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大客戶募捐的成敗重在公益項目設計。項目設計得好,可以實現(xiàn)共贏;設計得不好,則會砸了合作雙方的牌子。所以,各家老牌公益機構莫不對項目設計絞盡腦汁,力圖推陳出新。
但筆者以為,從公益營銷的角度來看,公益項目設計絕不應僅關注“創(chuàng)新”二字,而拋卻了品牌定位之精準。否則,設計出來的項目雖然精美,卻存在嚴重的缺陷。
今年初,國內(nèi)某高端白酒品牌與一家地方基金會聯(lián)合辦了一場“捐建希望廚房”的公益活動,由該品牌公司向基金會方捐贈價值20多萬元的五套“希望廚房”設備,用于為當?shù)氐男W建設食堂。
這個項目看起來總有那么一些讓人不舒服的感覺。為了確證我的感受,筆者前日與朋友討論起該項目的一些細節(jié)。朋友們聽罷,莫不竊笑不已,認為白酒公司捐建小學廚房,實在好玩。朋友們的反應驗證了筆者的判斷,那就是這家基金會的項目設計存在缺陷,不符合這家公司的品牌定位。
品牌定位講究的是擴展領域與品牌自身的聯(lián)想相契合。否則,就會有讓人不舒服的感覺。
在上述案例中,“白酒”這個品牌中本身缺少“小學廚房”這一品牌聯(lián)想。而且,給小學捐建廚房,也會讓人產(chǎn)生誤解,即認為是在給小學生宣傳酒文化。如此,該活動非但沒有為該公司樹立良好的品牌形象,反而產(chǎn)生了副作用。而且,就品牌學來看,如果擴展領域與品牌不契合的話,那么公眾將會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令自己不舒服的地方,而沒有心情去管什么品牌聯(lián)想的轉(zhuǎn)移了。
因此,在這個案例中,由于“白酒”與“小學廚房”不契合,導致人們只會關注這個不契合的地方,而不再關心公司做了善事。由此說來,該公司這筆錢花得不明不白,非但沒落著個好名聲,反倒讓公眾心里“不舒服”了一把。筆者也是打心里為這家公司叫屈??!
相比之下,中國貴州茅臺酒廠(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下簡稱“茅臺集團”)最近與中國青基會聯(lián)合啟動的“國酒茅臺·國之棟梁——2013希望工程圓夢行動”項目要略好一些。該項目是由茅臺集團向中國青基會捐資1億元,用于資助來自于農(nóng)村貧困家庭的2013級大學新生。
就筆者看來,該項目切中了“國”這個詞,是一種主動實現(xiàn)品牌聯(lián)想擴展的手法。所以,其可以避免先前那個案例的尷尬。
不過,話又得說回來,雖然該項目在品牌定位上問題不大,但絕非最佳,因為其依舊無法最大限度地強化“茅臺酒”的品牌形象。筆者以為,如果從傳統(tǒng)文化的角度切入,在資助大學生之余,植入傳統(tǒng)文化傳播的內(nèi)容,如對大學生培訓《大學》、《尚書》等,效果會更好。因為這樣做會淡化大學生作為年輕人群體對茅臺“尊貴地位”的品牌聯(lián)想的干擾,強化“茅臺酒”原有品牌聯(lián)想。
因此,筆者以為,大客戶募捐重在項目設計,而項目設計不能單純求新,更應注重品牌定位。(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博士后 褚鎣/文)