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版面導航 | 標題導航
   第01版:頭版
   第02版:新聞
   第03版:新聞
   第04版:黨建
   第05版:社會治理
   第06版:社會工作
   第07版:社會工作
   第08版:特別報道
   第10版:新聞
   第11版:新聞
   第12版:新聞
   第13版:專題
   第14版:ESG
   第15版:志愿服務
   第16版:公益第一訪談
慈善組織政策倡導,要不要做?該怎么做?

版面目錄

第01版
頭版

第02版
新聞

第03版
新聞

第04版
黨建

第05版
社會治理

第06版
社會工作

第07版
社會工作

第08版
特別報道

第10版
新聞

第11版
新聞

第12版
新聞

第13版
專題

第14版
ESG

第15版
志愿服務

第16版
公益第一訪談

新聞內容
2024年04月02日 星期二上一期下一期
樣本觀察
慈善組織政策倡導,要不要做?該怎么做?

    ■ 本報記者 趙明鑫

    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公益時報》向不同類型、不同區(qū)域、不同議題且具有相關行動代表性的多家慈善組織發(fā)出邀約,希望能夠觀察這些慈善組織在政策倡導議題中的具體行動。然而,這些邀約所得到“還在行動”的回應寥寥。對于政策倡導這個據(jù)稱能“根本性解決部分社會議題的神兵利器”,多家慈善組織表示:“不知道怎么做,做起來很難”“做過了,但效果不是很明顯”“對于政策倡導的邊界與渠道我們不太明晰”……

    從匯總的反饋情況來看,問題多數(shù)集中于“要不要做”和“該怎么做”。為此,《公益時報》希望通過深入了解那些回應“正在積極推動”的慈善組織,用已有的實踐來明晰這兩個問題。

    “剛開始是很樸素的形式,一村一莊一戶一人救助,大愛清塵救助不了多少人?!苯衲耆珖鴥蓵跋Γ诘谑猛苿咏鉀Q塵肺病農民問題交流會上,大愛清塵創(chuàng)始人王克勤回憶起早期參與塵肺病農民的救助過程:“12年歲月,到現(xiàn)在我們大口徑算法也不過是累計幫扶了12萬人,較于600萬塵肺病農民巨大體量,12萬人實際上是不可以解決這個問題的。”

    對于這個攸關數(shù)百萬人生死的問題,應該如何解決?大愛清塵選擇進行政策倡導。

    和大愛清塵一樣,自然之友在關注環(huán)境保護問題時也“果斷地”選擇了政策倡導的手段。值得注意的是,自然之友雖然在官網上將行動分類中的“政策倡導”和“公益訴訟”分成了兩部分,但在其總干事劉金梅看來,二者目標一致:“公益訴訟是自然之友重要的核心策略,自然之友的絕大部分公益訴訟最終指向的目標是希望能夠實現(xiàn)政策倡導的目的?!?/p>

    大愛清塵:

    關注六百萬個“一個”

    大愛清塵秘書長方曉星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把機構的業(yè)務分為微觀、中觀和宏觀三個層面。微觀層面是基層救助、醫(yī)療保障和生活幫扶等方面的救援與執(zhí)行;中觀層面的關鍵詞是傳播,即從傳播的角度入手,達到預防粉塵的目的。

    而政策倡導屬于宏觀層面,方曉星談道,“社會組織成立的根源就是要去解決一個社會問題,如果不做倡導,只做基層救援,其實是對社會問題沒有回應的。”在她看來,慈善組織最大的價值在于“能夠發(fā)展出對社會問題和議題的回應模式,并將其商業(yè)化或政策化。”這是對大愛清塵選擇政策倡導這條道路的理念注腳。

    2012年,大愛清塵召開了第一次研討會,提交了第一份政策倡導建議案《關于增設職業(yè)病防治不力罪的刑法修改建議》,同年也成立了公共政策研究中心,自2013年開始每年出具一本調查報告白皮書。此后,伴隨著越來越多人大代表和政協(xié)委員的加入,相關政策不斷出臺。

    2024年,大愛清塵為推動解決塵肺病農民問題提出了五份建議案。建議案包括取消“職業(yè)性塵肺病”定義原則、建立塵肺病患者救助保障中央專項基金、建立安全生產與職業(yè)健康聯(lián)席工作機制、新型粉塵行業(yè)及作業(yè)工種職業(yè)健康保障以及塵肺病康復站建設五個方向。

    既有老問題,也有新現(xiàn)象。其中,大愛清塵最為重視的是專項基金的建立,除此之外,還有針對新型粉塵行業(yè)及作業(yè)工種健康保障的提案,這涉及諸多90后塵肺病人的情況。方曉星介紹道,90后塵肺病患者的病程進展極快,如果不及時加以干預,未來五至十年可能會出現(xiàn)塵肺病爆發(fā)的社會現(xiàn)象。

    從2023年開始,大愛清塵開始重視地方層面的政策倡導發(fā)力,“國家已經很好地出臺了一些政策,主要就是看地方怎么能夠落實?!睋?jù)介紹,大愛清塵要為當?shù)卣峁m肺病農民的基數(shù)、生活狀況、家庭負擔等真實信息和數(shù)據(jù),再依據(jù)已經出臺的國家政策,和地方政府一起努力解決問題。

    在未來,方曉星介紹,大愛清塵會從三個層面發(fā)力繼續(xù)推動政策倡導:國家層面,繼續(xù)通過兩會代表發(fā)出聲音,推動相關制度的改善;地方層面,大愛清塵將延續(xù)從去年開始推動的地方性政策倡導,不斷通過專項調研與地方政府溝通,推動政策在地方真正落地;行業(yè)層面,大愛清塵設想找到相關行業(yè)中比較有社會責任的企業(yè)、協(xié)會、平臺進行聯(lián)盟,從產業(yè)鏈角度來改善粉塵問題。

    王克勤總把一句話掛在嘴邊:“能救一個是一個?!蹦暇┐髮W社會學教授張玉林談及塵肺病農民時也說:“發(fā)現(xiàn)他是患者的時候,我們不能掉過背去。能救一個是一個?!?/p>

    伴隨著十多年來政策倡導的開展,這“一個”的數(shù)量也在不斷增長,如今,大愛清塵行動的最終目的是“想讓塵肺病農民獲得公平的、應有的生活和醫(yī)療保障,讓每一個人飯有所食,病有所醫(yī)?!边@是由六百萬個“一個”構成的愿景。

    自然之友:

    “鏈接和動員公眾”

    愿景,是劉金梅多次強調的內容。自然之友在“公共治理”上的探索究竟形成了怎樣的路徑?劉金梅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詳細介紹了自然之友政策倡導的三種類型:

    首先是政策建議。在這個部分中,自然之友會通過兩會提案或者與其他機構合作等方式,在中央和地方層面都采取相關行動。

    其次是參與立法修法。自2015年新的環(huán)境保護法出臺,環(huán)境保護立法和政策倡導都進入了快車道,環(huán)保法的修訂本身引發(fā)了部門單項立法的修訂,自然之友更重視在相對較弱的生物多樣性立法方面的政策倡導,例如2020年在昆明舉行的《生物多樣性公約》第15次締約方大會中,包括自然之友在內的一些環(huán)保組織提交了有關在海洋環(huán)境保護法中允許社會組織提起海洋類環(huán)境公益訴訟的提案。

    “立法修訂中除了立法本身,自然之友還參與了名錄等配套文件和對關鍵制度的執(zhí)行的相關政策的意見提交,比如濕地保護中重點濕地的名錄、陸生野生動物棲息地的第一批重要棲息地名錄等的修訂。”劉金梅說,“此外,行政復議也是自然之友常用到的重要政策倡導手段。”

    第三是參與關鍵行政決策。劉金梅介紹道,重大行政決策過程往往會對公眾參與討論的環(huán)節(jié)進行明確規(guī)定,一般會組織公眾座談會和各種征求意見的會議。

    至于公益訴訟,其主要目的之一如劉金梅介紹:不僅僅是在個案當中去解決具體的環(huán)境問題,更重要的是希望通過這些訴訟帶來的影響力,推動制度的完善和法律的落實。

    除此之外,公益訴訟還有另外一個重要作用,即作為政策倡導的依據(jù)和來源?!拔覀冊谧鲆幌盗蓄惏笗r發(fā)現(xiàn)了同類問題,從中抽取出具有共通性的問題,成為政策倡導的來源。”

    談及未來的重要工作,劉金梅表示,在過去十幾年里,中國的環(huán)境治理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全球環(huán)境下生物多樣性加劇喪失和氣候變化問題的凸顯,給今天的環(huán)境治理帶來了新的挑戰(zhàn),“我們可能比十年之前更加需要公眾共同參與,和政府、企業(yè)共同來應對這種挑戰(zhàn)?!?/p>

    在這樣的背景下,劉金梅希望能夠在生態(tài)環(huán)境法典或相關法律的制定、完善和施行當中,進一步加強對于公眾參與環(huán)境保護權利的確認,通過完善包括公益訴訟制在內的一系列關鍵制度,去保障公眾行使參與環(huán)境保護的權利。

    在劉金梅看來,對于環(huán)保組織來說,“最關鍵的事情是鏈接公眾和動員公眾”。在自然之友的價值觀中,環(huán)境保護不僅僅是政府的事,也不僅僅是企業(yè)的事或專家的事,每一個個體都要去關心和參與到環(huán)境保護的過程中來。

    行動錦囊:

    瞄準靶心與尋找渠道

    政策倡導到底難在何處?

    這其實是一個很難具體回答的問題。方曉星直言都是挑戰(zhàn)、困難:從尋找人大代表,到說服政府去相信提案,對沒有國內先例可循的慈善組織而言,每一步,都是小心翼翼摸著石頭過河。

    方曉星把政策倡導的準備過程比作射擊的瞄靶過程,要想讓子彈順理成章地打出去,“瞄準靶心的時間非常長?!?/p>

    瞄準靶心的過程,就是前期的調研工作?!澳憧梢砸慌哪X袋去做,但是更重要的是對于一個問題的剖析研究、書面資料的搜索和數(shù)據(jù)的積累?!狈綍孕墙忉尩溃耙グl(fā)現(xiàn)真正的問題在什么地方。當你能夠把很多的前置問題分析得很透徹的時候,其實你自己也就知道這個問題到底要通過什么樣子的路徑去解決?!?/p>

    在劉金梅看來,一個慈善組織要想進行政策倡導,需要留意兩個方面的問題:第一個方面是一定要基于真實的問題去行動,也就是清楚考慮倡導的目的是什么。“慈善組織發(fā)現(xiàn)了一個問題,然后希望去解決這樣一個問題,首先要針對這個問題有非常扎實的研究。”劉金梅認為,對于慈善組織來說,做政策倡導最大的優(yōu)勢實際上在于無論和學者還是其他主體相比,它都是距離問題最近的組織,也因此有著充分調研的便利性與必要性。

    第二個方面則是要留意政策倡導的渠道?!叭绻麤]有一個很長的政策倡導周期和已有經驗,那么社會組織要搭建起來自己的渠道?!眲⒔鹈诽岬?,社會組織和地方往往已經建立起了較為深厚的聯(lián)系,這是其進行政策倡導的優(yōu)勢,“基于本地的問題、本地的關系、本地的渠道和網絡去開展機構的政策倡導,實際上是非常有價值的?!?/p>

    針對環(huán)境保護議題的特殊性,劉金梅進一步為關注環(huán)境議題的慈善組織提出建議,“解決好環(huán)境問題需要‘向下’和‘向上’兩個方向的支持。”“向上”需要完善政策,“需要好的政策為我們搭建解決環(huán)境問題的框架”,“向下”則需要影響每個個體的生活方式和消費選擇。

    在劉金梅看來,只有政策而沒有在地面上的落實是不行的,同樣地,如果每一個個體都能積極行動起來,卻沒有規(guī)范的行動指引也是不行的。自然之友的實際行動也詮釋著這一理念,除了有“向上”的公益訴訟和政策倡導,“向下”部分也初具規(guī)模,目前,自然之友已經在全國建立了二十多個志愿者小組,其目的是“希望能夠影響每個人的具體行動?!?/p>

    面對政策倡導的難題,大愛清塵和自然之友都努力做出了各自的探索與回應,但問題仍然存在,前路仍待求索。

    據(jù)大愛清塵披露的數(shù)據(jù)顯示:從2012年第一份建議案的提交,到去年,大愛清塵已經累計動員近200位全國人大代表和政協(xié)委員,撰寫了95份建議案提交到全國兩會和相關部門,推動各級出臺塵肺農民政策文件50多份。

    如果將政策倡導比作凝云成雨的過程,那么用王克勤的話來說,“落到地上的雨點”仍然太少。盡管如此,政策倡導仍是大愛清塵腳下漫長又堅決的道路。這條路的盡頭是什么?“塵肺病農民不再需要大愛清塵去救助?!狈綍孕遣患偎妓?,“那時,我們的使命也就達到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