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shè)為首頁 收藏本站
中華彩票 人人公益
//
您的位置:主頁 > 新聞 > 人物自述 > 延參法師:另類幽默解讀公益之道
延參法師:另類幽默解讀公益之道

2013-03-13 來源 :公益時報??作者 : 艾已晴

“寵辱不驚笑對猴謔,眾生平等慈悲人生?!边@就是通過智斗“妖猴”的網(wǎng)絡(luò)視頻情節(jié)一炮爆紅大江南北的延參法師的真實寫照,他也因為自己的口音而被無數(shù)網(wǎng)友調(diào)侃。

這個1998年正式剃度出家的僧人如今的火紅程度簡直可以用“不可思議”來形容:微博粉絲近600萬,每天接收網(wǎng)友的私信超過兩三萬條,不只是網(wǎng)絡(luò)媒體,各大媒體的邀約也愈來愈多,涵蓋電視、報紙、雜志、廣播等幾乎所有的媒介種類。延參法師為什么可以這樣紅?

延參法師告訴《公益時報》記者,可能是因為他用一種幽默的方式開啟了人們心中的那扇向善之門,大家的情緒和思考一并發(fā)酵醞釀,因此形成了一種莫大的‘善場’。于是自己在這種“眾樂樂”的氛圍下,紅紅火火了起來。然而,延參法師的幽默之道中卻飽含著對公益、對佛禪、對人生、對社會的理解。

2013年他希望通過“微電影”的方式呈現(xiàn)公益,人們不禁驚呼:延參法師真是太時髦了!當然,這樣的嘗試伴隨的是質(zhì)疑聲的紛至沓來?!白龉嬷v究‘色不異空,空不異色。’如今的世人已經(jīng)不可能回避新媒體時代的影響力。公益需要有內(nèi)涵的傳播,就要順應(yīng)時代,不應(yīng)回避其現(xiàn)代化的特點。同樣,自古佛法多辯經(jīng),不同公益方式的效果如何,也歡迎大家一起來探討?!毖訁⒎◣熑缡钦f。

■ 本報記者 艾已晴

我是一個“僧人公民”

僧人是出家人士,本不應(yīng)過多地參與這“紅塵瑣事”,更不應(yīng)該可能與名利沾染。事實上,這正是佛教人士“關(guān)愛蒼生”的尷尬處所在。

面對這樣的質(zhì)詢,延參法師心態(tài)和樂,他告訴記者:“勸人向善,啟發(fā)真念是佛教的主意,而公益和慈善更是僧人的基本屬性之一。我們是僧人,同時,我們也是公民中的一分子。我覺得不能把僧人與公民割裂開來,僧人也是推動公益型社會發(fā)展的中堅力量。我本人非常喜歡‘僧人公民’這個稱呼,因為它很好詮釋了佛教‘不忘每一眾生,親近自然和社會’的特質(zhì)。事實上,僧人也應(yīng)具有和普羅大眾一樣的公益行動權(quán)利,這亦是一種義務(wù)。希望大家能對僧人有個更客觀的理解,我們和大家并沒什么大的不同?!?/P>

“佛教不是講求隨緣的嗎?如果‘僧人公民’非常努力地去做公益,雖然履行了社會成員的職責,可這樣不就違背了‘隨緣性’了嗎?”面對“履行責任”和“隨緣”這兩個看似矛盾的問題,延參法師這樣解釋:“其實,我心目中的隨緣,就是一種努力。譬如,你遇見了需要幫忙的人和事,這是你的緣分,你上前搭了一把手,出了一份力,這就是‘隨緣’。你說你沒大能力,只能圍觀或者轉(zhuǎn)發(fā),你也別不把這當做是一種力量,你用你的存在和行動,哪怕僅僅是一個正義的眼神,隨手復制的一條微博、短信,這也都是努力隨喜著緣分,為社會貢獻著或大或小的力量的表現(xiàn)。”

外在幽默隨性的延參法師,在公益心的認知上篤信和堅定。他說他的公益心可以用八個字來體現(xiàn):責無旁貸、義無反顧。

幸福公益不怕“二”

說到幸福,延參法師覺得,做公益能讓人收獲由內(nèi)而外的真實的幸福感。公益內(nèi)核能讓人從心靈深處得到凈化和啟迪?!拔矣X得,在嘈雜的時代,我們不該狹隘地來看待公益。公益不局限于捐錢、做好事。愿意心平氣和、心安地生活,愿意分享感動,不怪緣分過于凌厲,不計命運的得與失,不糾結(jié)于別人的對與錯,誰說這些不是公益的體現(xiàn)呢?”延參法師如是說。

“公益本就是一種幸福的能力,這種能量輻射自己和他人。自己想得通做公益會帶來‘福報’的道理,自然就會真真誠誠、踏踏實實地去做公益,不會覺得公益是個任務(wù),心懷抗拒和厭煩,于是通過這樣的‘內(nèi)修’,過了自己認知上的第一關(guān),那么人們的公益軌跡,就會走向‘外傳’的道路,這是一定的?!毖訁⒎◣熣f。

不得不說的是,延參法師的走紅,跟他這種將愛‘外傳’于猴子的公益行為絕對分不開干系。時至今日,人們對延參法師被頑皮猴子“調(diào)戲”的視頻畫面仍記憶猶新。

有人說:“延參法師你被猴子欺負得太慘了,你竟然也不生氣,你這么做會不會很‘二’???”可人家延參法師一點兒不覺得這是猴子們的“欺負”,也不覺得愛護動物是件又“二”又丟臉的事情。并且,延參法師將這種“二”的行為一路延展——他在河北專門開辟了一個流浪動物的集中收留地,這里面,不僅有流浪狗、流浪貓,還有雞、鴨子、兔子、猴子、驢子等。

“不能因為公益之愛‘外傳’的對象是動物,這份公益心就被說成‘二’,做公益是要少些區(qū)別心的。但說到底,人做好事,不能怕被人說‘二’,人生活到哪里也擺脫不了這個‘二’,輕松一些,灑脫一些。人生不必要那么算計,人生也不必要那么聰明。這才是一種做公益的‘大幸福’?!毖訁⒎◣熜ρ?。

公益勵志文學

延參出家前是個記者,寫得一首好文章,出家后,延參法師憑借自己良好的文化素養(yǎng),鉆研一襲好佛法,講得一番好道理。

如今成名后的延參法師亦未丟失掉“日行一善,日撰幾文”的習慣。他微博上原創(chuàng)的文學作品得到了眾多粉絲的熱捧,幽默平和的語調(diào),使得延參法師娓娓道來的生命真諦走入了大家的內(nèi)心深處。因此有人評價:“延參的幽默蘊藏于不自大、不深不可測、不自吹自擂的風采之中,出家的人同樣理解入世者的喜怒哀樂、酸甜苦辣,因此方可對癥下藥,給予公眾心靈的關(guān)懷。而這正是一種公益文化?!毖訁⒎◣煼浅Y澩@種說法,他認為,他寫的不是心靈雞湯,姑且將其叫做:公益勵志文學。少了雞湯的油膩,公益勵志文學更能激蕩人的心靈,適時調(diào)整人靈魂的方向。

延參法師前不久為生病學生捐出五萬元稿費,正是來源于他獨到的“公益勵志文學”寫作。延參法師一邊寫作,提升人們的公益心態(tài),一邊又將稿費捐給需要幫助的人,以實際的行動證明著公益事業(yè)精神與物質(zhì)的雙重給予。

寵辱不驚

近日,延參法師幫陜西果農(nóng)賣蘋果的善舉得到了大家的贊許,不過外界也盛傳延參法師因此獲得了代言費,延參法師哈哈一笑,告訴記者“代言是真,錢可確是一分未見!”延參法師不拒絕參與活動,不回避代言,愿意喜納名氣和名氣帶來的好與壞。

“我很開心自己在50歲的時候因為愛護猴子,幫助弱勢等行為獲得了大家的喜愛,名氣的確有助于善念的傳播,不過,我覺得人紅了,也不能把名氣當做一種炫耀。”延參法師說,“名氣是公眾給的,自然要將這份歡喜回饋到公益領(lǐng)域里面。如果覺得自己紅是件特別了不起的事情的話,那我覺得這份‘紅火’也不會長久?!?/P>

誰能想到每天接受幾萬條‘心靈求助私信’的延參法師會一一查看,并挑選代表性的問題進行微博交流和疏導呢?延參法師的這份公益心已經(jīng)化作了一種習慣,融入了他的德行最深處。

作為河北省佛教協(xié)會常務(wù)理事、副會長的延參法師,得法于佛教天臺宗正宗第四十六代傳人,目前座下弟子200多人,遍布全國各地,特別是80后徒弟成群。延參認為這些年輕人是傳播公益、踐行公益的大力量?!皻g迎有心修善的人來寺院打禪聽經(jīng),思索傳統(tǒng)文化和中國公益的未來。這是我們河北佛團的盛大公益邀約?!毖訁⒎◣煵稍L尾聲時對記者說。

這個用多元且幽默的方式講著佛法,傳遞著正能量的“僧人公民”如今已有力推轉(zhuǎn)了公益的舵盤,而將佛禪公益這份香火延續(xù)下去,則是這個幽默的和尚如今最大的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