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版面導航 | 標題導航
   第01版:頭版
   第02版:新聞
   第03版:新聞
   第04版:黨建
   第05版:社會治理
   第06版:社會工作
   第07版:社會工作
   第08版:新聞
   第09版:新聞
   第10版:新聞
   第11版:專題
   第12版:新聞
   第13版:新聞
   第14版:ESG
   第15版:志愿服務
   第16版:尋找慈善傳統(tǒng)
2024年全國老年志愿服務暨“銀齡行動”鄉(xiāng)村振興云南行活動啟動
民政部部署開展慈善組織檢查和執(zhí)法工作
公安部、民政部聯(lián)合發(fā)布防范假借慈善名義實施詐騙等違法犯罪活動的風險提示
五部門發(fā)文促進醫(yī)養(yǎng)結合鼓勵社會工作者及志愿者等為老年人提供服務

版面目錄

第01版
頭版

第02版
新聞

第03版
新聞

第04版
黨建

第05版
社會治理

第06版
社會工作

第07版
社會工作

第08版
新聞

第09版
新聞

第10版
新聞

第11版
專題

第12版
新聞

第13版
新聞

第14版
ESG

第15版
志愿服務

第16版
尋找慈善傳統(tǒng)

新聞內容
2024年12月24日 星期二上一期下一期
公安部、民政部聯(lián)合發(fā)布防范假借慈善名義實施詐騙等違法犯罪活動的風險提示

■ 本報記者 李慶

   近年來,一些不法分子利用互聯(lián)網隱蔽性強、擴散范圍廣、資金轉移快、打擊難度大等特點,假借慈善名義或者假冒慈善組織,以“捐贈返現(xiàn)”“捐贈返利”“配捐”“投流”“公益理財”等名義實施詐騙等違法犯罪活動,嚴重侵害了人民群眾的合法權益,嚴重損害了慈善組織的公信力和慈善事業(yè)的形象。

   為進一步加大慈善領域反詐宣教力度,提高社會公眾識別防范相關騙術的意識和能力,近日,公安部刑事偵查局、民政部慈善事業(yè)促進司聯(lián)合發(fā)布四點風險提示。

   一是慈善捐贈的核心本質在于公益性和非營利性,任何聲稱通過捐贈可以獲利的,承諾大額捐贈并要求預付費用的,社會公眾都要提高警惕,避免因“天上掉餡餅”的誘惑而上當受騙。

   二是社會公眾在向某組織捐贈前,可以通過全國慈善信息公開平臺“慈善中國”(cszg.mca.gov.cn)查詢該組織是否是民政部門依法登記的慈善組織、是否具有公開募捐資格等信息。面對一些“捐款”鏈接時,應當加強對相關銀行賬號等信息的核實,提高風險防范意識。

   三是慈善組織在接受大額捐贈前,應當核實捐贈人的身份、捐贈來源及資金的合法性。通過官方渠道驗證捐贈人的背景及資信情況,確保捐贈的真實性。

   四是任何組織和個人發(fā)現(xiàn)假借慈善名義或者假冒慈善組織騙取財產的,應當立即向公安機關報案。慈善組織發(fā)現(xiàn)被其他組織或個人冒用本組織名義從事詐騙活動的,應當及時收集證據(jù)向公安機關報案并配合調查,及時向社會公眾進行澄清。

   風險提示還公布了以“捐贈返現(xiàn)”“捐贈返利”“配捐”“投流”“公益理財”等名義實施詐騙的具體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