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7-22 來源 :公益時報??作者 :
在青藏高原腹地,有這樣一個地方,它是“三江源”核心區(qū),是黃河的源頭,它擁有四大神山之一的能庇護朝拜者的阿尼瑪卿雪山,它是格薩爾王遺址的所在地,格薩爾王說唱藝人只有在這里才可以尋覓到,它被稱為無人打擾的神之領域,它,就是青海果洛藏族自治州。
在藏語中,果洛的意思是“反敗為勝的人”,僅從這個詞語,就可以隱約推測出果洛充滿烽煙的歷史。歷史雖已隨歲月消散在高原的風里,但“反敗為勝的人”的意義卻因果洛一位備受尊敬的人而一再被佐證,這個人就是吉美堅贊。
吉美堅贊,將這個名字放到百度里去搜索,那么多與他相關的內(nèi)容除了交口稱贊外,無一不指向幾個關鍵詞——僧人、教育、福利。
“請一定來學??匆豢?rdquo;
吉美堅贊生于青海省東南部果洛州瑪沁縣大武鎮(zhèn)一普通藏族牧民家里。小時候家境貧寒,求學路漫漫又艱難,但仍然竭盡全力考上了青海民族大學并順利畢業(yè)。許是冥冥中注定他此生要走這樣一條肩負重擔的長路,畢業(yè)后他出家走進寺院廣拜經(jīng)師,先后在拉卜楞寺佛學院、青海省佛學院、果洛州拉加寺、北京中國高級佛學院等國內(nèi)著名佛學院校學習。1990年北京佛學院畢業(yè)時已有多家單位邀請他留下任教且待遇豐厚,而出家人的慈悲心卻讓他放棄這一切,選擇回到家鄉(xiāng)做一名藏族當代教育的改革家。他既不是先知先覺的轉(zhuǎn)世活佛,也不是位高權(quán)重的高級官員,更不是腰纏萬貫的富翁,對于當時果洛地區(qū)的教育文化狀況而言,他無疑選擇了一件至難之事,而他卻將這責任一擔二十多年并還將繼續(xù)背負下去。
“佛教講要布施,財布施、法布施、無畏布施,高原藏區(qū)確實貧窮落后、缺少物質(zhì),而我窮盡一生能拿出的錢財、幫到的人終究是有限的,這種幫助也僅僅只能是暫時的,而且人們也不能永遠靠別人的給予而生活,所以我認為還有一種更重要的布施叫智慧布施,這種布施可以影響思想、改變觀念,令人受益終生,可以靠自己的能力生活。”這是吉美堅贊的智慧,也是他的信念,他要用教育滿足大山深處的藏地孩子對知識的渴望,他要用教育使這里從根本上擺脫貧窮。從1990年8月在自己寺院的宿舍里辦起了以藏族傳統(tǒng)文化為主的只有40人的第一批培訓班,到現(xiàn)在已有一千多名學生的男女雙校,吉美堅贊憑借慈悲與信念,想盡一切辦法解決難題,這過程中那些并未被拿出來渲染的冷暖甘苦都早已融解在他的智慧與信仰里,不予人知。
“這些年來,我們得到了很多的幫助,活佛、僧人、牧民、政府、社會愛心企業(yè)或愛心人士,以及國外公益組織,是他們支持我們能夠?qū)⒏咴孛竦母@逃恢眻猿窒氯?,我們都非常感恩,所以我也想對所有可能會幫助我們的人說,愛不是盲目的、強迫的,我不會攤開手講請給我多少錢,反而非常希望大家能來到果洛,來到我們的學校親眼看看,以您的親身感受來確定可以給我們怎樣的幫助,無論何種形式,只要能對學生們有益,我們都感激不盡。”吉美堅贊真誠地說。正是基于這樣的原則,也在他盛情的邀請下,7月上旬,中國社會工作聯(lián)合會副會長兼秘書長劉京及北京香港馬會會所總經(jīng)理唐小堯攜一行工作人員,踏上了吉美堅贊民族職業(yè)學校及拉加女子學校的考察之路。
“這大概是
我上一世許下的愿望”
車子在漫長而曲折的公路上馳騁,大家總是忍不住驚嘆青藏高原的天地是如此廣闊,天藍得清澈、云白得肅穆、陽光燦爛得圣潔,稀薄的、帶有青草、牛糞、煨桑、藏香、酥油香的空氣將嗅覺包圍。途中正巧趕上藏民們趕著牛羊群“轉(zhuǎn)場”,據(jù)說這種“轉(zhuǎn)場”只有在特別挑選的黃道吉日里才行,可見向善而為時總會得到上蒼的眷顧。車子跟隨牛羊群一路向前,看著牧民們的身影,那一刻已然開始了解世代在此的他們?yōu)楹涡叛?,了解他們?nèi)绾卧谂c自然的抗爭中繁衍生息,那信仰不是心安好過,而是敬畏之心,在世俗論斷的渺小與偉大之間,人走的始終是平凡之路。
“1994年,我拿出自己的全部積蓄3000元人民幣準備辦學校,當然這點積蓄實在是太少了,當時寺院活佛聽說后特別支持我,立即借我5萬元,但錢依然不夠,后來我說服了家人,把家里的牦牛抵押到信用社貸了8萬元,向政府申請的報告寫了幾遍,最后在家鄉(xiāng)牧民和僧侶的幫助下建立起了男校校舍。”講起學校的起源,吉美堅贊的臉上寫滿欣慰與喜悅。
起初,牧民們大都沒有教育意識,并不愿也覺得沒必要讓孩子把時間用在讀書上,吉美堅贊就挨家挨戶去溝通,將與學校有關的內(nèi)容講給每一戶,想盡辦法去打動父母同意孩子來上學,就這樣招收了第一批學生。雖然辦學之初就已花掉了許多錢,但他自始至終都堅持一項規(guī)則:不收取任何學雜費和住宿費,凡是孤兒、殘疾兒童、特困兒童的生活費及所有的日常開支全部由學校承擔。二十多年累積下來,學校對學生們的投資不計其數(shù)。
智慧,是令人受益一生的布施
女校的學生在畢業(yè)典禮上表演節(jié)目
通過校辦工廠生產(chǎn)奶酪,吉美堅贊希望可以實現(xiàn)以商養(yǎng)學。
當初在寺院附近建校,是為了順應寺規(guī)不便招收女生,當福利學校稍有規(guī)模時,吉美堅贊便馬不停蹄地四處奔波尋求資助,想另外擇地建一所女校。問他為何如此執(zhí)拗地為自己再添負擔,他卻非常認真地回答:“女童教育是母親的教育,母親的教育是人類的根本教育,為了提高全人類的素質(zhì)必須要重視女童教育。”這樣偉大的信念必然會受到神的護佑,在當?shù)卣蜕鐣鹘绲拇罅Ψ龀窒拢?005年全藏區(qū)首所女子學校就這樣誕生在了高原上。女校的招生面臨著更大問題,藏區(qū)并非重男輕女,但現(xiàn)實的生存環(huán)境需要女性留在家里承擔擠奶、制作儲存食物、縫補等所有勞動。為了能讓女童上學,吉美堅贊想出在學校同時教授文化與更好的生活技能,讓家長們發(fā)現(xiàn)孩子比他們做得還好,女校招生這才逐漸有了進展。
一起陪同考察的青海社工協(xié)會克保會長說:“吉美先生真的非常不容易,做了許多事情,卻總遇到無妄之災。”吉美堅贊聽后卻笑著說:“有人說我有政治問題,有人說我肯定是大富豪,還有人說我財務不對,其實被誤解或被針對是每個人都會遇到的事,我能接受也不會擔心,因為我不怕調(diào)查,每一個問題我都說得清。”他停了停,目光有些飄遠,“其實,在幾次向政府提交申辦學校的報告不成功后,我去了西藏大昭寺祈愿,結(jié)果回來后很快就通過了,這件事應該是我前世許下的愿望吧,我又怎么會傷害它。”
世上最特別的學校
當清晨第一縷陽光照耀在拉加寺金頂時,與寺廟相鄰的學校的學生們也陸續(xù)走進教室上課了。這里荒涼偏遠,離青海省會西寧有6個小時的車程,一行人在S形盤山公路上被甩得七葷八素,可到了學校一下車,就被眼前的藍天白云、青山綠水所吸引,對于“都市人”來說,這里真可謂是世外桃源了。
學生們紛紛獻上哈達,有禮節(jié)又熱情。放眼望去,發(fā)現(xiàn)學生里也有著僧袍的僧人。吉美堅贊解釋說:“曾經(jīng)也有人提出質(zhì)疑,學校怎么能僧俗合一呢,既怕影響僧侶的宗教戒律,又怕影響公共教育的非宗教性??墒瞧胀▽W生為什么不能接受藏民族傳統(tǒng)教育,僧侶為什么不能接受現(xiàn)代教育呢?”所以與寺廟一墻之隔的學校也給了許多僧人學習的機會,其中不乏來自藏、青、甘、蒙各個寺院的活佛。學校不僅僧俗合一,還有教無類,無論年紀、無論出身,只要想讀書來報名,學校都會按順序給予公平的入學機會。實踐證明這種突破是成功的,學校不僅培養(yǎng)了一批精通藏文化的學生,出版了幾十本論文集,將200多名畢業(yè)生送進大學,還培養(yǎng)了近百名具有現(xiàn)代素養(yǎng)的寺廟管理人員,以及一批優(yōu)秀的藏族教師。
所以,這里已成為藏區(qū)的教育圣地,每到開學季就會有上千名藏族牧民從青海、甘肅、西藏和內(nèi)蒙古趕來為孩子報名,但遺憾的是,因為學校條件的限制,每次只有200名幸運的學生可以如愿以償,其他孩子可以輪候下次。
學校設置的學習安排也非常特別,6年學制中前3年為基礎部,后3年為職業(yè)部,涵蓋了公立學校小學到職高的教育內(nèi)容。學校實行漢英藏三語教學,開設課程有因明學、音律學、歷算學、醫(yī)學、工巧學、語言學等,也有計算機、數(shù)理化以及音體美等課程。極為有趣的是,學校將藏傳佛教傳統(tǒng)教育中的“辯經(jīng)”模式引入教學中,學生辯論的基礎是藏傳因明學,不僅是嚴密的宗教哲學,也是一套邏輯論證的研究方法。藏傳因明學的教學方法與眾不同,以辯論形式啟發(fā)思維,滲透原理,提高思辯力,學生們就在自由提問時提過如“吐蕃王朝的最后一任國王因內(nèi)亂而被殺害對藏族的發(fā)展是好事還是壞事”及“你認為傳統(tǒng)文化與現(xiàn)代科技哪個更重要”這樣深刻的辯題。每天大家都會看到在操場上認真辯論的學生們,他們開朗自信、流利自然,已然成為當?shù)氐娜宋闹啊?/p>
除“辯經(jīng)”外,學校還將知識競賽作為特殊訓練定期舉行?;顒佑蓪W生自己組織,隨機參與,融個人學識才藝展示與集體對抗為一體,讓學生變得更加多才多藝多能,看到他們有禮節(jié)不拘束的表現(xiàn),便知行之有效的教育會改變命運,改變?nèi)松?。小伙子香散說他已經(jīng)考取了大學,心中有個理想是將來能做一名企業(yè)家,大男孩才文多杰說自己還年輕還要多讀書,希望能讀到博士。每一位學生在接受教育后一定都有了最真的理想,相信他們現(xiàn)在再趕著牛羊的時候,不會茫然看著日出日落、草枯草榮,人生可以被想象的樣子,可以更喜悅更豐盛。
考察學校當日,恰逢女校的畢業(yè)典禮,我們也非常榮幸地同全校師生一同見證了女同學們的榮耀時刻。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北京香港馬會會所會員張宏女士的女兒在女校做了三個星期的支教小老師,這個在美國讀書的16歲女孩一個人克服了高原反應、無常氣候、破舊屋舍,還要接受在資源短缺的學校里不能洗澡,每天吃面片湯的環(huán)境落差,和小女孩兒們一起吃住,結(jié)下了深厚的感情。這與她在美國就是兩個世界,而她卻計劃著還要再來,“馬會惠慈善”的傳統(tǒng)不僅扎根在會員心中,也將愛心言傳身教地傳遞給了下一代。因她要走,女孩們圍著她紅了眼眶,這一幕讓每個人都禁不住落下淚來。典禮剛一結(jié)束,就突然起了疾風驟雨,我們瞬間都招架不住在風中飄搖地向車跑去,而女孩子們不慌不忙地收拾著現(xiàn)場,從我們身邊走過時行禮道別,她們小小的堅定的身影,令人堅信,人生絕不會背棄她們。
得他人助,更要自助
吉美堅贊從不認為公益事業(yè)是短期項目,不能只等著伸手要錢,更要想辦法做到有“自我造血”機能。當學校許多問題最終都演變?yōu)榻?jīng)費問題的時候,他開始思索一個更有效穩(wěn)定的辦法,最終大膽地決定成立校辦工廠,希望可以實現(xiàn)以商養(yǎng)學的結(jié)果。
開發(fā)當?shù)刎S富的牦牛奶資源,幫助牧民致富,保證學校教育資金的足額投入,滿足日益增加的牧區(qū)孩子入校需求,吉美堅贊找到了一舉多得的好辦法——成立果洛州雪域珍寶有限責任公司(屬校辦企業(yè)),并創(chuàng)建奶酪加工基地,還曾特別聘請了美國、尼泊爾、意大利和瑞士的奶酪專家親臨現(xiàn)場指導生產(chǎn),傳授技術,從而生產(chǎn)出了全國唯一有自主知識產(chǎn)權(quán)的牦牛奶優(yōu)質(zhì)奶酪。
雪域珍寶公司堅守著制作工藝與流程,國內(nèi)外的食品標準全部達標,曾一度遠銷美國、香港、英國等國際市場。公司2003年獲得美國食品藥物檢測局FDA的質(zhì)量認證;2007年經(jīng)國家知識產(chǎn)權(quán)局核準,取得了硬質(zhì)奶酪生產(chǎn)技術專利;公司還是國際慢餐協(xié)會會員,也是“意大利奶酪協(xié)會”唯一來自中國的正式會員。
這樣好的技術與產(chǎn)品目前卻遭遇了困境,因國內(nèi)奶產(chǎn)品的一些問題對國際市場的影響,奶酪便無法再出口,損失掉了最大的銷售市場,也賠了許多錢??沼猩a(chǎn)力卻無法銷售出去,這成為吉美堅贊最頭疼的問題。“如果公司可以得到專業(yè)的幫助,讓我們能夠更有效地運轉(zhuǎn)起來,我們相信公司未來可以成為學校最大的支持,那時,我們就可以依靠自己的能力去解決學校更多的問題。”吉美堅贊真誠地說,“我們感恩于他人對我們的幫助,我們更想自立自強,有能力自助。”
參觀學校的過程中,我們收獲了非常多的震撼與感動。其實,不必說走進學校與學生們相處的感受,僅僅說每一位學生老師,每一個相識的藏民對待吉美堅贊的態(tài)度,便可知他做的是一件多么偉大的事情。在藏區(qū)非常受尊敬愛戴的被稱為“活濟公”的阿克秋陽活佛見到吉美堅贊的時候,都熱情地捧住他的手用藏語說:“你做的是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情,一定要堅持做下去。”
這一路考察之行風塵仆仆,為了教育,這位已現(xiàn)滄桑的半百之人不知在這“征途”中走了多少個來回。“這二十多年的路我們是一步一步走過來的,雖然學校還有許多要改善的地方,我們也要踏實地一點一點進步,目前,最擔心的是孩子們住的因之前地震影響而有裂縫的危房,這也是我們特別著急想解決的問題。我們并不渴求建立一個硬件華麗的學校,這并不會對學生們的學習帶來更多幫助,只要學生們在使用的設施是能用且實用的就足夠了,所以,改建這些危房,讓孩子們能更安全、安心地在學校讀書,就是我們目前最想努力實現(xiàn)的事情。”他站在山坡上回望著學校對我們說,暗紅的僧衣迎風飛舞,那是一個堅守孤獨又釋放熱情的身影。他并未形而上地照搬佛法布施,而是將佛法更融匯貫通現(xiàn)實,智慧,真的是可以令人受用一生的布施,還有什么會比幫助實現(xiàn)智慧布施而更好的呢!
(作者系北京香港馬會會所會員刊物《庭》主編李若男 攝影/劉佳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