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攜中國扶貧基金會啟動“頂梁柱健康扶貧公益保險項目”
2017-07-12 來源 :公益時報??作者 : 王會賢
7月12日上午,“頂梁柱健康扶貧公益保險項目”在京啟動,該項目由中國扶貧基金會、阿里巴巴、螞蟻金服三方共同發(fā)起,以互聯網+精準扶貧的新模式為農村家庭中的“頂梁柱”提供保障,解決因病致貧、返貧的難題。為國家級貧困縣20至60歲的建檔立卡戶免費投保,預期到2020年,累計覆蓋貧困人口1000萬。

“頂梁柱”啟動儀式,從左至右,左二中國扶貧基金會會長段應碧,左三國務院扶貧辦黨組成員夏更生,右三阿里巴巴合伙人孫利軍)
國務院扶貧辦黨組成員夏更生在啟動儀式現場表示,頂梁柱保險項目將有效降低貧困人口住院負擔,能夠成為健康扶貧工程的有益補充,為社會力量參與健康扶貧探索一條新路子。
據悉,“頂梁柱”項目將以阿里巴巴“公益寶貝”和螞蟻金服“愛心捐贈”兩個國民級互聯網公益平臺面向公眾募捐,募集的善款進入中國扶貧公益基金會,由基金會通過合作保險公司完成投保,并定期向公眾反饋項目進展和善款使用情況。
移動公益平臺,圖像識別技術、區(qū)塊鏈技術的應用,讓“頂梁柱”項目精準扶貧的效能、效率、透明度都得到極大提升,
“因病致貧、返貧是農村貧困人口最為突出的致貧因素”。國務院數據顯示,2015年底全國建檔立卡貧困戶中,因病致貧占到44.1%,成為貧困戶“摘帽”難最大的障礙之一。特別是在一個家庭中,如果主要勞動力,也就是我們常說的“頂梁柱”倒下了,這個家庭很快就會陷入困境。“精準扶貧目的在于重建個人能力,而針對“頂梁柱”投保也相當于給精準扶貧項目設置了安全線,讓一個家庭不至于驟然喪失發(fā)展生計的能力,從而保障全面脫貧的成果。
“頂梁柱”項目將通過互聯網和公募基金會,廣泛動員企業(yè)、政府部門、社會組織等社會力量參與,開創(chuàng)“全民參與、全程透明”,互聯網+精準扶貧的新模式。
習水樣本首落地 不讓一個人掉下“貧困線”
在國務院扶貧辦和國家衛(wèi)計委指導下,經過半年時間的實地調研,頂梁柱健康扶貧公益保險項目已完成貴州習水76528位建檔立卡貧困戶的投保。
家住貴州北部遵義市習水縣習酒鎮(zhèn)的山窩上的羅太美,1998年查出肺炎,至今已患病近20年。一家花光了積蓄,還欠下了8萬元的債。在習水,像羅太美陳貴英夫婦這樣因病致貧、返貧的情況,也是全國533萬戶因病致貧返貧家庭、2000萬名貧困患者之一。而“頂梁柱”項目的推出將在健康扶貧工程的基礎上為他們再添一道保障。
中國扶貧基金會會長段應碧表示,頂梁柱項目針對貧困戶中的主要勞動力提供專屬扶貧公益保險,在新農合、國家大病醫(yī)保基礎上重點保障貧困人口目錄外的醫(yī)療費用,是對現有醫(yī)療保障體系的有力補充,也是在為健康扶貧探索新模式、新方法。因為有阿里巴巴公益和螞蟻金服公益的參與,頂梁柱項目在理賠率、理賠方式和資金募集等多個方面都實現了重大突破,將在防止貧困人口因病致貧、因病返貧方面做出的貢獻。
阿里巴巴合伙人孫利軍稱“阿里巴巴和螞蟻金服追求用公益的心態(tài)和商業(yè)的手法做事,希望與合作伙伴共同探索出一條‘充分調動市場積極性,商業(yè)可持續(xù)’的精準扶貧之路。讓天更藍,心更暖。”
成立28年的中國扶貧基金會,在扶貧領域積累了豐富的經驗,致力于針對社會存在的問題,提出解決方式,整合資源開啟社會創(chuàng)新。
中國扶貧基金會和阿里的合作最早開始于2006年,此前曾經有過“愛心包裹”的合作,這是首批進駐公益寶貝平臺的項目。“愛心包裹“2012 年 5 月上線阿里巴巴公益寶貝平臺,截止至今已籌集善款 1.17 億元,有10億人次參與,全國各地貧困縣的110萬貧困小學生因此受益,是整個公益寶貝平臺籌款最多的項目之一。解決留守兒童問題的“童伴”計劃過去一年多覆蓋了貴州四川200多個村,其中一半多來自阿里巴巴公益平臺的捐助。
“互聯網+”讓扶貧工作越來越“輕”

“頂梁柱”項目模式演示圖
輕,首先體現在基層扶貧工作上。貴州習水縣衛(wèi)計局副局長何敏對“頂梁柱項目”最大的期待是扶貧工作從“下鄉(xiāng)”變成“在線”。
作為農村扶貧攻堅的橋頭堡,基層扶貧干部責任大、擔子重。何敏每個月至少要下鄉(xiāng)了解結對幫扶對象的生產生活需求,幫助他們解決問題。
而“頂梁柱”項目則充分發(fā)揮互聯網優(yōu)勢,為扶貧工作“減負”。頂梁柱項目中,只要村里有一個人有支付寶,輸入受保人信息就可以看到整個村(縣)的投保情況,并在線完成保單查詢、發(fā)起理賠申請。也就是說,1個村干部+1個支付寶,就可以幫扶一個村子的貧困戶落實保險扶貧效果,提高了扶貧工作效能。在何敏看來,“這樣的幫扶有內容,花巧勁兒干實事,還能提升老百姓的滿意度”。
在“頂梁柱”項目中,圖像識別檢測等技術幫助保險公司大大降低了運營管理成本,讓商業(yè)機構可以更“輕巧”地參與公益行動,讓公益模式更可持續(xù)。
簡單來說,受保人通過支付寶上傳相關理賠單據,圖像識別檢測將充當理賠人員的眼睛和大腦,自動識別圖像類型,提取文字信息后,對關鍵核賠因子進行識別,用更“智能”的方式為保險公司提供理賠參考。這對保險公司來說,減少了厚重的后端理賠及服務成本,撬動商業(yè)力量持續(xù)參與公益,“專業(yè)的人干專業(yè)的事”,提高扶貧效率。
科技讓公益透明和可信賴,全民參與扶貧攻堅
據悉,“頂梁柱”項目全程使用螞蟻金服的區(qū)塊鏈技術,讓扶貧工作更公開透明,可信賴。
簡單來說,利用區(qū)塊鏈技術,將“頂梁柱”項目打造成了一本“公共賬簿”,包括捐款人、公益機構、保險公司、受保人在內的所有項目參與方,共同“記賬”和監(jiān)督,任何一方無法篡改賬目。所以,捐贈款項、覆蓋縣域和人數、理賠情況等信息,均將得到及時公布,做到透明公開可追溯。每個受益人都能在項目平臺上查詢自己的保單信息,通過手機快捷理賠;每個捐贈人也都能看到項目幫助到了哪些人,理賠了多少資金。利用互聯網技術建立起的信任機制,讓更多愛心用戶有信心加入到這場扶貧行動中,廣泛動員社會力量成為政府扶貧工作的效益補充。
移動公益平臺,圖像識別技術、區(qū)塊鏈技術的加持,讓精準扶貧的效能、效率、透明度都極大提升,這也是螞蟻金服作為科技公司一直在倡導的“科技是時代最大的公益”的體現。
2016年,阿里巴巴被中國科學院企業(yè)社會責任研究中心提名為中國十大慈善企業(yè)之一、最佳慈善民營企業(yè)。根據今年5月18日阿里巴巴集團披露的2017財年公益最新數據:超過3億用戶、178萬賣家通過阿里巴巴和螞蟻金服平臺參與公益行動。四分之一的中國人通過阿里巴巴和螞蟻金服平臺參與公益行動;2017財年阿里巴巴平臺和螞蟻金服平臺共推動社會公眾47億人次參與公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