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
||||
作為最困難、最特殊、最邊緣的群體,流浪乞討人員需要什么?如何為他們提供更妥帖的保障?無論酷暑還是寒冬,由民政、公安、城管等部門聯(lián)合 組成的救助小分隊都會在街面巡查,詢問流浪乞討人員有哪些需求。他們有的愿意進救助站受助,還有的已經習慣了“隱者”般的生活。“尋親團圓”“找到工作”“解開心結”……幾個字的需求背后,卻可能需要花費數年,才能從他們塵封已久的人生故事里找出線索。 2020年8月,廣東省廣州市建立起社會力量參與救助服務聯(lián)動機制,至今已有60多家社工機構、愛心企業(yè)、志愿者團隊等參與進來。他們全年無休地走在街面,和“新面孔”套起近乎,和“老面孔”噓寒問暖,匯聚起“n+n>2n”的力量,只為幫助每一位“隱者”找到打開心門的鑰匙,提起面對生活的精氣神。 葉落歸根等了數十年的歸途 對流浪的老人來說,這把“鑰匙”是團圓。每送一位在外漂泊的老人回到家鄉(xiāng),廣州市尚丙輝社會工作服務中心的工作人員都感到很欣慰。 “對不愿進入救助站受助的‘街友’而言,我們日?!⒛槨饶芰私馑麄兊慕鼪r,也能混個臉熟?!眲Ⅸi是廣州市尚丙輝社會工作服務中心副總干事,冷了送棉衣、熱了送涼茶,冬至包餃子、端午送粽子……他和同事們在外時,總會帶些什么?!爸辽僖屗麄冎?,遇到困難可以找人幫助?!彼f。 相識之初,有的“街友”輕輕搖頭,拒絕工作人員的幫助;有的“街友”滔滔不絕,講出多種版本的人生故事。日復一日,社工和志愿者甚至成了“街友”的棋友、牌搭子,還會送他們就醫(yī)?!坝辛伺惆?,才能拉近距離?!眲Ⅸi說,在長年累月的陪伴下,“街友”們逐漸敞開心扉,講出真名、家鄉(xiāng)。很多老年“街友”沒有手機,獲取信息的渠道有限,不知道家鄉(xiāng)早已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拔覀円矔退麄冋页黾亦l(xiāng)的照片、查詢當地的社會保障政策?!彼f。 家家有本難念的經,數十年前,年輕的他們因不同的緣由離開家門。而當他們老去,“沒面子”“擔心給家人添麻煩”,成了他們寧愿在外漂泊也不回家的共同理由。每當劉鵬和同事循著線索找到他們的親友,總能感受到一份來自遠方的期盼。去年的一場團聚,讓劉鵬至今記憶猶新——從甘肅趕來的外甥女代表全家,來到廣州市救助管理站市區(qū)分站(以下簡稱“市區(qū)分站”),接離家30多年的舅舅許文(化名)回家?!耙患胰苏伊撕芏嗟胤剑苍或_過錢。直到市區(qū)分站聯(lián)系到家鄉(xiāng)的救助站,我們才真的相信‘找到了’?!痹S文的家人說。 職業(yè)培訓找到合心意的工作 對青年和中年流浪者來說,這把“鑰匙”是工作。如何幫助相對年輕的流浪者提升職業(yè)技能、找到工作、定下心來,成了社工們關心的大事。 袁娟娟是廣州市鼎和社會工作服務中心服務總監(jiān),從2015年起專注于流浪乞討人員社會工作介入服務。面對20多歲到40多歲的服務對象,她和同事都會主動詢問對方的就業(yè)意愿。袁娟娟說,找到方式方法,他們是愿意且能夠振作起來的。 見證40多歲的李明(化名)考取保安員證、順利入職,袁娟娟十分欣慰。在市區(qū)分站,李明通過站內的就業(yè)輔導,了解找工作的方式、不同崗位的薪酬等信息,同時上網課、做題,去年順利通過考試并拿到保安員證。袁娟娟和同事還為他準備了適合面試的衣服、陪同他去面試?!艾F(xiàn)在,他時常還會發(fā)來一些工作照,讓我們放心。”袁娟娟說。 “掌握一技之長、打開他們的心結,才能幫助他們長久地就業(yè),更好地保障他們的權益?!痹昃暾f。2023年,鼎和社工團隊聯(lián)系了一所職校,為流浪人員提供職業(yè)技能培訓,在4個月里有12名服務對象拿到了健康證、保安員證及其他相關技能證書。為了做好就業(yè)銜接工作,社工團隊還會協(xié)助他們辦好手機卡、銀行卡,當他們遇到難事時依然可以找社工尋求幫助。 還有的受助者成了袁娟娟的“助手”。2020年,袁娟娟在市區(qū)分站認識了40多歲的牛力(化名)?!八募胰撕茉敢饨铀厝?,但他覺得難為情?!痹昃暧浀茫m然牛力躲開了來到廣州的家人,但或許因為感受到家人的牽掛,他有了工作的熱情。如今,牛力已在廣州做了3年多的清潔工,用自己的工資買了一部手機,時常和袁娟娟同步自己的近況?!懊慨斔l(fā)現(xiàn)了需要幫助的流浪者,誰想辦身份證、誰想要找工作,他都會主動發(fā)微信告訴我?!彼f。 鄉(xiāng)音識別接力14年的尋親 如果受助者由于種種原因,難以明確表達自己的經歷和需求,找到“鑰匙”則需要更漫長、更細致的服務。 5月底,壯族姑娘石小凡(化名)的母親第一次離開云南廣南的大山,帶上新衣服,只為來廣州接女兒回家。一同前來的,還有十多名家屬。 2010年,年近20歲的石小凡孤身一人離家,屢屢受挫的她狀態(tài)越來越差,最后流落街頭。同年9月,廣州的熱心市民發(fā)現(xiàn)了行為異常的石小凡,便將她護送到市區(qū)分站。生物信息比對不成功,周邊居民也不了解石小凡的來歷。由于無法核實她的身份信息,市區(qū)分站便按照規(guī)定將她妥善安置下來。 十多年來,工作人員待她像自家妹妹一樣,但也從不曾放棄為她尋找親人。偶爾,她會說出一些詞語,聽不懂的工作人員還聯(lián)系了高校小語種專業(yè)的學生和她交流,但未能獲得有效信息。 如何通過聲音找到家的線索?近年來,市區(qū)分站著力推動社會力量參與專業(yè)尋親,發(fā)動志愿者團體、社工機構、公益機構等20多家社會組織組建救助尋親公益聯(lián)盟。今年,通過第十一屆廣州市社會組織公益創(chuàng)投活動,擅長鄉(xiāng)音識別的蝸牛公益互助會來到市區(qū)分站,接觸到了石小凡。“鄉(xiāng)音是不會改變的。”該會的志愿者朱平攸介紹,蝸牛公益互助會從2015年開始做尋親工作,至今已和全國1462家公益機構搭建起合作網絡,還建立尋親“智囊團”,有近百名來自全國各地經驗豐富的志愿者?!坝龅铰牪粶实?,我們就會把語音放到群里,大家一起來分析,鎖定大致地域范圍再將音視頻投放至相關地區(qū)。”朱平攸說。 采錄語音、綜合研判、投放都需要技巧。每次,朱平攸都會買一些香蕉,坐到受助者的身邊拉家常、找線索。為什么是香蕉?“軟糯,沒牙的人也吃得動,我們慢慢建立信任?!敝炱截€有一套“識讀卡片”,上面畫著農作物、農具、昆蟲等?!霸谵r村,很多東西大家只知道怎么用方言講,用普通話卻講不出來?!比绻徽J識這些物件,他還會拿出1元到100元的紙幣來,“怎么念這些面額,也能聽得出鄉(xiāng)音?!?br> 記錄下石小凡的語音后,有志愿者反饋她的口音可能是云貴地區(qū)少數民族的方言。順著鄉(xiāng)音的線索,大家終于找到了石小凡的家。 匯聚合力撬動“n+n>2n”的杠桿 找到打開流浪乞討人員心門的鑰匙,需要全社會的合力。 2020年,廣州市民政局出臺實施《關于促進社會力量規(guī)范參與生活無著的流浪乞討人員救助服務的實施意見》,明確政府救助為主,統(tǒng)籌社會資源和力量,實現(xiàn)政府救助與社會力量參與有序銜接,優(yōu)勢互補。 2020年8月,廣州建立起社會力量參與救助服務聯(lián)動機制(以下簡稱“聯(lián)動機制”),提供物資、鏈接就業(yè)、開展研究、一線服務……60多家機構專注于不同的領域,彼此配合。劉鵬同時還是聯(lián)動機制項目主任,他說:“大家合力做救助,盡自己所能提供一切幫助?!?br> “有了‘聯(lián)動機制’,我們不再是單打獨斗,發(fā)揮出‘n+n>2n’的效果?!焙螄际菑V州市白云恒福社會工作服務社金沙街社工服務站的主任助理,在他看來,每一個機構的背后有“n”股力量——在專精領域的多年積淀、與多地建立起的聯(lián)系網絡等,而聯(lián)動機制將不同的“n”凝聚起來,成員機構都能通過這一支點,撬動更多力量,面對復雜的跨境個案時做到有章可循、提高救助效率。 幫助受助者回歸社會是救助工作的最終目的。廣州市民政局相關負責人介紹,下一步,廣州市還將成立流浪救助社會工作服務專業(yè)委員會,更好凝聚社工機構、慈善組織、高校、志愿者等社會力量,用更專業(yè)的方式推動更多社會力量參與進來。 ?。〒堆虺峭韴蟆罚?!--/enpconte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