熊夫婦,捐款額為100萬元,要求在紅軍長征路上建3所紅軍小學,并在西藏貧困地區(qū)援建1所。他們夫婦倆在解放戰(zhàn)爭時期參加革命,生活儉樸,卻把所有的積蓄拿出來奉獻愛心。 助學育人從心愿到未來—— 發(fā)揮共青團聯(lián)系困難青少年的橋梁紐帶作用 15歲的錢同學剛拿到社工沈老師送上門的冬被時,一貫內(nèi)向靦腆的他按捺不住喜悅的心情,高興地對堂姐說,“今晚我就可以蓋新被子了?!碧媒銌栃卤蛔邮欠褚攘酪涣罆r,他忙回答,“不要緊不要緊,今晚就能蓋!”錢同學從小和大伯父一家生活在一起,看到“微心愿”禮物清單,一套保暖冬被成了他的小小心愿。在社工沈老師眼里,他年紀雖小,卻一直孝順懂事,“微心愿”活動給了這個不善言辭的孩子一個不用向家里開口的選擇。讓人高興的是,今年他已經(jīng)順利考進職校,新年愿望是“希望新年能在學校認真學習本領,將來畢業(yè)出來養(yǎng)活自己”。 “最近開學了,我剛拿到上學期的期末排名表,總成績排在全班第5名,老師說我可以拿到今年的學院獎學金,這個小小喜悅迫不及待要和希望工程的叔叔阿姨們匯報一下!” “回想自我初中以來,接受希望工程的資助已經(jīng)有6年了,申請助學金表格上的項目不知不覺從愛心助學變成了圓夢大學,在歷年資助的愛心捐方里有黃阿姨、王叔叔、陳阿姨……” “發(fā)這條短信是想告訴你們,一方面今年爸爸身體逐漸變好了,家里的醫(yī)藥費開銷節(jié)省很多,我在上課之余還勤工儉學,想和叔叔阿姨們說一下,我不再需要資助了。另一方面我想捐出800塊錢的寒假兼職收入,捐給和我當初一樣遇到困難的弟弟、妹妹們。三是要和叔叔阿姨們匯報一下我這學期的小目標,我已經(jīng)報名參加學校的志愿者協(xié)會啦,后面想多參加志愿活動,用自己力所能及的方式回報社會,感謝那些曾經(jīng)在我成長道路上給予我希望的好心人。然后學習上我也會繼續(xù)努力。最后,謝謝你們陪我成長,幫我變成追光的人!” 這是上海希望工程“圓夢微心愿”和“愛心助學”“圓夢大學”項目資助的4名學生,生活上的困難、經(jīng)濟上的窘迫給他們的成長之路帶去些許坎坷,但是在黨的關懷和社會主義大家庭的溫暖下,他們感受到了城市的溫暖和溫情,并用力所能及的方式去回報去感恩,這也是上海希望工程積極發(fā)揮助學育人功能,將服務成果轉(zhuǎn)化為思想成果的最生動的體現(xiàn)。 自2021年起,作為上海市政府元旦春節(jié)幫困送溫暖項目,上海希望工程實施的圓夢“微心愿”活動已連續(xù)開展4年。4年來,共有12710名困境青少年通過該項目在春節(jié)前夕拿到了心愿禮物,開心過年。一副耳機,一個藍牙音箱,一臺打印機,一支翻譯筆,一個保溫水杯,一個地球儀,一套冬被,一個電飯煲……對于困境青少年來說,就是一份無比珍貴的心愿,相比資金的支持,一份直達心底的小禮物,讓困境青少年更有獲得感。每年元旦,積極認領“微心愿”也已成為眾多上海市民參與公益慈善的新風尚。 從“圓夢微心愿”的細致關懷到“愛心助學”的經(jīng)濟支持,再到“圓夢大學”的高等教育助力,上海希望工程的助學項目構(gòu)成了一條完整的教育支持鏈。在這個充滿希望的季節(jié),上海希望工程迎來了它的30周年生日。這30年,是一段關于夢想與堅持的旅程,是一段關于成長與奉獻的故事。 截至2024年3月,上海希望工程在全國資助困難學生22萬余人次,援建希望小學2210余所,援建紅軍小學400余所,為新疆喀什地區(qū)援建希望衛(wèi)生室277所,援建希望廚房117個,為云南援建“共青團希望水窖”500座,為新疆喀什大學援建滬喀大學生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中心,援建上海-井岡山青少年紅色文化基地,為貴州遵義、陜西、安徽援建6個留守兒童希望之家,籌資總額達11億元。 上海希望工程相關負責人說,在未來的歲月里,我們將繼續(xù)書寫更多溫暖人心的故事,突出育人功能,為青少年健康成長提供新助力、播種新希望。 (據(jù)《中國青年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