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8-20 來源 :公益時報??作者 :
“國際能源機構”在2010年9月發(fā)布的研究報告表明,全世界有14億人沒有用上電,其中印度沒有用上電的人數高居全球之首,達到4億人。在印度的這些人當中,部分是來自12.5萬個村莊的居民;8000萬無電人口居住在印度最貧窮的比哈爾邦(Bihar)。在比哈爾邦,全省85%的居民沒有連接到電網,即便電網覆蓋的人口往往也由于發(fā)電能力不足而不能獲得穩(wěn)定的供電。
缺電不僅導致生活上的不便,還會對經濟、教育和健康產生重大的影響。“稻殼能源系統(tǒng)”(HPS, Husk Power System)就是印度的一家致力于解決鄉(xiāng)村用電問題的社會企業(yè)。
Husk Power是由賈南尼什·潘迪(Gyanesh Pandey)、馬諾吉·辛哈(Manoj Sinha)、拉特內什·亞達夫(Ratnesh Yadav)和查爾斯·蘭斯勒(Charles W. Ransler)聯(lián)合創(chuàng)辦的。他們在印度和美國就讀不同的大學時相遇了。潘迪是公司的首席執(zhí)行官,他在比哈爾邦某個沒有電的村莊里面長大,并因此決定學習電氣工程。通過努力,他進入了紐約州特洛伊的倫斯勒理工學院(Rensselaer Polytechnic Institute),在那里完成了碩士學位,然后進入洛杉磯的一家公司工作。
很快,他擁有了6位數的收入,并居住在洛杉磯,喜歡旅游、外出就餐和參加各種俱樂部活動。“我基本上在游戲人生,”他回憶說,“但在經歷這些樂趣和各種順心事之時,我頭腦里始終有個陰影。”經過思索,他意識到自己必須返回家鄉(xiāng),并用他的知識為比哈爾邦帶來光明。
回到印度以后,他和他的企業(yè)家朋友亞達夫在接下來幾年中進行了試驗。他們探索了生產有機太陽能電池的可能性,后來又試圖種植名為麻風樹的某種植物,這種樹的種子可以用于制造生物柴油。但結果證明,以這兩種方案來創(chuàng)辦企業(yè)的做法都不切實際。然后,他們又嘗試了太陽能燈具,但發(fā)現其應用有限。潘迪回憶說:“當時我始終認為能找到某種高科技解決方案,來解決這個問題。”
用稻殼驅動電力
有一天,他碰到了某個銷售氣化爐的業(yè)務員,得知這種機器可以在氧氣不足的環(huán)境下燃燒有機材料,產生可以用來驅動發(fā)動機的沼氣。氣化爐毫無新奇之處,已經流行了幾十年。人們有時會在其中焚燒稻殼,作為昂貴的柴油的替代品。“但誰也沒有想到過用稻殼來驅動整個電力系統(tǒng)。”潘迪解釋說。
比哈爾邦極端貧困。幾乎所有可用的東西都會被使用——回收、焚燒或用來喂養(yǎng)動物,但稻殼除外,碾米時稻殼都被丟棄掉了。因為稻殼中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硅,用作烹飪燃料時不能充分燃燒。這些稻殼絕大多數都在垃圾填埋場里腐爛掉了,并排放出溫室氣體:甲烷。
潘迪和亞達夫開始組裝各種零件,試圖裝配成1個稻殼供電系統(tǒng)。他們找到了氣化爐、發(fā)電機組,過濾、清洗和冷卻系統(tǒng)、管道以及絕緣線。為了讓系統(tǒng)正常運轉,他們進行了無數次嘗試:調節(jié)氣門和壓力、氣體對空氣的比例、燃燒溫度、起始機制。最終,他們制造出了這樣一個系統(tǒng):每小時可以焚燒稻殼50公斤,發(fā)電32千瓦,足夠大約500戶人家使用。
他們與比哈爾邦Tamkuha村子里的居民達成了交易:每個家庭每月繳費80盧比(約1.75美元),即可以獲得一顆30瓦或兩顆15瓦緊湊型熒光燈(CFL)燈泡日常照明所需的電源,并可以在下午5:00和晚上11:00之間隨意為手機充電。對于許多家庭來說,這個價格不及每月所消耗的煤油成本的50%,而且光線更加明亮。同時,它能夠減少黑煙排放,減少火災危險和環(huán)境污染??蛻艨梢愿鶕枰徺I更多電能,用于使用收音機、電視、吊扇或水泵。但很多人沒有家電設備,又居住在非常小的木屋里,1個燈泡便足以照明了。2007年8月15日,適逢印度獨立紀念日這天,這套系統(tǒng)正式投入運作。
節(jié)儉型創(chuàng)新
這個方案行之有效?;氐矫绹?,他們的同事——正在弗吉尼亞大學達頓商學院攻讀MBA的辛哈和蘭斯勒制訂了商業(yè)計劃書,并開始籌集資金。他們贏得了兩個學生競賽的冠軍,分別獲得了1萬美元和5萬美元獎金。2008年,該公司獲得了殼牌基金會的贈款,并建造了另外三個系統(tǒng)。自那以后,它通過融資籌得了175萬美元。2009年,他們共有19個系統(tǒng)在運作;到2010年,系統(tǒng)數量增加了兩倍多。
從技術上講,大部分問題都在2008年得到了解決。但為了推廣這項業(yè)務,他們需要進行持續(xù)創(chuàng)新,這個過程被稱為“節(jié)儉型創(chuàng)新”,即:從根本上簡化所有事情,以滿足那些購買力十分有限、難以獲得基本市場服務的貧窮客戶的需求。
為了降低成本,公司剝離了氣化爐和發(fā)動機,卸除了會導致制造或維修費用增加的不必要組件,如渦輪增壓器。他們更換了從氣化爐中清除稻殼炭的自動水輔助流程,代之以用水量減少80%的手搖啟動柄。他們通過招聘當地人來降低勞動力成本,招聘對象往往來自非常貧困的家庭,接受過適度的教育,公司為他們提供機器操作和安裝培訓,并教他們進行收費和審計工作,挨家挨戶地檢查偷電行為。Husk Power表示,他們已經設法將這樣的損失降到了5%。
當公司發(fā)現客戶們購買了質量差而且耗電的CFL燈泡時,他們與大型制造商Havells India合作,以折扣價購買了幾千個優(yōu)質燈泡,通過收費員向客戶出售。他們還看到,可以通過收費員提供其他的某些打折商品——如肥皂、餅干和油,他們也因此增加了產品銷售業(yè)務。
他們還找到了從稻殼炭中獲益的辦法:創(chuàng)建副產業(yè),將稻殼炭制成香燭?,F在,這項業(yè)務在五個地方運營,為超過500名婦女帶來了附加收入。公司還獲得了政府提供的可再生能源補貼,正在致力于“清潔發(fā)展機制”(Clean Development Mechanism)所帶來的好處。
隨著業(yè)務增長,人工審計已經不足以控制客戶偷電或無意地過量使用電能。因此,公司研發(fā)了供家庭安裝的、精簡的預付費智能卡閱讀器。當前,智能卡閱讀器的價格在50-90美元之間。潘迪說,Husk Power即將完成一種成本在7美元以下的閱讀器。
單獨來看,這些步驟都無足輕重。但將它們匯聚起來,卻使發(fā)電單位在為客戶提供少量電能的同時,還能獲得30%的利潤。副產業(yè)又帶來了20%的收益。
從社會的角度來說,這種企業(yè)模式擁有眾多好處。有了電能,店鋪可以延長開業(yè)時間,農民可以灌溉更多田地,除此之外,它也增加了孩子們的學習時間,增強了居民的人身和財產安全。公司還通過多種渠道,將其所獲的收益直接重新投入到村子之中。
成功取決于融合傳統(tǒng)
幾十年來,許多國家的電力供應都基于這種假設:大型發(fā)電廠的電源將最終惠及村民。在世界上許多地方,這已被證明是天方夜譚。Husk Power已證明,這個模型適用于比哈爾邦及位于印度稻米帶的鄰邦的至少25000個村莊。印度綠色和平組織的氣候和能源顧問拉馬帕蒂·庫馬爾(Ramapati Kumar)曾研究過Husk Power案例,他解釋說,公司的模式“可以為印度的125,000個無電鄉(xiāng)村帶去光明”,同時減少“該國對化石燃料的依賴程度”。
Husk Power是否能取得長遠成功,目前言之尚早。對于任何年輕的公司來說,都有許多未知數。為了實現其目標,公司需要在未來4年內招募和培訓數千名員工,籌集更多資金,并制定完善的管理方法。公司計劃截至2014年共修建和運營超過2000個發(fā)電單位。許多公司都在努力擴張的過程中摧毀了自己。
但無論Husk Power未來的命運如何,我們都能從它身上得到啟示。公司展現了一種不同的創(chuàng)新思路,這種思路適用于由貧困人口缺乏能源、水源、住房和教育而導致的全球性問題。在許多情況下,成功地應對這些挑戰(zhàn),并非取決于宏大的新思路,而在于很好地融合并執(zhí)行系列的傳統(tǒng)理念。潘迪說:“Husk Power案例中可供推廣的不是配電方案,而是它的整套過程:如何利用舊技術,使其適用于當地的環(huán)境;如何利用現有材料和勞動力創(chuàng)建一個系統(tǒng)。”
(據《紐約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