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2-02 來源 :公益時報??作者 :
“注冊前后需要我們提供多種資料、聯系很多單位,涵蓋有民政、社區(qū)、派出所、銀行、地稅、質監(jiān)、財政、會計事務所、刻章、房管局、殘疾人服務中心、住房公積金管理處、社保中心、CA認證等。整個過程中,我們覺得自己就像一個迷茫無知的羔羊,茫然不知所措……”盡管去年“陜西愛暖人間公益中心”注冊公益機構用了30天時間,改寫了以往公益機構注冊難、時間長的尷尬記錄,但在注冊成功后,中心主任陳麗娟還是寫下了這段話。
注冊申辦相關政策及流程不明確
“4年前,民間公益組織遇到的第一個困難就是注冊難。”“陜西零貳玖公益服務中心”負責人孔斌這樣回憶道。
而今,政府雖已放開了注冊,但是,由于政策執(zhí)行中的不明確,造成了民間公益組織注冊申辦過程中仍存在茫然和無所適從。
陳麗娟告訴記者,以“愛暖人間”注冊為例,他們按照程序申請所得稅免稅資格,卻遭到地稅部門拒絕,后來,被要求必須提供省民政廳的年檢章。在和民政部門溝通后,他們拿到了年檢報告??墒?,給地稅部門申請的資料今年3月初遞交,直到現在都沒有結果,也沒有任何人給她一個回復。
無獨有偶,近期,民辦非企業(yè)機構“西安行知游學研究中心”向記者反映,今年9月29日,他們已在西安市民政局順利注冊,并拿到了組織機構代碼證。但是,在稅務登記證辦理過程中,雁塔區(qū)地稅局長延堡稅務所對房產稅如何征收相關政策解釋不清,并拿不出相關依據,導致他們至今都不知該如何納稅。如房租以什么為計算基數、對于租住的房子為何要按照每平方米每月最高25元收費、房產稅為何要一次繳納一年,等等。
對此,不少民間公益組織呼吁,對于第一次申請注冊的機構,政府部門應進一步明確相關政策,并提供一份全面的需要辦理相關業(yè)務的部門、地址、期限、電話、需要的資料和未來需要承擔的社會責任。同時,明確審批時限和責任人,對同一事項建立相關單位或同一個單位內部流轉代辦機制,在規(guī)定期限內給申請者一個是否通過的答復。此外,政府相關單位應在網站公布統(tǒng)一最新信息,方便官民溝通。
對此,省民政廳相關負責人表示,從今年開始,在社會組織的注冊上,一方面,政府將嚴格把關,加強監(jiān)管,另一方面,則全面展開直接登記工作,激發(fā)直接登記社會組織的創(chuàng)辦熱情,推動登記數量的大幅增長。此外,對于社會組織在注冊中遇到的問題,還將協(xié)調相關職能部門,依法依規(guī)在各自業(yè)務范圍內做好管理服務工作。
政府購買服務性可操作性不高
從今年1月開始,“陜西零貳玖公益服務中心”承接了西安市蓮湖區(qū)政府購買服務的“紅太陽敬老”項目。按照要求,中心的志愿者要深入蓮湖區(qū)各社區(qū),開展針對老人的入戶調查、親情陪伴,給老人買布鞋、送健康及節(jié)日慰問等活動。
目前,活動已進行了50多期,參與志愿者達三四百人。但是,直至11月上旬,政府購買服務的10萬元錢一分錢都沒有到賬。為了保證活動的順利推進,中心負責人孔斌先后自行墊資并籌措了近10萬元的資金。
“我們知道,政府購買服務的錢遲早要給,但是,周期不能太過漫長,否則,如果光靠公益機構先期墊資,很難維持下去。”孔斌表示,政府在購買服務的過程中,一定要加強可操作性,比如,應按照活動的推進度來撥付資金。在活動開始時,就應該有30%的啟動資金。
此外,孔斌還建議,在陜西省出臺《關于向社會力量購買服務的實施意見》后,目前,最關鍵的就是加強《意見》的可操作性。同時,在購買服務中,應將機構人員經費考慮進去。
其實,公益項目從開始的考察、活動的安排、人員的對接、資料的整理、網站的維護等,都是需要人員和考察成本的,而這些成本,民間公益組織解決起來相當困難。
“如果人員經費沒有,那么,以后我們寧愿不接項目。”孔斌說,否則,就會陷入在生存線上掙扎的惡性循環(huán)。
西安市陽光青少年社會工作服務中心工作人員康梅則表示,對于已爭取到的國家的公益項目,政府也應加強扶持。比如,今年2月份,他們申請了民政部和李嘉誠基金會合作的“大愛之行”社會工作服務項目。經過初評、專家評審、視頻答辯,他們成功通過評審,可獲得10萬元左右的小額創(chuàng)新示范項目資助。可到最后一個環(huán)節(jié),需要當地政府提供1:1的經費配套時,卻卡殼了。西安市民政部門的答復是,市上沒有相關預算,最終,項目被迫“流產”。
(據《陜西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