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實施教育幫扶,一直是蘇州市慈善總會的工作重點。從2022年至2024年,蘇州市慈善總會累計開展了2大類9小類23項慈善教育項目,涉及困難師生資助、學生心理疏導、慈善文化建設等不同領域,累計支出慈善資金1772.42萬元,惠及4197人次困難師生。 教育興則國家興,教育強則國家強。通過聯(lián)合教育機構、慈善組織和企事業(yè)單位,蘇州市慈善總會凝聚合力、推動打造一個多元參與、協(xié)同合作的慈善教育幫扶體系,讓愛傳遞,讓夢飛翔。 關愛幫扶困難師生 今年8月,蘇城迎來了第二十一次暑期“助學圓夢”慈善助學金發(fā)放活動。姑蘇區(qū)白洋灣街道的顧曉剛(化名)作為學生代表接過了“沉甸甸”的助學金?!斑@筆助學金,是對我夢想的支持和鼓勵,我會珍惜機會,努力學習,將來幫助更多人!”顧曉剛從小經(jīng)歷家庭變故,與奶奶一起生活,面對生活中的重重挑戰(zhàn),他沒有喪失信心,在今年以優(yōu)異的成績考取了上海財經(jīng)大學法學專業(yè)的研究生。他坦言,這筆助學金減輕了他身上的擔子,讓他更從容地踏上求學之路。 顧曉剛的故事只是“助學圓夢”慈善項目書寫的動人篇章中的一頁。這項具有代表性的蘇城愛心助學品牌由蘇州市慈善總會在2004年成立,秉承“不讓一個學生因家庭貧困而失學”的信念,蘇州市慈善總會與政府、慈善組織和社會力量緊密配合,對蘇州各市、區(qū)范圍內的困難新生展開資助。20年來已累計發(fā)放助學金6453萬元,惠及3.53萬名學子。今年該項目先后收到社會各界愛心善款170萬元,其中蘇州銀行捐贈140萬元,通過互聯(lián)網(wǎng)募捐30萬元。 在實施教育幫扶的過程中,蘇州市慈善總會不斷創(chuàng)新救助模式,擴大救助范圍,持續(xù)完善覆蓋全學段學生資助體系的同時,通過設立基金、購買保險等方式,向困難教師群體提供關懷和保障。 2015年,蘇州市教育局在蘇州市慈善總會設立了“教育幫困”冠名基金,根據(jù)《蘇州教育幫困基金管理辦法》,定向幫扶慰問因病致貧、因病致困的教職工及學生,截至目前已撥付資金87.63萬元,幫扶困難師生289人次。2021年,蘇州市慈善總會聯(lián)合市教育局、太平洋人壽保險公司,為全市16萬名在職教職工購買意外傷害保險,截至目前累計賠付60余萬元,惠及近百人,為在職教師提供了切實保障。 護航學子心理健康 近日,在蘇州工業(yè)園區(qū)星海實驗高中蘇茜路校區(qū),駐校社工鄒瑩通過開展講座和游戲,幫助高二新生放松身心,學習如何在壓力下保持冷靜以及掌握自我激勵和自我關愛的技巧。 育才先育人,育人先育心。學生心理健康已成為中央關心、社會關注、人民關切的問題。今年以來,蘇州市慈善總會凝聚多部門、多系統(tǒng)合力,做好協(xié)同育心大文章。眼下,由蘇州市教育局、市民政局、市慈善總會聯(lián)合開展的“合力護航·蘇童無憂”駐校社工心理健康服務項目已覆蓋蘇州市范圍內46所學校,涵蓋小學、初中、高中、職校、特殊學校等多個領域,多措并舉守護學生心理健康。 隨著一系列精心策劃的教育活動在蘇州校園里如火如荼地展開,學生們的成長被注入更多活力與色彩。蘇州工業(yè)園區(qū)金雞湖學校駐校社工劉敏,面向中考學子開展“激發(fā)動力,減壓賦能”考前激勵活動;蘇州明珠學校駐校社工沈佳薇,面向小學畢業(yè)班級舉辦“超級夢想家”主題班會;蘇州國裕外國語學校駐校社工王歡文,組織初三學生開展考前心理解壓沙盤活動;蘇州相城區(qū)實驗小學駐校社工李茜,針對教師如何應對學生情緒失控這一主題對班主任展開培訓……這些活動不僅豐富了校園文化,更為學生們的全面發(fā)展提供了有力支持,展現(xiàn)了社工老師們在個性化教育方案上的用心與創(chuàng)新。 截至今年8月底,蘇州市慈善總會共支出44.44萬元,完成駐校社工的前期培訓、駐校準備、初期評估等工作。 厚植校園慈善文化 日前,蘇州市立達中學收到了由蘇州市兒童少年基金會頒發(fā)的捐贈證書,感謝學校老師一直以來的愛心資助,用行動幫助那些在困境中的孩子找到信心和希望。 厚植校園慈善文化,培養(yǎng)師生的慈善意識,是蘇州市立達中學多年來秉持的一項慈善理念。2010年,立達中學在蘇州市慈善總會設立“立達愛心基金”,通過開展豐富多樣的愛心活動,如舉辦“愛心傳遞”慈善音樂會、開展愛心義賣等,15年間累計捐款達230余萬元,成為學校建設“愛心慈善教育”品牌的有力證明。 在青少年心中厚植慈善種子與培育學生核心素養(yǎng)一脈相承。蘇州的校園慈善文化建設不僅僅是立達中學的獨奏,更是全市中小學的一場繽紛合唱。 2021年,蘇州市慈善總會聯(lián)合市教育局在蘇州市中小學建立“校園慈善文化示范教育基地”,按照“五個一”實施模式,通過打造一批校園慈善文化陣地、舉行一批慈善文化大講堂、組織一批慈善征文活動、開展一批慈善主題實踐活動、實施一批優(yōu)秀慈善項目,讓校園慈善文化建設呈現(xiàn)出百花齊放的景象。 高新區(qū)文賢實驗初級中學建成2400平方米的“賢善園”;相城區(qū)草橋中學開啟“你是我的眼”志愿服務項目;吳中區(qū)碧波中學積極開展慈善征文比賽;吳江區(qū)平望中學建立“愛心小分隊”;張家港中等專業(yè)學校打造“夜空中最亮的星”慈善項目,關愛自閉癥兒童;昆山培本實驗小學的慈善文化長廊“本善廊”、常熟市報慈小學的“紅領巾超市”、太倉市陸渡中心小學的慈善星空長廊成為校園里的一道道美麗風景…… 截至目前,蘇州市慈善總會共建立54所“校園慈善文化示范教育基地”,發(fā)放《慈善讀本》10萬余冊,惠及10萬余名中小學生。 助力鄉(xiāng)村文化振興 在西藏自治區(qū)拉薩市林周縣的蘇州小學,有一座“書海揚帆公益圖書室”,這是藏族學生尼瑪曲珍最愛的地方。 一本書傳遞一份愛,一份愛成就一個夢想,一個夢想讓無限希望啟航。懷著捐書助學的心愿,中國光華科技基金會聯(lián)合蘇州市慈善總會在2021年開展了“書海揚帆對口援助捐書”活動,通過捐贈人文自然科學類圖書及組織征文的形式,助力學校圖書館建設與發(fā)展。 3年來,圖書捐贈力度不斷擴大。2022年向新疆、西藏、陜西等地中小學捐贈價值150萬元的圖書;2023年向阿圖什、霍爾果斯、鞏留、林周、周至、宿遷的70所學校,捐贈903萬元圖書并資助開展閱讀類活動。今年上半年,蘇州市慈善總會向新疆阿圖什市、霍爾果斯、鞏留、西藏林周縣等地的144所中小學、幼兒園捐贈1100萬碼洋圖書,并首次將蘇州市同里鎮(zhèn)及蘇州外來務工者子女學校納入支持范圍,惠及蘇州大市35所學校。 豐富慈善教育路徑 慈善教育不僅僅是傳遞愛心,更是一種價值觀的塑造,讓學生在奉獻中體會到幫助他人的快樂,從而在心靈深處扎根,形成積極向上的人生觀和世界觀。 近日,在蘇州市姑胥小學校開展的“廢紙置換廁紙”活動中,學生們就親身感受到了參與環(huán)保行動的愉悅。大家手捧廢紙板、舊報紙、快遞盒、用過的草稿紙,分班級排隊過秤登記,每個人臉上都洋溢著笑容。“我們覺得這個活動很有意義,即使是看似無用的廢紙,也能通過回收再利用,變成有用的東西。”學生們紛紛說道。 一項“廢紙置換廁紙”活動將慈善與環(huán)保有機結合,讓環(huán)保意識在學校落地,在家庭生根,在學生的內心發(fā)芽、生長。該項目由蘇州市慈善總會聯(lián)合市教育局、昱庭公益基金會、各區(qū)慈善總會在2018年共同開展。自開展以來不斷擴大覆蓋范圍,從2016年率先在昆山試點,到2018年在姑蘇區(qū)43所學校推廣,如今已覆蓋吳中區(qū)、姑蘇區(qū)、相城區(qū)、工業(yè)園區(qū)、高新區(qū)、市直屬等256所學校。近3年,蘇州市慈善總會累計支出廁紙及物料配置費用201.85萬元。 蘇州市慈善總會還聯(lián)合市教育局、市科協(xié),積極推進慈善科普進校園,通過為外來務工者子女學校配備科普信息大屏,啟迪青少年創(chuàng)新思維,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這一舉措不僅為學生們打開了一扇通往科學世界的大門,更在他們心中播下了探索的種子。自2018年啟動以來,該項目已覆蓋42所外來務工者子女學校,近3年累計支出11.24萬元。 (據(jù)《新華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