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4-18 來源 :公益時報??作者 : 王勇
“專職心理教師在我們這兒的小學幾乎為零!”“心理培訓有老師參加,回來就無聲無息了。”“學生自尊心過強、控制不好情緒、叛逆,心理輔導室孩子也不敢走進去。”“家長對孩子期望值太高,又不會管學生,反而造成心理問題。”
面對前來調研的中科院、中國青年政治學院、南開大學、華東師范大學的心理、社工專家以及北京豐盛公益基金會的代表,河北灤平縣三中等當地教育系統(tǒng)的管理者、教研人員、校長、老師們打開了話匣子便收不住了——關于農村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他們有太多的話要說,太多的問題要問。
這一狀況并不是灤平縣所獨有。全國政協(xié)委員民進上海市委副主委、上海教科院副院長胡衛(wèi)在今年兩會《關于國家教育體系中心理健康崗位設置的相關建議》中指出:
數據顯示,目前1.5億青少年人群中受情緒和壓力困擾的就有3000萬,63.3%青少年有過持續(xù)心情低落、17.5%的青少年存在心理問題,3.1%的青少年有嚴重心理問題;農村青少年的心理問題比城市青少年嚴重;自殺已成為青少年的頭號死因,中學生每5個人中就有1人曾有過自殺的念頭,而為自殺做過計劃的占6.5%,中小學的自殺率最高,自殺呈低齡化趨勢。
教師群體的心理健康狀況同樣值得關注,心理干預和服務需求亦巨大。據調查,中小學教師心理健康的總體檢出率為44.93%。心理健康狀況不佳的老師與學生的情緒負向互動,易形成惡性循環(huán),引起諸多隱患。
盡管社會各界都已認識到這一問題,但中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依然處于“前景看好,發(fā)展一般”的狀態(tài)。
隨著教育公益項目的發(fā)展升級,部分基金會等社會力量開始介入這一領域。但豐盛基金會等的實踐顯示,傳統(tǒng)的捐款捐物模式遠遠不夠,服務理念、課程教材、師資、工作方法、工作體系、學校制度設計等都存在一系列問題。
對于什么都缺的農村中小學心理健康服務,究竟該如何介入4月7日,一場教育管理部門、學校、教師、心理與社工專家、社會組織共同參加的,關于農村中小學心理健康服務體系構建的研討在河北灤平縣拉開。
五位一體的初步探索
2016年,豐盛基金會在大量調研論證的基礎上設立了以改善當前中國“6~16周歲”群體心理健康狀況為長期使命的“心悅行動”。
“心悅行動”包括五個子項目:對教師進行心理培訓的“心悅課堂”項目;向學校捐贈相關圖書的“心悅閱讀”項目;對重視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老師進行表彰的“心悅教師獎”項目;對學生進行資助的“心悅獎學金”項目;捐贈心理輔導室的“心悅互動樂園“項目。
從2016年9月啟動以來,先后在河北灤平縣、新疆北屯市、云南寧洱縣、貴州大方縣開始試點。
4月7日,“心悅互動樂園”揭牌儀式在灤平三中舉行,標志著“心悅行動”五個子項目在灤平全部落地。
先后為灤平捐贈圖書12萬冊,為孩子營造積極健康的閱讀環(huán)境;發(fā)放心悅教師獎20人,每人5000元獎金;向100名學生發(fā)放心悅獎學金每人1000元;開設心悅課堂2期,完成“24課時”的教師培訓;建設心悅互動樂園兩所。
實踐中發(fā)現諸多問題
既有資金捐贈,又有硬件建設;既有物質獎勵,又有專業(yè)培訓。似乎公益組織能做的都做了,那么是不是就可以到此為止了呢?答案是否定的。
實踐出真知,心悅行動在灤平縣最初的規(guī)劃是五年,為了不斷優(yōu)化項目,基金會在“心悅互動樂園”揭牌儀式之后組織專家進行了專題調研,農村中小學心理健康服務的諸多問題一一呈現出來。
首先,對教師培訓中的種種問題預估不足。心悅課堂由基金會組織專家進行培訓,灤平縣教師研訓中心負責實施。
培訓內容是基于教師曾經學過教育心理學、兒童心理學的基礎設置的,但在調研中三中副校長等就指出,現在有很多特崗教師并不是師范專業(yè)出身,并不具備這些知識。與此同時,在調研中也發(fā)現科班出身的教師同樣有許多錯誤觀念。
而且很多參訓教師參與了第一次培訓之后并不參加第二次培訓。“今天這個來,明天換那個,隊伍是培養(yǎng)不起來的。”灤平縣教師研訓中心高副校長強調。
實際上,心悅課堂的設計是5年500課時的培訓,但由于此前并沒有類似的培訓課程、模式可以借鑒,還處于邊摸索邊實踐的狀態(tài)。
“需要編輯一套課程、教材來進行配套。我們是希望參訓人員從始至終是不變的,但基金會和研修中心、聽課老師方面的溝通是遠遠不夠的。”豐盛基金會秘書長張世杰表示。
其次,互動樂園如何使用還需要進一步探討。據南開大學周恩來政府管理學院副教授蔣建榮介紹,心悅互動樂園是按照《中小學心理輔導室建設指南》進行配置的。
“叫互動樂園而不叫心理輔導室,是希望孩子們可以在這里愉快的互動,而不是因為有問題才進來。”蔣建榮表示。
這一點得到了承德市教育局教研室主任張承印的贊同。據張承印介紹,此前教育系統(tǒng)建設心理輔導室,名稱就從心理輔導室變更到心理咨詢室,后來又叫心理小屋,就是因為孩子不敢走進去。
按照規(guī)劃,互動樂園是需要配備專職心理教師的,但學校里并沒有心理學背景的老師,而互動樂園究竟該如何使用也是空白。“東西放在那只是看是不行的,讓老師實施才能取得最佳效益。”張承印強調。
更加需要考慮的是,在學校的心理教育、心理健康服務中,互動樂園處于什么樣的地位,專職心理老師與班主任、科任老師之間的關系應如何定位?
再次,各子項目之間沒有形成合力。心悅教師獎的獎勵對象有自己的標準,心悅課堂的培訓對象有另一套分配標準;互動樂園配備了專職心理教師,其他受訓教師能不能用、如何用,學校里如何開展培訓還沒有答案。往往造成重復和浪費,獎勵或培訓不起作用。
“心悅課堂與其他項目應該是相互關聯、互相支撐的,培養(yǎng)的專兼職心理教師應該與其他項目進行對接。”高副校長建議。
此外,教育行政系統(tǒng)、學校體系內還缺乏對心理教育的制度設計,課時安排、人員設置等都是問題;更加難解決的還有家長、社會環(huán)境等學校之外的問題。
推動心理服務體系建設
針對上述種種問題,在當日舉行的農村中小學心理健康服務體系構建座談會和“心悅青少年教育研究中心”2017年度工作會議上,教育管理人員、學校校長、教師、心理與社工專家、社會組織代表提出了一系列建議和下一步工作方向。
中國青年政治學院少年兒童研究所所長童小軍指出,守護中小學生的心理健康,重要的是前期預防而不是后期應對,而且一定要建立完善的體系,要明確中小學生心理健康工作“誰來做?做什么?怎么做?”三個問題。
首先,要考慮針對的是哪些孩子,是大多數普通孩子,還是極少數有嚴重心理問題的孩子。是預防為主還是治療為主。預防要全員參與,要考慮怎么與現有體系結合。
其次,要確定整個教育體系里誰來負責,心理健康教育的專業(yè)隊伍在哪。“建模式體系先得有人,再定崗位職責,而后培養(yǎng)。”童小軍強調。
再次,這些工作實際上對現有的學校功能進行了擴展,從制度安排上已經跟原來不一樣了,要考慮如何進行制度調整。
“要借助心悅行動的機會,突破行政管理的瓶頸,建設專業(yè)老師、班主任、課任老師三支隊伍,開發(fā)專業(yè)的測量工具、輔導工具、評估工具,把資金支持轉變?yōu)閷W生的心理資本。”河北省教育廳教研室心理研究所主任賀銀瑞對此建議。
作為心悅課堂的培訓老師,蔣建榮表示,目前已經在開發(fā)教師培訓的三階段課程,她提出要通過培訓形成當地自己的師資隊伍,形成一批帶頭人,可以對其他老師進行培訓;有條件的話,老師們還可以組織家長進行培訓。而這需要為老師們提供更多在心理學方面可以選擇的培訓、學習渠道。
童小軍建議,在此基礎上,可以建立三級介入、兩級轉介的制度。即學校依托班會等實施成長輔導課程,按照課時設置課程,對學生進行全面干預;對于嚴重一點的可以有班主任轉介給專職心理老師,由心理老師進行個案管理;如果心理老師無法處理的,則轉介給專業(yè)的治療機構。
這樣的體系建設無疑是公益組織或者學校哪一家都無法完成的,中科院心理研究所教授施建農教授提出,這需要在依托心理學行業(yè)組織保證引領性、專業(yè)性的同時,建立學校、家庭、社會三方聯動系統(tǒng)工程。
“這是一件頂天立地的事情,頂天需要專家的支持,立地需要灤平的實施。我們基金會負責組織聯絡,愛心人士提供經費支持,二十一世紀教育研究院負責評估。一定要把這項工作做好。”豐盛基金會理事長高文柱強調。
■ 本報記者 王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